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的伴侣回到家并提议晚上可以去看五部电影中的一部。由于你认为上网浏览网页查找附近的电影院,以及阅读电影评论是件烦人的事,所以你非常乐意聆听伴侣提出的清单。
你的伴侣列出了所有的五个选项,并对每一个电影选项提供了一句简短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第一部电影最有可能被选中吗?
由于你的伴侣是设计者,他们是否可以对清单进行排序,增加你选择他们喜欢的选项的概率?他们应该把他们最喜欢的电影放在第一位吗?
研究显示,在这种情况下,排在第一个可能不是最好的安排。
想想这个例子的驱动因素,推动首因的影响可能发挥了作用,但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想像你就是这段婚后谈话的聆听者。你听到对方说了第一部电影,一部不入流的悬疑片,你很快地产生了意见。
你的伴侣接着告诉你一部刚刚推出的浪漫喜剧。你依稀记得看过一篇评论,当你聆听时,快速地将它与自己对悬疑片的印象进行比较并决定哪一部电影胜出,就是悬疑片。第三部是关于你伴侣最喜欢的乐团的纪录片(你的伴侣品味很广泛)。
你知道自己想避开纪录片,所以你试着记住前两部电影中自己较喜欢哪一部。第四部是动作片,这是一部续集,而你们都讨厌前作,所以很快决定放弃这一部。到现在你已经不太记得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只记得喜欢它胜过浪漫喜剧。
最后,你的伴侣提起了第五部电影,又是一部悬疑片,但这是一部在经典电影院播放的老派黑色电影,电影院宣传还提到你可以在电影院对面可爱的小酒吧里喝上一杯。你们两人都说过,想找个时间去试试那家酒吧。
你试着回忆其他四部电影,最后放弃了并说道:“我们去看最后那部电影吧。”但你脑海中想的其实有一半是那杯酒。
你已经失去了对注意力的控制。就像餐厅服务员背诵当晚的特色菜肴一样,你的伴侣刚才也控制了资讯的呈现。这与看着选票或网路上的清单不同。看网页的时候,如果你忘记了什么,可以回头去检视。但在这个情况下你却不能这么做。你的伴侣改变了游戏规则。
他们采用了依序呈现(sequential presentation)的方式,每次呈现一个选项。我们先前讨论的是同时呈现,你可以一次看到所有东西,并且主导一切。在依序呈现的情境下,你失去了控制权。
一旦你了解了选择呈现的不同之处,就会开始随时注意到依序呈现的状况。品酒。看房子。评判花式溜冰比赛。这些都是依序呈现的。
荷兰心理学家汪迪.布鲁茵.德布鲁茵(Wändi Bruine de Bruin)仔细研究了像《欧洲歌唱大赛》这样的比赛。与即时选择这种让首因占优势的情况不同的是,她经常发现近因效应,也就是越晚登场越好。为什么这里与前面的例子不一样?
想想你和伴侣关于挑选电影的讨论。由于你不会再次听到那些资讯,就会在每个选项出现时评估,并将其与目前为止最好的选项进行比较。在这些情况下,你会越来越难记住更前面的选项。即使是目前为止你最喜欢的领先选项,也会变得越来越难记住。但你最近听到的选项则很容易记住。这就表示,排在最后面的选项会更有可能成为赢家。
事实上,德布鲁茵的研究就显示出这个结果,在《欧洲歌唱大赛》中,尽管出场顺序是随机排定的,但后面出场的歌曲往往容易获胜。《欧洲歌唱大赛》的竞争对手至少在直觉上知道这件事,并试图利用提供容易记忆的时刻而脱颖而出。
德布鲁茵在国际花式溜冰比赛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近因效应。这项运动的排序特别不公平,参赛者在第一轮时是以随机顺序方式登场。正如我们讨论过的,最后登场的人会取得优势。而在第二轮比赛中,登场排序则取决于谁在第一轮中表现得最好。这表示优势有可能倍增。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假设每个溜冰选手都同样优秀。现在,在第一轮比赛中,只是因为排在后面登场,靠概率胜出的选手,在第二轮比赛中,也因为可以在最后登场而再次获得助力。
心理学家在品酒方面进行了一项虽然有些口是心非,但很聪明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下页图显示,当清单的长度从两个葡萄酒样品,增加到五个样品时,人们选择了哪一个是他们最喜欢的葡萄酒。
排序的影响非常大:在品尝两种葡萄酒的排序方面,第一种酒有七○%的机会被选为比较好喝,远较我们预期的五○%机会更高,这表示第一种葡萄酒获选的概率是第二种葡萄酒的两倍,即使这两种葡萄酒根本完全相同。
在这个有限清单的例子中,排在第一个位置具有优势。这就是我们前文所述的,在选票和餐馆例子中都可以见到的首因效应。但请注意当同场品尝的酒增加时,先被品尝的酒得到的优势会降低,最后被品尝的酒开始获得比较多的青睐。这就是近因效应,排在最后(或最近一次)的是最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在品酒时优先被品尝是一种优势,但由于这些葡萄酒是完全相同的,这个优势只能归因于排序造成的结果。我们先前讨论过首因的成因,但在这个例子中,它不可能是因为参与者停止搜寻而造成,因为你被迫要品尝所有的葡萄酒。
不过它可能是因为味觉脱敏(palate desensitization),或者像在其他情况下(比如投票),是由于组合偏好的差异而造成。但请注意,当品酒清单变长后发生的事:出现了显着的近因效应。最后被品尝的葡萄酒也有了优势,几乎和第一个被品尝的葡萄酒同样受欢迎。我们可以推测,这是因为很难记住第一个葡萄酒的味道。
这个发现有一个有趣的含意,那就是在依序呈现的情况下,如果候选清单很短,我们就该试着争取放在第一的位置。然而,随着清单变长,排在最后的优势就越来越大。这就是知道排序效应有两个驱动因素的有用之处,因为我们了解是什么造成了短清单和长清单之间的差异。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选择,不只是选择:全美决策领域最知名教授,告诉你选项背后的隐藏力量》,先觉出版。〉
.摊开不利因素 不给顾客压力更容易成交
.美心理学家:不要夺走孩子的“无聊”时光
.被拒绝的滋味真难受 心理学家吁改变思维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