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二十四節氣】

白露節氣養生小心哪些禁忌?「補露」怎麼補?

作者:容乃加
仲秋就從白露開始,正是「天涼好個秋」!(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白露節氣是以天候特徵命名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白露」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這解語指出了白露到寒萌熱退。俗諺也說:「白露不露身」。白露節氣到了,要提防溫差變化大和「秋燥」傷身,養生以補氣滋陰潤肺為重。

仲秋就從白露開始,正當是「天涼好個秋」的時節。(Pixabay/大紀元後製)

節氣與物候

萬物與天地交感,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天氣寒涼誰先感呢?《逸周書‧時訓解》云:「白露之日鴻雁來」,宋‧阮閱吟「淡碧晴空雁字回」,候鳥向南遷徙表現中原地帶的物候現象。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饈)」。白露時節,除了候鳥南飛,鳥兒們也開始收藏準備過冬食物了。

白露節氣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饈)」(Pixabay)

白露養生禁忌

白露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且氣候乾燥,傷津耗液,容易出現「秋燥」症狀,如:口唇咽喉乾、鼻乾、皮膚乾、大便硬乾等等。呼吸系統弱、腸胃弱、和皮膚乾燥過敏的人特別要注意養生防護。以下的白露養生禁忌不要踩:

1.禁忌生冷寒涼食物:例如:冰品、涼飲、生菜、西瓜、生魚片等等,生冷食物下肚導致寒凝,痰濕內生,將傷喉嚨、傷肺,加重呼吸道過敏的症狀。瓜果一般屬涼寒性為多,一次食用不要過度,青菜沙拉,改成溫菜,過過熱氣,川燙一下為好。

秋天養生不適合吃冰涼食品了。(Pixabay)

2.禁忌辛辣燥熱食物:蔥、薑、蒜、辣椒、烈酒等等這些食物要避免或少吃,以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3.禁忌油炸燒烤、肥膩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利滋陰,對白露之後陽氣下降的腸胃也是沉重負擔。

4.避免身體裸露招涼:俗諺「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提醒人「白露」節氣一到,特別要留意早晚溫差特別大,不要掉以輕心。穿著衣服注重體膚保暖,以洋蔥式穿衣為宜,從外到裡,可以隨時加減。

五行相生相剋的養生保健

白露節氣是典型的秋季氣候,養生調養明顯不同於夏天的作法,這時也是啟動「白露補身」增進免疫力的時機了。

仲秋以後天乾氣燥更明顯,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生的「防燥養陰」概念要怎麼落實?以下講講白露節氣養生的飲食概念和食療作法。

1.食補取用潤、白的食物
從中華五行理論來看,秋天屬金,五行顏色為白,白色食物與五行養生相合,可多選用。還有,含有「黏液」的當令滋潤食材是很適合秋季的養生食材,可益肺潤燥,幫助防止秋燥引起的乾癢及過敏不適。

芋頭、蓮藕、菱角、水梨、百合、木耳,六種白色食物,幫助秋季養肺。(紀元生活製圖)

益肺潤燥的食材,像是白木耳、山藥等等,既是白色食物又含有豐富「黏液」。中醫非常推薦窮人燕窩──銀耳,它富含多醣體、水溶性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而在中醫的角度,銀耳性甘味平,對於肺燥、肺熱或是慢性支氣管炎都有食療效果。另外白色的百合、蓮子、菱角、豆腐、杏仁、蘿蔔、香蕉、龍眼和滋潤的秋葵、蜂蜜等等這些食物,也都是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好食品。白露時節正是龍眼的盛產期,白露宜吃龍眼,民間有「南桂圓、北人參」的說法。

2.酌量食用酸味食物強肝
秋天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所以防燥同時要強肝。什麼食物強肝?中醫說「酸入肝」,酸味食物適合秋天飲食,可以強肝,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當然,食用必須適度,過猶不及。

梨子生津解渴養肺,酸味也可以強肝。(Shutterstock)

3.注意保護肺部和呼吸系統
適時地、酌量補充水分(溫飲或常溫)防止口乾舌燥、身體乾燥。

4.吃粥喝燉湯滋補
選用粥品和燉湯取代溫補、熱補藥膳。粥品、燉湯食材多取用秋天的主色──白色食品,特別適合秋天的滋補之道,對緩解秋燥、生津養陰也有不錯的效果。有的中醫師,建議人採用西洋參代替人參,滋補不燥熱,清火生津,食療更佳。雜糧的粥品如雜糧粥、紅棗粥、紫薯粥、蓮子銀耳粥都是當令的好選擇。以下介紹幾道白露節氣養生粥品。

