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
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東併朝鮮、南誅百越、西北越蔥嶺、西南通雲貴,征服大宛,奠定中華疆域版圖。漢武帝開創西漢王朝最為鼎盛繁榮的時期,歷史上「秦皇漢武」的說法正說...
上一章,我們講述了抗日緬甸戰場上,孫立人衝入、衝出日軍包圍圈的傑作,是與高層天象精確對應的,孫立人的超人意志、超人智慧,和他的部隊展現的超常體力、超常戰鬥力,是歷史上修行的結果。從這個角度講,1700年前,孫立人的前世諸葛亮孔明,南征七擒孟獲,北伐五進五退,不只是在奠定文化,也是為了改變未來——既然三國時蜀國北伐失敗的天象無法改變,那麼可以在修行中積累威德...
雄縣、霸州、永清一帶作為宋遼時期的邊關地帶,這裡戰事頻繁,加之此處為平原地區,在戰場上無天險可守,北宋名將楊延昭在此地鎮守達16年之久,寸土未失,而楊延昭屢戰屢勝,與當時所修地下戰道不無關係。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巍峨雄偉、氣勢磅礴、舉世矚目,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然而,鮮有人知的是在冀中平原的燕南大地上,築有一條可與其相媲美的地下長城—宋遼地下古戰道。
甲午戰爭今年屆滿120年,當年戰敗的清廷北洋水師飽受後世批評。臺灣退役海軍軍官郭延平出版新書《1871年班之甲午海戰》」,藉專業背景與史料,認為北洋水師打了壯烈的一戰。 郭延平認為,後世將戰敗的北洋水師視為罪魁禍首,其實北洋軍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採用西式教育的幹部,甲午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日本傾全國之力發展海軍時,清廷海軍建設卻停滯,使得船艦速度與火力都不如...
歷史中常有些奇特的迴圈。戰國初期魏文侯拜吳起為將,大敗秦國,奪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而秦昭王時白起為秦將,又大敗魏國,奪了魏國的河東之地。正是“三十河東、三十河西,吳白兩起,天賦玄機”。
“臥薪嚐膽”這個成語講述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苦心礪志,十年複國的故事。這個故事之所以能被傳頌千載,乃是由於主人公勾踐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故而能轉弱為強,成不世之功。“忍”的力量在歷史進程中有怎樣的作用,回顧一百年的甲午年,那場決定了中日兩國國運消長的戰爭,我們能再次得到啟示 ——如果我們能從另一角度來看待這個歷史事件。
甲午戰爭(1894-1895年)是中國人心頭的傷痛,但它又是任何關注歷史的人無法回避的一筆,任何想要瞭解近現代的中國的人,都無法回避這場戰爭帶來的深遠影響。
公元前506年秋,西元前506年秋,經過多年的準備,吳國攻楚大軍的戰車終於隆隆起動了。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將、孫武為軍師、王弟夫概為先鋒,聚集水陸精銳三萬多人,按照孫武事先謀定的方略,避開吳楚邊界的正面,溯淮水西進,取道蔡、唐兩國,從北部突入楚國境內!
吳楚兩國幾世宿敵,力量對比上是楚強吳弱。但是吳國卻驚人地以少勝多,以水陸三萬多精銳擊破楚國逾二十萬大軍,攻克其都城郢都,把諾大的楚國逼到了幾乎亡國破都的處境,令天下強國都目瞪口呆。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薜西斯一世(Xerxes I)率大軍30萬水陸並進, 遠征希臘。在橫掃了色雷斯和馬其頓之后,直抵溫泉關(Thermopylae)隘口,希臘十萬火急!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被劉邦稱為“連百萬之從,戰必勝、攻必取”,終其一生,從來沒有在戰場上被擊敗過。在這些戰役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就是“井陘口之戰 ”,韓信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竟然敢於于“背水結陣”,而且還贏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韓信是如何做到以少勝多的?假設當時的情景,有沒有別的可能?
