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迎新年開筆賜福蒼生 「福」自何來?

作者:容乃加
康熙皇帝開筆賜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一元復始,春貼招福喜年來!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朝廷皇室也摯愛,清朝皇帝開筆書迎新年,賜福蒼生。那這「福」氣從何而來?

清朝皇帝有開筆賜福蒼生的典儀,清聖祖康熙帝起了示範作用。康熙皇帝的翰墨和玉璽加持傳世的「福」字得到天下人青睞,從中國傳到世界各地,擁有「天下第一福」的美稱。

康熙帝御書 迎「福」 賜「福」

康熙帝「天下第一福」的美稱並不是人們的阿諛之辭或空泛的讚譽,康熙帝勤練翰書(墨筆字)的功夫天下難有幾人能及。康熙帝「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三十餘年」(《康熙朝實錄》)。就說一個常人,能三十餘年不間斷天天寫千餘字翰書的又有幾人呢?再說積三十多年的筆墨功力醞釀而得出的福字,當然非一時戲筆。康熙皇帝寫的「天下第一福」積累了臨摹書聖王羲之書法的功力與心得而有所創新,是一個「福中有壽,壽中有福」的渾厚之「福」。

康熙皇帝御筆「福」。(公有領域)

此福字上下長度超過五十公分,呈現長瘦外形,人們喜稱「長壽福」。他的「福」字帶有王羲之草書之「福」字的筆意,同時又加入王羲之草書《十二月六日帖》的「壽」字的寫法,展現在福字的右上方,像個「多」字,蘊藏「多」壽、長「壽」之意。

王羲之草書《十二月六日帖》之「壽」字。(公有領域)

康熙皇帝寫的「天下第一福」字是為祖母祈福而寫的,另外他幾度在歲末臘月初一,開筆書寫一個大「福」,賜給王公大臣和貼身侍從們,迎來新年之福。康熙帝開筆賜福的這個作法,成了清朝後代皇帝的示範。

王羲之書「福」,福中有「壽」。(公有領域)

雍正帝開筆:福乃天下之公 非一身一家之私

清世宗雍正帝,所書的福字,除了朝中近臣之外,還頒給直隸省的將軍總督巡撫們。當他們回奏恭謝頒賜福字的奏摺時,雍正帝並且硃批諭旨,訓勉官員們:福乃天下之公,非一身一家之私,封疆大吏監督率領文武官員,定要讓所轄地方家給人足,安居樂業,才是一省之福,推及天下處處安居樂業。

乾隆帝開筆:賜福蒼生繼承家法

清高宗乾隆帝時,開筆賜福成了每年朝中的例行之事。乾隆帝在重華宮開筆賜「福」,所寫的第一個福字,就貼在乾清宮正殿。接著親書的福字分貼到各宮殿、御園。開筆賜福這件大事貫串整個臘月,先是賜福有特別功勳得「特賜」者,十七日召見御前大臣、侍衛賜福,二十六七等日召見王公、大臣、內庭翰林至重華宮賜福。

乾隆帝開筆所用的筆鐫有正楷書「賜福蒼生」四個字,特稱為「賜福蒼生筆」,這筆相傳是聖祖留贈的御用筆。筆管上黑漆,「賜福蒼生」四字填金。每年開筆後,筆即置放在檀香篋中珍藏,保用恆新。書福的用箋是絲絹摻丹砂,繪上金雲龍,每年由江蘇按照尺度製作供給。

乾隆丙寅年建闡福寺,壬申年以後,每歲開筆前,乾隆帝都先詣寺拈香,然後回宮書福。開筆時,先燃香致敬。用硃漆雕雲龍盤一個,中間盛放古銅吉祥香爐和二個古銅香盤,他握著筆管在爐上薰過,才開始染墨揮翰。

乾隆己巳年開筆書福時,也寫了《書福》詩。詩云:

近始藩屏逮百僚,臨軒書福慶恩昭。
九疇箕子疇書衍,一筆王家筆陣超。
嘉與紅箋迎介祉,相敷彩勝煥元朝。
不徒弄翰欽敷錫,家法繩承仰聖堯。

乾隆帝在詩中記述了開筆書「福」以賜廷臣這件事的兩大意含,一是把吉福賜給朝中臣子,再是他內心裡瞻仰先祖康熙帝迎迓吉福賜予臣子的典範,誠敬地繼承了家法。

乾隆帝除了書福之外,也揮筆寫對聯,有五七言到十三言的各種硃紅雲龍的對聯。另外他還有寫春貼,如長「壽」字,「宜春迓祥」「宜入新年」「一年康泰」等帖子,不下百餘幅。

清朝 金甌永固杯與玉燭長調燭臺。(鍾元/大紀元)

清仁宗嘉慶帝開筆書福,在每年除夕交元旦子時上養心殿東暖閣開筆。桌案上設置著金甌玉燭,擺設「萬年青」御筆(筆管稱為「萬年枝」)。先染硃毫書寫幾個吉語,再用墨書吉語。

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福氣」何來

在商代甲骨中,「福」這個字是象形字,是「兩手奉尊(酒器)於示(通「祇」,音同其,地神 )前,……即後世之福字。」(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這是人恭敬地以酒敬神的形象表現。《說文解字》說:「福,祐也。」

「福」的意義。(大紀元製圖)

周代時設有大宗伯的官職,主掌祭祀「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鄭玄注云:「示,音祇,本或作祇。」 把前後的意義合起來說,福祐來自神,源自一顆赤誠敬神、奉神的心。國家的福祉,個人的福與壽,都是來自神祐,這也是康熙皇帝「天下第一福」的福氣之源!寬仁行天命,慈善順天意,都是上天肯定的德行,順天而行,福祐自在人間也。若反其道而行,人離道遠,遭神所棄,不僅求福得不到福祐,待無邊罪業滾滾而至時,悔恨已晚矣!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國朝宮史續編‧卷六十四》《康熙朝實錄》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 人們講「靠山」是指人的後台撐腰的人事力量,「靠山」這一名詞是怎麼來的?它來自一段歷史中的真實故事。故事曉諭我們:不論居太平鄉或處亂世,作人能把住「良心」,不為名所俘,不被利益所誘,不畏強權欺壓,不懼邪惡逼迫,就是處世最好的靠山!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從《列子》引出的這則故事,後來演變為「蕉葉覆鹿」,用來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
  • 如果您聽說誰家剛剛誕生了一個「千金」,當即知道這家的新生嬰兒是個女孩。說起千金的話題,這裏邊還有不少趣聞,不僅指貨幣,也曾指男孩,那什麽時候專稱發生了改變?
  • 母親節讓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代表母親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麼呢?中華文化的母親節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