*養腸胃又養顏──銀耳山藥粥
中醫認為,早上吃粥對身體很好。這個白木耳山藥粥可以用電鍋自動煮,讓忙碌的主婦和全家人一早上起床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粥,不僅可以補充能量,還可以補養腸胃和美容養顏。

銀耳山藥粥。(大紀元製圖)

●銀耳山藥粥食材:
白木耳1/4朵,圓糯米半杯,山藥100克,紅棗10顆。(購買白木耳以新鮮且沒有漂白的為佳。乾銀耳在烹煮前,先以溫開水泡發一小時。)
●作法步驟:
1.銀耳泡水1小時。
2.圓糯米洗淨,泡水半小時。
3.山藥削皮,切成小塊。
4.紅棗洗淨,也可去核。
5.把所有食材和適量的水放入電鍋內鍋中,(粥的米、水比,約1比6),外鍋加2─2.5杯水,電鍋自動煮好後即可食用。

*滋補養顏──銀耳蓮子紅棗湯
銀耳蓮子紅棗湯可以補氣養血、健脾胃,讓你擁有好氣色。

銀耳蓮子紅棗湯補露。(Shutterstock)

●銀耳蓮子紅棗湯食材:
銀耳30克,紅棗12顆,適量蓮子,適量冰糖。
●作法步驟:
1.準備:用溫水浸泡銀耳使發脹,約一小時。去掉乾硬的部分,分成小片。加入鹽反覆沖洗、瀝乾。紅棗、蓮子洗淨。
2.將材料加入2000C.C.的水,一起熬煮,煮好後再放入冰糖。

*補脾益氣益智──桂圓榛果粥
●桂圓榛果粥食材:米1杯、榛子、桂圓肉、玉竹適量。
●作法步驟:
1.準備:將榛子去殼、去皮洗凈,切碎;米洗凈泡水10分鐘。
2.鍋子中入水(粥的米水比,約1比6),放入食材煮到米熟即可。也可以用電子鍋煮;若是用電鍋,外鍋水約放2杯。

白露補露品味生活

傳統中國人普遍有冬至進補的概念,其實中醫的食療講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對應節氣的作法。白露節氣開始「補露」,透過滋補提昇自身免疫力、改善體質,下半年抵抗力自然能提高。白露養生不僅要養,還要避免踩禁忌。「補露」強健身心,放鬆心緒,調整腳步,輕鬆地品味生活吧!@*◇

─點閱【二十四節氣】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陽節,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為這是一個專門給老人過的節日。其實呢,傳統的重陽節和敬老沒有任何關係,它原本的節日內涵充滿了傳奇色彩。至於為什麼重陽節會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習俗呢,這都要從一個神奇的葫蘆說起。
  • 拜月、賞月吃月餅,這兩者的起源並不是一對的。上古時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禮,稱為「夕月」,但是開始時月餅還不是中秋節物。那麼中秋節拜月餅、吃月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實際上,中秋月餅的出現比祭月晚了幾千年呢!
  •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國古文化中視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罰,以免攪擾天地陰陽調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別稱「彼岸日」,來源於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講,於彼岸期間善行、惡行都會增大果報,勸告人要避免惡行,精進於善行。
  • 2023年八月23日到9月7日是「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時序已經在初秋,那這節氣為何稱「處暑」?
  • 天人合一之道,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一葉知秋」,掌握立秋來到的時點,及早開始秋季養生。《黃帝內經》指示秋天養生的三心法,中醫師分享秋天養生「五白蔬果」和「平補」食材。秋季養生就從立秋開始。
  • 夏至是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至極,可是古人卻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展現中華文化的哲學智慧。夏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帶著這一季節標誌的特色節俗也應時而生。
  • 「小滿」這個名稱,讓人萌生出青春的氣息、等待、向上的美好感受;「小滿」節氣是一個和農業生產緊密相關的節氣,節物時鮮對應到健康生活之道,淵源流長。這時節,也是吃「苦」嘗「新」過小滿的好日子,古來的神傳文化豐富了小滿的內涵。
  • 「昨日春歸盡」指出二十四節氣中的哪一個節氣呢?中華養生寶典《黃帝內經》提醒人夏季養生的要則,想知道嗎?立夏民俗與養生有內在的什麼關聯嗎?夏季養生之道提醒你養生的要點。
  • 「清明」在春分節氣後到來,是二十四節氣的三月節,此時節為何稱「清明」?一年難得是清明!莫錯過天地精華孕育的好禮——清明好景與好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