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明代御醫盛寅的傳奇人生

文/顏雯
盛寅對行醫配藥頗有天賦。(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8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明朝的帝王大多宅心仁厚、善用賢能,對御醫們也十分愛重。被載入《明史》的御醫戴思恭是太祖朱元璋力贊的仁義之士,是建文帝朱允炆心中當之無愧的太醫院使。到成祖朱棣時,對他的愛重則更是到了「時時樂與公語,或捋其鬚,或命坐御榻下,與論古今事,每抵暮始休」的程度。

因緣際會,一位名叫王賓(字仲光,號光庵)的隱士學醫於戴思恭。王賓無子,他將其所學的醫術全都傳給了多年後得以入宮侍奉成祖朱棣的另一位御醫——盛寅

盛寅(1375~1441年),字啟東,江蘇吳江人,為人坦率正直,有操守、有氣節。《吳江縣誌》上說,他「工詩善醫」。意思是他不僅身懷醫術,還擅長寫詩作賦。他入宮後,偶爾有幾次即興作詩,也得到了成祖朱棣的賞識。

授業於王賓 得丹溪真傳

據史料記載,盛寅的醫術很高,一方面是因為授業於隱士王賓,王賓是戴思恭的學生,而戴思恭是朱丹溪的學生,「盡得其術」,且藏有「彥修(朱丹溪,字彥修)醫案十卷」。盛寅悉得三代名醫的真傳。

而且盛寅自己對行醫配藥也頗有天賦。他是王賓最得意的弟子,剛開始只是跟著王賓學古文。有一天,他叔父對他說:「你既然跟隨先生學習,就應該在他行醫配藥時也留心學著點。」從那以後,盛寅就細心觀察王賓的處方,並且似有所悟。

一次,盛寅試著給一位患了熱症的人治病,恰巧被王賓看到。王賓見他的處方中多加了一味附子,就很驚訝地說道:「你如今處方用藥竟能這般出奇制勝,這是反其道而行之,唯一的不足就是藥量不夠,你把附子再多加一點,就能藥到病除了。」王賓一生無子,他認為盛寅是承傳其醫術的最佳人選,於是毫無保留地將醫術、醫書都傳給他了。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盛寅試著給一位患了熱症的人治病,恰巧被王賓看到。王賓見他的處方中多加了一味附子。示意圖。(Shutterstock)

為太監療疾 與成祖結緣

盛寅在吳江老家時,宮裡有位內使經常去江南辦差。他多次住在盛寅家,與其關係甚好。他得了腹脹之症,就是盛寅給治好的。後來有一天,這位內使突然在北京的街巷中遇到了盛寅,於是很驚訝地對他說:「先生別來無恙啊!今天在這兒碰到您,真是太巧了,如今我侍奉的掌事太監也得了腹脹之症,別的醫生都治不好,現下快不行了,您趕緊隨我去瞧瞧吧!」盛寅到了那太監的住處,給他診了脈,又開了幾副藥。不久,那太監的病就好了。

幾天後,成祖朱棣在皇城的西苑裡練習射箭。那位太監病剛好,一路走著去那兒服侍皇上。成祖遠遠的就看到了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很吃驚地問道:「那人不是死了很久了嗎?怎麼又活過來了?」身邊的人回稟道:「是從吳地來的醫生盛啟東給治好的。」成祖聽了,當即就下令:「把他找來,我明天要召見他。」

第二天,盛寅進宮面聖。成祖見到他後,就讓他給自己診脈。盛寅診完脈後,告訴成祖他有風濕病。成祖聽了很認同:「我常年征伐在外,身體曾被風邪所侵,我當時就說這是濕症,但宮裡的御醫們都沒診斷出來,險些耽誤了我的病情。」成祖服下盛寅開的藥後,覺得十分奏效,於是將盛寅封為御醫,讓他在御藥房裡任職。

直言得聖心 成祖恩賞之

盛寅對人坦誠,敢於直言,在成祖面前也直言以對。成祖對此並不介懷,依然很看重他。

一日,雪後放晴,成祖在偏殿召見盛寅和韓叔暘等人。閒談間,成祖偶然提到了靖難之役。他在描述白溝河的那場戰爭時說:「當時,對方擺出的是長蛇陣,我們攻其首部,他們就以尾部來進行反擊;我們攻其尾部,他們就以首部來進行反擊。我看準時機,選在此時向隊伍的中部衝去,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時,盛寅在一旁說道:「這就是天命啊!」成祖聽了沒說什麼,只是站起身來去看雪,盛寅又賦詩曰:「長安有貧者,宜瑞不宜多。」盛寅如此直率,成祖非但沒有不高興,還賞賜了御膳給他們。

後來有一天,盛寅和韓叔暘在御藥房下棋,成祖突然駕臨,他們來不及將棋盤收起來,於是跪地向皇上請罪。成祖問道:「這是誰和誰在下棋啊?」盛寅說:「是臣與韓叔暘。」成祖又問:「你二人誰下得更好?」盛寅回答:「韓叔暘是初學者,臣下的要好些。」

成祖讓他倆繼續下棋,自己則在一旁觀戰。盛寅連勝三局,成祖很高興,於是讓他賦詩一首。盛寅當即作詩曰:「不材未解神仙著,有幸親承聖主觀。」成祖聽了很滿意,賞給他一副象牙棋盤和一闕詩詞。

