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兩千年後神醫扁鵲再現身 清朝官員獲救

文/周曉輝
兩千多年後,扁鵲再顯神跡,想必當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業已得道成仙,否則怎會有這跨越千年的施救?示意圖。(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6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說到神醫扁鵲,知曉其大名的中國人還真不少。不過,中國人知曉的扁鵲(約前407年—約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名醫,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盧醫、扁鵲是他的綽號。

扁鵲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說:「《黃帝八十一難序》云:『秦越人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仍號之為扁鵲。又家於盧國,因命之曰盧醫也。』」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列傳》則說:「(秦越人)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據此,「扁鵲」僅為秦越人在趙地行醫之名。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國都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國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行醫,人稱「盧醫」。

簡單說,古代有兩位扁鵲,一位是人文始祖黃帝時期的名醫,一位是戰國時期的名醫,後者從師於長桑君,盡得其醫術禁方,又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所以修得高超醫術。因為醫術高超,所以時人稱之為「扁鵲」。

關於戰國時期的這位扁鵲醫生有多神,史書記載了許多神奇的案例,比如換心手術,巧醫虢太子「屍厥症」使之起死回生、治好大臣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症等。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曾著有《內經》和《外經》,但早已失傳。

扁鵲畫像()

令人沒想到的是,兩千多年後,居然有人再遇扁鵲神醫。民國時期的文人李石孫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晚清時,他的曾祖父李尚書由給事中任職常鎮道,走馬上任南行經過河南彰德時,突然腹部生了一個很大的癰疽惡瘡。腹部很快腫脹起來,飲食難進,李公危在旦夕。

李公的大公子聽說後,馬上從京城趕往河南,途中遇見了一位穿著藍袍、留著些許鬍鬚的道士,但見他風采甚偉,仙姿綽綽。道士告訴大公子自己將去彰德為李公治病,大公子以為是父親找來之人,遂邀請道士與自己同宿。

等到第二天早晨李公子起來後,發現道士已先行離開,內心有些驚訝,但也不知原因,繼續趕路。待到了父親的所在地,見父親已然痊癒。李公告訴兒子,昨天晚上腹部疼痛難忍,在近乎昏迷中,他看見一位負劍的藍衣道士,拱手向他施禮後,便坐在床頭,用手掌輕輕按壓他的腹部。

道士的手掌剛一碰到李公腹部,李公就覺得絲絲涼氣深入臟腑,神識頓感十分清楚。道士隨後拔劍欲將惡瘡剖開,李公害怕疼痛,就出聲阻止了他。於是道士微笑著繼續為他按摩。過了一會兒,李公已感覺不到疼痛,便打算睡上一覺。剛剛閉眼休息,突覺劍入惡瘡,他大驚而醒,此時惡瘡已被戳破,流出了許多濃血。

待濃血流盡,李公精神為之一振,胃口大開。過了幾日,腹部被戳破之處也逐漸結痂癒合。

李公說到的藍衣道士正是大公子遇到的那位,父子二人這才明白他們是遇到了仙人,不過他們並不知道遇到了哪位仙人。

道士隨後拔劍欲將惡瘡剖開,李公害怕疼痛,就出聲阻止了他。示意圖,圖為歷代十大名劍系列——太極劍。(國立歷史博物館/陳重智提供)

李公痊癒後,聽說彰德郡有十名醫祠,因此前去拜謁感謝。進入祠堂,他發現第四座像正是給自己治病的藍袍負劍、白面微鬚之神仙,而這位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扁鵲。感念神醫之恩,李公遂出資令當地的縣令重新修建祠堂。

過了一陣兒,李公夢見穿著綠色袍子的扁鵲前來致謝,一問才知道,重新塑像時,將他的藍衣改成了綠衣。

兩千多年後,扁鵲再顯神跡,想必當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業已得道成仙,否則怎會有這跨越千年的施救?@*#

參考資料:《洞靈續志》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代人對中醫或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認為中醫治病療效慢,不如西醫那麼立竿見影。其實,藥到病除的真實例子在中國古代的醫籍中可謂比比皆是。還有許多疑難雜症、用藥物已無法治癒的疾病,用針術就能應手而癒。
  •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行似乎已成奢談。在腐敗橫行的當下中國,連醫院也都成了追逐名利的場所。不收紅包、不求名利,甚至還傾囊相助的醫生,或許只能在史書中看到。
  • 聽過扁鵲這個人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神醫呢!他看病究竟有多麼神呢?我們就來聽聽神醫扁鵲的故事。
  • 中醫治病對醫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療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醫,往往都懷揣著「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願。道在先,術在後,術只是道的延申與外化。當後人歎服於古代醫者將神妙的針術、奇準的脈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時,就該想到他們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遠的有德之士。本篇將介紹幾位精於脈術且德行出眾的清代名醫。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哪怕只翻開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醫籍,我們依然會發現,懷揣著治疫奇方、偏方的醫生也並不少見。本篇講述的只是這類被記載下來的眾多名醫中的幾位,願以此來洞見古代中醫醫術的深邃與精深。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古語云,一德、二命、三風水。可見命數皆源於累世所積攢的陰德。一般來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源於道法自然的古代中醫,卻一直在不斷地演繹著起死回生的醫學奇跡。如果德是命的根本,那些死而復生的人或許就是命不該絕,而懷揣著神妙醫術的醫者能及時出現,也同樣是德與福、祿、壽之間所產生的因果使然。
  • 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用來診斷病人病情的最常見方式。然而,這四種方式中的每一項又都會因為醫生的領悟力不斷提升而發揮到極致。如通過切脈,能精準判斷出病人的病情、身分、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運如何,就是能讓人感到古代醫術精深微妙的表現之一,這也是醫道同源的最有力證明。
  •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 經前乳房脹痛與情緒改變,屬於經前緊張綜合症,中醫怎麼看?(Shutterstock)
    程士超,號上達,是廣西桂平人。他生於嘉慶年間,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這四位皇帝統治期間,一直是廣西一帶頗負盛名的良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