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行医之余不忘扶危济困 清代三名医怀仁心仁术

文/颜雯
许多宅心仁厚的医生不但精通仁术、“以活人为务”,在行医之余还十分乐善好施,总是尽一己之力去帮助贫困之人。(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6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中国古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入仕从而踏上了悬壶之路的儒生并不鲜见。“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直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儒生们始终都怀揣着一颗仁心。

唐代名相陆贽曾说:“医乃仁慈之术。”清代名医喻昌也说:“医,仁术也。”看来,用心至仁本就是良医所必备的品质。许多宅心仁厚的医生不但精通仁术、“以活人为务”,在行医之余还十分乐善好施,总是尽一己之力去帮助贫困之人。本篇所介绍的这三位清代名医正是如此,他们虽隐于乡间、市井,却因造福一方而名垂医史。

乐善好施的福建名医何觐光

何觐光,字浣斋,福建建宁人。他正直、仁厚,且才华横溢、气度不凡。年少时,父亲就把家中的大小事务都托付于他。他无暇兼顾其它,只能放弃走科举之路。后来他说:“我不能做官来安民济世,但还可以用医术来救人。”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潜心钻研医学,渐渐的就能给人治病了。只要有病家去请他,他都立即前往。即使半夜出诊,他也从不推辞。他给人治病,从不求回报,也从未对此而感到厌烦。

何觐光的医术很高明,他能在若干年前就诊断出一个病人的生死之期,并且没有不应验的。有时,连他自己都说:“我治病竟有如此疗效,真乃神助啊!”

他对父母极为孝顺。有一年,母亲染上了时疫,他衣不解带地准备汤药、照顾母亲,就这样长达一个月之久。后来,他父亲也得了重病,需要用昂贵的党参和黄芪来调理身体,他就用自己的月钱去买。十几年下来,花了不少钱,可他却从未对父亲提起过。

何觐光对父母尽心尽力,对亲戚朋友也十分慷慨,看到他们生活有困难,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借给他们。有时,借出的款项已高达数百金,他也毫不吝惜。他明知来借钱的人可能还不上,却依然向他们伸出援手,甚至还说:“我不是在救济他们,只是想帮他们一把而已。”

何觐光父亲得了重病,需要用昂贵的党参和黄芪来调理身体。示意图。(Shutterstock)

他经常慷慨解囊,只要发现哪个地方的桥梁、道路有损坏,就自己出资修复。他父亲和几个哥哥也是乐善好施之人。父亲临终前曾留下遗愿,让儿子们创办“毓秀会”,去资助那些想要参加科举但家境贫寒的儒生。何觐光听从父命,成立了“毓秀会”,还与哥哥们一起捐了一百石粮食。

有一年,建宁县受灾,米价暴涨。在一个村子的集市上,一斗米甚至涨到了三钱银子。何觐光得知后,就拿出自己在家中存储的米粮去应急。他每五天去一趟集市,只为将自家的米粮降价出售。

他一生不忘“兼济天下”,临终前还叮嘱自己的孩子:“读书贵能明道,理财贵能问心。读书若不明道,幸得一官,始则误国误民,继则丧先德而累子孙,理财不问心,虽有铜山,譬若膏火自煎,山木自焚,有何益哉!”

助人行善成自然的四川名医余学渊

余学渊,字奠高,四川彭山人。他生性宽厚、仁慈,很喜欢帮助别人。幼年时,曾在学堂里读书习字。每次到了农忙时,他就辍学回家,帮家里人耕地劳作。等忙完了,再回到学堂。长大后,人们都很喜欢他,愿意与他亲近。

余学渊曾以教书为业,所得的收入若有剩余,就全部施舍给有需要的人。若有人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婚丧嫁娶,他就会尽力去帮他们筹措钱款。他曾教导自己的学生:“凡事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忠、孝、信、义只是因为具体事情不同而名称各异,但本质上并无差别。”

他在医学上的造诣很深,有时也会研制一些罕见的药方。有一年时逢大旱,饥民遍野,朝廷忙着往各地发放赈济粮食。为了救济更多的处在饥饿中的灾民,余学渊在家中研制了大量的“疗饥丸”,以解决粮食一时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救济更多的处在饥饿中的灾民,余学渊在家中研制了大量的“疗饥丸”,以解决粮食一时供应不足的问题。示意图。(Shutterstock)

所有的事只要是惠利于民、有助于他人的,余学渊做起来都是孜孜不倦、甘之如饴。他的乐于助人完全是出于他善良、仁厚的天性,而并非是刻意为之。

当有人真心的夸赞他的义举和善行时,他就谦虚地回答:“我不过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施以援手,哪里称得上是善呢!”

