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千金最早指神童?什麼時候成了「女兒」的代稱

文/宋寶藍
刀筆吏王某每得到一筆不義之財,就會發生一件意外之事,將錢財消耗一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10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如果您聽說誰家剛剛誕生了一個「千金」,當即知道這家的新生嬰兒是個女孩。說起千金的話題,這裡邊還有不少趣聞,不僅指貨幣,也曾指男孩,那什麼時候專稱發生了改變?

貨幣千金

《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隨即著手統一貨幣,將黃金稱為上品貨幣,名稱為「鎰」(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銅錢稱下幣。「秦以一鎰為一金」,千鎰即千金。

到了漢朝時期,貨幣變革,將一斤黃銅稱為「一金」,價值萬錢。《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即漢王出價千金、封邑萬戶懸賞項羽的人頭。

在文化的演變中,「千金」融入了貴重、珍貴的意思。比如一飯千金、一諾千金等等。

那麼作為貨幣的千金,從什麼時候開始指代人了呢?

千金神童

根據《南史·謝弘微傳》記載,「謝朏幼聰慧,父親謝莊器之,常置左右」,南朝謝朏小時候聰慧過人,十歲就能吟詩工文,他的父親謝莊(421年—466年)很愛這個孩子,常常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他。

有一次,謝莊帶著兒子謝朏去土山遊玩,看著眼前的美景,讓兒子即興作一篇詩賦。謝朏胸有成竹,拿起筆來一氣呵成。他不僅完美地寫出了詩賦,而且用詞考究,很有文采。

瑯琊王景文(即王彧)看過之後,由衷地讚歎說:「賢子足稱神童,復為後來特達」,意思是謝莊啊,你的這個兒子真是神童,以後一定會特別顯達的。聽到瑯琊王的讚美,謝莊很欣慰,撫摸著謝朏的後背說:「真吾家千金。」和人們今天說「真是我家的寶貝兒子」是一樣的意思。

謝家出了一個神童,謝朏的名氣一時風頭無兩。就連宋孝武帝也聽說了謝朏,於是在姑蘇遊玩時,便想考考這個神童,特別下令謝莊帶著謝朏一起伴駕出遊。

謝朏見到宋孝武帝還沒緩過神兒來,立即接到了一個任務,天子命他作一篇《洞井贊》。謝朏就坐在天子面前,輕鬆地作完了一篇。宋孝武帝御覽後,歡喜地拍手稱讚:「孩子雖小,卻是奇童。」

謝朏天資聰穎,自幼揚名天下,但並沒有成為「傷仲永」式的悲劇人物,後來他不僅出仕為官,官至尚書令、司徒,而且文學造詣深厚,堪稱一代文豪。因為謝父的一句話「真吾家千金」,人們便用「千金」代指聰慧的男孩這個用法到了元朝時才發生了變化。

千金小姐

元朝時期盛行元雜劇。在戲曲《薛仁貴榮歸故里》裏,第一次出現了將「千金」與女子聯繫在一起。

這齣戲曲的作者張國賓寫到:「小姐也,我則是個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宦官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戲文裡以「千金小姐」代指身份尊貴的官宦之女。從此以後,在明清流行的話本小說中,以「千金」代指豪門世家女兒的用法便固定了下來。

關於千金小姐,另有一說和伍子胥有關。據說,在明朝戲曲(崑曲)《浣紗記》和《吳越春秋》中則記載了「千金小姐」的另一個版本。說的是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本是楚國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建的老師。後來,太子建遭到奸人費無忌誣陷,正直的伍奢受到牽連。在費無忌的挑唆下,楚平王下令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和哥哥伍尚。而伍子胥出逃,準備投奔到別國。

伍子胥
《聖君賢臣全身像》伍子胥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伍子胥在逃難途中,由於饑困交加,曾向一位浣紗女乞討。浣紗女心生憐憫,慷慨贈予他飯食。伍子胥飽餐了一頓,臨走前允諾浣紗女日後必當報答,同時也希望女子能保守祕密,不要讓讓楚軍知道他的行蹤。

這位浣紗女子歎了一口氣,說:我和母親獨居了30年,堅守自身的堅貞清白,怎麼能夠贈送飯食給男子,做這種不合禮儀的事,實在令我難受,你快走吧!伍子胥離開後,回頭看浣紗女已經跳入溧水(另一說為楚軍至,浣紗女恐受辱,便抱石沉江而死)。看著眼前的一幕,伍子胥心裏悲痛交加,他咬破手指在石頭上寫下:「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中記載了浣紗女捨身救伍子胥的故事。(柚子/大紀元)

時光飛逝,轉眼伍子胥成了吳國國相,率領大軍攻打楚國,為含冤而死的父兄報仇雪恨。大仇得報後,伍子胥來到浣紗女自盡的地方,向河中投下了千金,報答浣紗女的一飯之恩。伍子胥將一諾千金,一飯千金演繹到了極致。這就是「千金小姐」的來歷。從此無人再來撼動「千金小姐」的地位,並且沿用至今。@*#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 人們講「靠山」是指人的後台撐腰的人事力量,「靠山」這一名詞是怎麼來的?它來自一段歷史中的真實故事。故事曉諭我們:不論居太平鄉或處亂世,作人能把住「良心」,不為名所俘,不被利益所誘,不畏強權欺壓,不懼邪惡逼迫,就是處世最好的靠山!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從《列子》引出的這則故事,後來演變為「蕉葉覆鹿」,用來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
  • 母親節讓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代表母親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麼呢?中華文化的母親節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