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正梁中西医园地】重阳佳节话茱萸 传说中的药

邓正梁医师(天明内湖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古代把六称为阴数,把九称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重合,所以叫重阳节,又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外,嫁予平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可见,那时候就开始过重阳节。

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它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重阳节有插茱萸的民间习俗。据梁关均《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学生,拜博学多才弗长房为师。一天,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祸降临。桓景一听急了,连忙请教老师怎么办。老师说,在这一天全家人要用绛色各做一个小袋,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都出去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避开。

之后桓景照样做了,果然全家人安然无恙。晚上回家后,看见家里的鸡犬牛羊全都暴病死了。长房知道后说,这是代替你们了。这个传说虽为无稽之谈,但从那以后,重阳日登高饮酒,戴茱萸或插新成熟的茱萸枝叶果实,就流传为一种风俗。

茱萸是一种中药材。茱萸入药,早在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记载。但是,中药里有两种茱萸,一种叫山茱萸,一种叫吴茱萸,其功能和药效完全不一样。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中医以果肉入药,性微温,味酸涩。有温补肝肾、固涩精气的功能,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等症。

吴茱萸,又叫吴萸,为芸香料,落叶小乔木。中医以没有成熟的果实入药,性热,味苦辛,有小毒。有温中止痛的功能,主治胃寒疼痛、腹痛、呕吐稀涎、泄泻等症。

在登高活动中,历代诗人们写下了许多“重阳诗”、“登高诗”和“重九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洞庭水写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天边树若养,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也有《阿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大诗人杜甫则在《九日》诗中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当然,流传最广的“重阳诗”还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句真切地写出了重阳登高活动和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此后,宋人韩元吉,还有一首好词《水调歌头‧水洞》,其中写道:“今日俄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蹑屐上崔嵬。放目苍岩千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纤埃。笑谈间,风满座,酒盈杯。仙人跨海,休问随处是蓬莱。洞有仙骨岩。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壮。戏马但荒台。细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 ◇
(//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