1950年韓戰爆發,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之後想將戰線延伸至中國大陸東北,並建議中華民國軍隊投入韓戰與中共對抗;然而美國總統杜魯門,害怕惹怒蘇聯及中共進而引發三次世界大戰,不但拒絕麥克阿瑟的戰略計劃,甚至將之免職,使得盟軍反攻大陸的計劃功虧一簣。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腐敗落後暴露無遺,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也使得中國人民紛紛反抗。原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義和團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他們不滿外國侵略,改口號改為「扶清滅洋」,並開始攻擊西方人士。此舉讓野心勃勃的西方更有理由出兵占領中國。
革命黨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的軍政府馬上成立,推黎元洪為都督,並改國號爲中華民國,並且號召中國各省起來響應推翻滿清。短短兩個月內,廣東、湖南等十三個省,先後宣布脫離清朝政府,宣布獨立,滿清王朝大勢已去。
滿清帝國經過康熙至乾隆一百多年的盛世之後,開始步入衰弱。特別是清朝末年,戰爭一場接一場,而中國敗戰連連,不平等條約一份又一份,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可謂予取予求。而標誌著這所謂「次殖民地」年代的開端,就是發生於清朝道光20年至22年(公元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
馮子材除自任正面防禦主力之外,還分派王孝祺、王德榜、蘇元春所部駐守周圍各要地,總兵力約64營3萬人,成縱深梯隊陣勢,採取「先發制敵」策略,出兵襲擊法軍。
噶爾丹設「駝城」,把上萬隻駱駝,綁住其腳躺在地上,駝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個長長的「駝城」。噶爾丹軍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槍箭,以阻止清軍進攻。
黑暗中杜松軍點燃火炬以便準確炮擊,後金則利用敵軍的火光,以暗擊明,弓箭齊下。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的內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皇權,先後分封了他的二十四個兒子為藩王。這些藩王被派到全國各地,一部分授以兵權,如燕王朱棣、晉王朱棢等。藩王雖然沒有封地的管治權,但擁有護衛軍隊,可以防禦北邊的蒙古勢力,作為皇室的屏障。
其實早在崇禎帝縊死煤山後,就有人勸多爾袞出兵與李自成爭奪天下,只是多爾袞認為清軍多次圍攻北京沒有成功,而李自成一戰就攻破北京,可見李自成擁有強大的戰力與不可輕忽的謀略,所以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
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
倭寇侵擾中國,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但是,明初時候由於朝廷重視海防,因此倭寇並未釀成大禍。到明朝正統以後,朝政日益敗壞,海防也漸漸廢弛,倭寇便日益囂張起來。嘉靖年間倭寇多次入侵,更加深百姓生活的艱苦。
宋軍以少勝多,重創金軍主力,鼓舞了宋軍的士氣,扭轉了富平戰敗的局勢。吳玠曾說,兵不在多,而在出奇制勝。吳玠軍運用防禦戰中奇兵出擊的戰法,取宋金對戰的第一場勝利,振奮了南宋抗金的信心。
遼軍前幾次進攻皆挫敗,然而耶律休格越挫越勇,此時城內諸將聞援軍已至,開城列陣,四面鳴鼓,一時聲震天地,耶律休格則猛烈攻擊,宋軍遭受圍攻,於是紛紛後退,遼軍乘勝追擊,宋軍潰敗南逃,死傷慘重。
可以說,岳飛死前的最後一戰就是郾城、穎昌一戰, 岳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為國家勇往直前。像他這樣的人格操守、英勇善戰以及忠愛國家的精神,真是令後人千秋萬世傳頌與感佩!
荊湖、後蜀滅亡後,南唐、吳越臣服,南漢統治者劉鋹則拒絕投降。宋消滅後蜀之後,雖然南漢已經失去屏障,但南漢地處五領之南,而且有廣州市舶之富,所以對宋來說,消滅南漢還得費一番功夫。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取得帝位,建立宋王朝。新的王朝雖然建立,然而從唐末直至五代十國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存在。宋太祖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準備之後,決定消滅藩鎮割據,實現天下統一。
共有約 5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為了與中共的「一帶一路」項目抗衡,美國正式推出「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計劃,以維持全球大型基礎設施的國際標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