又有一日,盛寅很早來到御藥房。沒過多久,就感到一陣眩暈。當時情況很緊急,御醫們都束手無策,成祖得知後,就下令到宮外去找民間大夫來為他診治。有位江湖郎中應募而來,給他服了一劑藥就好了。成祖問他盛寅得的是什麼病,郎中說:「他是空著肚子來到藥房的,怕是不慎中了草藥的毒,能解毒的只有甘草了。」成祖又問盛寅是否真如郎中所說,盛寅點頭稱是,於是成祖就厚賞了那位郎中。

盛寅和韓叔暘在御藥房下棋,成祖突然駕臨。示意圖。(fotolia)

治癒太子妃 受儀仗之禮

明仁宗朱高熾在東宮當太子時,太子妃張氏有十個月沒來月事了,御醫們診脈後都恭喜她,說是懷孕了。可張氏只覺得腹脹得厲害,卻不見有臨盆的跡象。成祖知道後,就把盛寅找來,對他說:「太子妃身體不適,你去看看吧。」

盛寅給太子妃診過脈後,就告訴在場的御醫,他不認為是懷孕了。他說:「如果太子妃很長時間都是這個樣子,那她早上的症狀應該是這樣的,晚上的症狀應該是那樣的。」他描述的症狀與真實情況完全一致。

隨後,盛寅給太子妃開了一個疏通的方子,可裡面用的全是活血化瘀的藥。太子勃然大怒,對盛寅說:「好你個御醫,眼看皇孫就要出生了,你卻給我開出這樣的方子,你到底安的是什麼心?」他不讓太子妃服用盛寅開的藥,可幾天後,太子妃的病情更加嚴重了。太子又把盛寅找來,盛寅對他說:「這病要是再拖三日,我就不敢用藥了。」

盛寅依然開出了和先前一樣的方子,太子妃下令將藥煎好,拿來給她服用。而太子仍在懷疑這是墮胎藥,於是下令將盛寅關了起來。太子妃服藥後,排下大量瘀血,她的病馬上就好了。

為了給太子妃治病,盛寅已經三天沒回家了。他家裡的人都惶惶不安,有的說他會被砍頭,有的說他會被抄家。可三天後,盛寅並沒有受到處罰,成祖還下令用宮中的高規格儀仗將他送回了家,還給了他很多賞賜。後來,成祖風趣地對他說:「那不是為了感謝你,而是給你壓驚的。」

多年後,仁宗繼位,盛寅請求離開北京,去南京的太醫院任職。他儀表堂堂,一臉長髯顯得很英武。宣宗一登基,就問左右侍從:「我聽說有位留著長髯的御醫,他如今身在何處?」侍從回答:「在南京的太醫院。」宣宗聽了立即下詔,讓南京的守備太監將他護送回北京。

盛寅回到北京的太醫院後,一直很受重用。有一天,宣宗讓他去給一位親王治病。盛寅再次不辱使命,開出的藥方很有療效,當下就把親王的病給治好了。宣宗為此還賞了他很多銀子和一匹好馬。

盛寅的一生頗為傳奇,他幾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早年身處逆境中,也能遇到賞識他的人。生性豁達的他在臨終前的某一天給自己診脈說:「我這一病就起不來了。」直到去世前,他還寫了三首詩。

盛寅去世後,兩京的太醫院都為他舉行了祭祀典禮,足見其人品與醫術超群。他的弟弟盛宏也精通醫藥,子孫後代也將他的醫術承傳了下來。

參考資料:

《明史》
《王文恪公筆記》
《吳江縣誌》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代人對中醫或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認為中醫治病療效慢,不如西醫那麼立竿見影。其實,藥到病除的真實例子在中國古代的醫籍中可謂比比皆是。還有許多疑難雜症、用藥物已無法治癒的疾病,用針術就能應手而癒。
  •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行似乎已成奢談。在腐敗橫行的當下中國,連醫院也都成了追逐名利的場所。不收紅包、不求名利,甚至還傾囊相助的醫生,或許只能在史書中看到。
  • 聽過扁鵲這個人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神醫呢!他看病究竟有多麼神呢?我們就來聽聽神醫扁鵲的故事。
  • 中醫治病對醫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療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醫,往往都懷揣著「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願。道在先,術在後,術只是道的延申與外化。當後人歎服於古代醫者將神妙的針術、奇準的脈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時,就該想到他們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遠的有德之士。本篇將介紹幾位精於脈術且德行出眾的清代名醫。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哪怕只翻開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醫籍,我們依然會發現,懷揣著治疫奇方、偏方的醫生也並不少見。本篇講述的只是這類被記載下來的眾多名醫中的幾位,願以此來洞見古代中醫醫術的深邃與精深。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古語云,一德、二命、三風水。可見命數皆源於累世所積攢的陰德。一般來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源於道法自然的古代中醫,卻一直在不斷地演繹著起死回生的醫學奇跡。如果德是命的根本,那些死而復生的人或許就是命不該絕,而懷揣著神妙醫術的醫者能及時出現,也同樣是德與福、祿、壽之間所產生的因果使然。
  • 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用來診斷病人病情的最常見方式。然而,這四種方式中的每一項又都會因為醫生的領悟力不斷提升而發揮到極致。如通過切脈,能精準判斷出病人的病情、身分、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運如何,就是能讓人感到古代醫術精深微妙的表現之一,這也是醫道同源的最有力證明。
  •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 經前乳房脹痛與情緒改變,屬於經前緊張綜合症,中醫怎麼看?(Shutterstock)
    程士超,號上達,是廣西桂平人。他生於嘉慶年間,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這四位皇帝統治期間,一直是廣西一帶頗負盛名的良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