每年都给穷人家送钱的贵州名医狄文彩

狄文彩,字云轩,贵州贵阳人。他十二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没有收入来源,于是他在外帮人抄书,以此来赡养母亲。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但因家境贫寒,无法参加科举,一生未能步入仕途。

等他年龄稍长,就开始研读医书,此后渐渐地掌握了精湛的医术。狄文彩尤其精通太素脉,每次诊脉后都能预测出他人的生死之期。

一次他去赴宴,酒桌上有人冲着他调侃道:“听说你能诊断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那你现在就来看看我的死期吧!”狄文彩听了,很坦然地走过去给那人诊脉,然后对他说:“你的死期就在今晚。”大家看那人好端端的,也没有生病,以为狄文彩在开玩笑。可到了晚上,那人就死了。

另有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他当时全身都僵硬了。可狄文彩诊完脉后却说:“这人还有救,还能治。”他在病人的身体上施灸,不一会儿,病人就有了微弱的气息,慢慢就苏醒过来了。狄文彩又让他喝了几服汤药,没过多久,他的病就完全好了。后来,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夸狄文彩,说他能起死回生。可他却说:“我只是用了以前扁鹊治疗虢太子的方法,不是我能起死回生。”

狄文彩在病人的身体上施灸,不一会儿,病人就有了微弱的气息,慢慢就苏醒过来了。(Shutterstock)

狄文彩学识过人、医术精湛,可他对病人、对自己的行医之路却总是怀揣着十二分的谨慎。他白天外出给人看病,晚上回到家已十分疲惫,但他仍会把当天的诊疗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不时地查看病人的病情、脉象如何以及症状是否消失、药量是否需要增减等等。

他用心至诚,只要有病家来请,无论时间早晚,他都会立即前往。他始终把病人的性命、安危放在第一位,一时一刻都不愿耽误。

狄文彩行医多年,时间久了,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他宁可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也要把自己的钱施舍给那些家境贫寒的人。每到年末,他知道穷人家年关难过,就自己做一些钱袋子,每个袋子里放上三五钱银子。然后,他来到这些穷人家门前,悄悄地把钱袋子放下,就转身离开了。

他给穷人看病,也是不收钱的,有时还送给他们一些银钱和药材。若有人家里生活困难,连婚丧嫁娶的钱都没有,他就会拿钱来资助他们。

后来,经他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德行在整个西南地区广为流传。当时贵州的巡抚兼布政使罗饶典还专门为他作传,将其一生中的善言善行都记载了下来。

参考资料:

民国五年《建宁县志‧方技》
民国二十三年《彭山县志‧列传》
咸丰二年补刻道光二十二年《贵阳府志》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现代人对中医或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认为中医治病疗效慢,不如西医那么立竿见影。其实,药到病除的真实例子在中国古代的医籍中可谓比比皆是。还有许多疑难杂症、用药物已无法治愈的疾病,用针术就能应手而愈。
  •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行似乎已成奢谈。在腐败横行的当下中国,连医院也都成了追逐名利的场所。不收红包、不求名利,甚至还倾囊相助的医生,或许只能在史书中看到。
  • 听过扁鹊这个人吗?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神医呢!他看病究竟有多么神呢?我们就来听听神医扁鹊的故事。
  • 中医治病对医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疗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医,往往都怀揣着“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愿。道在先,术在后,术只是道的延申与外化。当后人叹服于古代医者将神妙的针术、奇准的脉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时,就该想到他们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远的有德之士。本篇将介绍几位精于脉术且德行出众的清代名医。
  •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哪怕只翻开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医籍,我们依然会发现,怀揣着治疫奇方、偏方的医生也并不少见。本篇讲述的只是这类被记载下来的众多名医中的几位,愿以此来洞见古代中医医术的深邃与精深。
  •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古语云,一德、二命、三风水。可见命数皆源于累世所积攒的阴德。一般来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源于道法自然的古代中医,却一直在不断地演绎着起死回生的医学奇迹。如果德是命的根本,那些死而复生的人或许就是命不该绝,而怀揣着神妙医术的医者能及时出现,也同样是德与福、禄、寿之间所产生的因果使然。
  • 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用来诊断病人病情的最常见方式。然而,这四种方式中的每一项又都会因为医生的领悟力不断提升而发挥到极致。如通过切脉,能精准判断出病人的病情、身份、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运如何,就是能让人感到古代医术精深微妙的表现之一,这也是医道同源的最有力证明。
  • 古代中医能施行外科麻醉手术,还能“换心”。扁鹊是中医学的祖师、“脉学之宗”,他是最早运用脉诊来诊治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他的换心术和起死回生医术在当代名播遐迩,得有神医之名。
  • 经前乳房胀痛与情绪改变,属于经前紧张综合症,中医怎么看?(Shutterstock)
    程士超,号上达,是广西桂平人。他生于嘉庆年间,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这四位皇帝统治期间,一直是广西一带颇负盛名的良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