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秋節】

中秋節祭月吃中秋月餅源於何時?

作者:容乃加
光緒年間的百年老字號「台中犂記」月餅。(羅晟 /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圍繞中秋節的記憶,林林總總,其中最有味道的該是中秋月餅了。一到中秋,五花八門的月餅出爐,待人尋味。這中秋月餅到底起源於何時呢?

拜月、賞月吃月餅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是連結在一起的中秋印象,其實在起源上,這兩者並不是一對的。上古時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禮,稱為「夕月」,但是開始時月餅還不是中秋節物。那麼中秋節拜月餅、吃月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實際上,中秋月餅的出現比祭月晚了幾千年呢!

秋分祭月

《周禮注疏》說:「天子……秋分夕月(祭月)。」(fotolia)

我們從《大戴禮記》中可以看到上古時代有秋天祭月大典。《周禮注疏》說:「天子……秋分夕月。」秋分在節氣上是秋天的中點,名符其實的「中秋」;在上古時代就在秋分之夜舉行「夕月」大禮,就是在月下祭月。那時還未有「中秋節」這個節日。

「秋分,夕月於西郊」,這種上古的祭月禮一直由各朝天子傳承到清代,都沒有間斷。天子在中秋時舉行祭月大禮,領百官在王宮西郊祭祀月神,展現敬天敬神、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的誠敬態度,同時弘傳天道與教化百姓的精神。後來,中秋節民間拜月的民俗,來自秋分夕月的古禮,承傳了這種神傳文化的內涵。

祭月之餅

周代之人禮敬神明的珍味糕餅叫做「餌餅」,盛放「餌餅」的祭器叫籩器,所以「餌餅」也叫籩實。「餌餅」是用帶有黏性的米、黍磨成粉之後,調水蒸熟,製作過程配上棗、豆加味,做成帶有黏性的甜糕點。現在中秋節裡有的地方也吃麻糬,那紅豆麻糬,就屬於古早味的餌餅。從實質上來說,「餌餅」可以說是最早的祭月之餅了,但不是專用的月餅。

紅豆麻糬屬於古早的祭月餌餅。(Shutterstock)

兩宋的中秋節物

唐代《通典》記載的節假日中還沒有「中秋節」;兩宋民俗過中秋節熱鬧空前,但是還沒有「中秋月餅」。

《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當時最大宗的中秋節物就是「新酒」,各家店裡到了中午就賣光了。「餅店」則有兩大類,一是油餅店,一是胡餅店。「若油餅店,即賣蒸餅、糖餅,裝合引盤之類。胡餅店即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碢、髓(脂)餅、新樣、滿麻。」北宋的餅店,不管是傳統的蒸餅、糖餅店還是傳自西域的胡餅店,都還沒有出現「月餅」這一應節的餅食。

《武林舊事》記載南宋中秋節:「夜深天樂直徹人間。御街如絨線、蜜煎、香鋪,皆鋪設貨物,誇多競好。」南宋和中秋節有關甜食是蜜煎,就是現代所說的「蜜餞」、「蜜漬」。

南宋時,都城錢唐(杭州)在一整年中都能見到一種「蒸作從食」——蒸籠點心名喚「月餅」,在《武林舊事》裡把它和大包子、豆沙餡、荷葉餅、胡餅等等並列。不過從上述過節記事來看,這種「月餅」,並不是中秋節的特色節物,而是一年中都販賣的點心。

中秋月餅

那麼,「中秋月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大家常聽說:元末以月餅夾傳「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但是並未見於正史中。明代時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又說:「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這一天稱為「團圓節」。明代時,中秋月餅是親朋間互相饋贈的禮物,代表「月圓、餅圓、人團圓」的祝福,月餅也做得很大,直徑有二尺大的(約當62公分)。

大月餅。(劉景燁/大紀元)

這時月餅的功用和現代是一樣的了,只是餅比現在大得多。明代詩人夏日《中秋日恭述》說「月餅黄金似」,描寫的中秋月餅有著黃金色,那和今天的烤中秋月餅的顏色也是類似的。

清代的中秋節習俗延續了明風。顧祿《清嘉錄》說「月餅為中秋節物,十五夜則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吳縣(在今蘇州境內,吳文化發祥地)志:中秋賣餅謂之月餅」;「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贈)取團圓之義」。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餅》記載,「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當時大的「月餅」直徑一尺多,餅面上畫著月宮、蟾蜍和玉兔這些傳說角色兒。拜月之後,家人共享月餅,有些人家把月餅留存到除夕夜才吃,叫做「團圓餅」。

從上古周代以餌餅夕月(祭月),到明清兩代以月餅供月祭月,時間跨度三千多年。比起上古的秋分祭月,專屬於中秋節的中秋月餅產出的時間是屬於近代的事了。如今,一想到中秋月餅,也就讓人聯想起「月圓、餅圓、人團圓」這一中秋節的民俗文化風情。@*#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中秋節】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國古文化中視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罰,以免攪擾天地陰陽調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別稱「彼岸日」,來源於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講,於彼岸期間善行、惡行都會增大果報,勸告人要避免惡行,精進於善行。
  • 中醫的食療講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對應節氣的進補作法。白露節氣開始「補露」!「補露」怎麼補?要避免哪些禁忌?隨著秋高氣爽的秋天腳步,做好秋天養生,放鬆心緒,輕鬆地品味生活吧!
  • 2023年八月23日到9月7日是「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時序已經在初秋,那這節氣為何稱「處暑」?
  • 天人合一之道,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一葉知秋」,掌握立秋來到的時點,及早開始秋季養生。《黃帝內經》指示秋天養生的三心法,中醫師分享秋天養生「五白蔬果」和「平補」食材。秋季養生就從立秋開始。
  • 夏至是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至極,可是古人卻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展現中華文化的哲學智慧。夏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帶著這一季節標誌的特色節俗也應時而生。
  • 「小滿」這個名稱,讓人萌生出青春的氣息、等待、向上的美好感受;「小滿」節氣是一個和農業生產緊密相關的節氣,節物時鮮對應到健康生活之道,淵源流長。這時節,也是吃「苦」嘗「新」過小滿的好日子,古來的神傳文化豐富了小滿的內涵。
  • 「昨日春歸盡」指出二十四節氣中的哪一個節氣呢?中華養生寶典《黃帝內經》提醒人夏季養生的要則,想知道嗎?立夏民俗與養生有內在的什麼關聯嗎?夏季養生之道提醒你養生的要點。
  • 「清明」在春分節氣後到來,是二十四節氣的三月節,此時節為何稱「清明」?一年難得是清明!莫錯過天地精華孕育的好禮——清明好景與好滋味!
  • 清明節將來到就聯想到祭祖掃墓。其實清明掃墓的民俗形成得很晚,你知道在此民俗形成之前,古人從事哪些活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