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山丘上的信仰:巴黎聖心堂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聖心堂(The Sacré-Coeur)位於巴黎蒙馬特高地。照片可見兩條通往大教堂的樓梯。教堂的穹頂和完美無瑕的外觀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立面以羅馬洞石(travertine stones)組成,也稱為石灰華石(Château-Landon),與水接觸會滲出方解石(calcite),自然而然地將立面染白。(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巴黎市區有一座山丘,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有一個很難令人忽略的景點,那就是聖心堂(the Sacré-Coeur Basilica)。粉白色外觀、顯眼的穹頂,令聖心堂看起來與巴黎其它法式宗教建築很不一樣。聖心堂的起源猶如它的彩色玻璃花窗般多彩多姿。

1870年12月,法國於普法戰爭失敗之後,慈善家亞歷山大‧勒讓蒂爾(Alexandre Legentil)和藝術家休伯特‧羅哈爾‧德‧弗勒里(Hubert Rohault de Fleury)發起心靈提升計畫(spiritual initiative),帶領社會大眾共同努力在巴黎興建一座教堂,供奉象徵法國懺悔、信仰、信任和希望的耶穌聖心(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1873年7月,法國議會宣佈,興建新教堂符合公共利益。

建築師保羅‧阿巴迪(Paul Abadie)的設計稿從77份提案中脫穎而出。教堂原訂1875年動工,但因地基不穩需先解決,工期因而延宕。基地下挖83口井,每口井深98英尺,再以岩石和混凝土填補做成地下石墩支撐聖心堂。

教堂持續蓋了近40年,期間歷經五位不同的建築師,每位建築師都大範圍翻修原本的設計。教堂終於在1914年竣工。

阿巴迪的建築風格屬當時歐洲常見的折衷主義(eclecticism)建築〔譯註1〕,與巴黎多數哥特式教堂,例如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形成鮮明對比。阿巴迪的設計靈感來自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San Marco in Venice )和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Saint Sofia)大教堂。

阿巴迪的新拜占庭(Neo-Byzantine)設計受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譯註2〕影響,同時融合了拜占庭式建築與東正教建築元素。例如,聖心堂的平面設計為拜占庭希臘十字形(Greek cross)、圓拱、穹頂,以及拱頂裝飾著五彩斑斕的馬賽克(彩色磁磚,一種裝飾藝術)。

聖心堂的外觀

聖心堂的中央穹頂建於1889年,地下共有80根石墩支撐,是僅次於艾菲爾鐵塔(the Eiffel Tower)巴黎第二高的觀景台。

穹頂上方有一座鐘樓(campanile),於1912年完工。穹頂裡掛有法國最大的鐘,叫「薩瓦鐘」(Savoyarde),重19噸,比倫敦的大笨鐘(London’s Big Ben)還重。

近距離欣賞聖心堂可見三個拱形門廊,這是由石柱支撐的羅馬風格門廊。門廊中央上方有一尊雕像代表耶穌聖心,教堂因此命名。此外,教堂立面拱門上還有兩座青銅騎馬雕像,由雕塑家伊波利特‧列菲伏爾(Hippolyte-Jules Lefèbvre)創作,分別是法國守護神聖女貞德(Joan of Arc)和法王路易九世(King Louis IX)。

從聖心堂的中央穹頂俯瞰壯麗的巴黎美景。這裡是繼艾菲爾鐵塔之後,巴黎第二高的觀景台。(Shutterstock)
鐘樓位在穹頂上方,於1912年完工。鐘樓裡有一座法國最大的鐘叫「薩瓦鐘」,重19噸,比倫敦的大笨鐘(London’s Big Ben)還重。(Shutterstock)
近距離欣賞聖心堂可見三個拱形門廊,這是由石柱支撐的羅馬風格門廊。門廊中央上方有一尊雕像代表耶穌聖心。立面拱門上還有兩座青銅騎馬雕像,分別是法國守護神聖女貞德和法王路易九世。(Shutterstock)

聖心堂內部設計

聖心堂的室內設計結合傳統古典特色與新拜占庭元素。唱詩班、石柱和迴廊(deambulatory)為古典風格,馬賽克則採拜占庭風格。室內平面配置呈希臘十字形,穹頂位於十字形正上方,也是根據拜占庭教堂設計。

聖心堂最大的亮點位在後殿(the apse)上方屋頂的馬賽克。由25,000塊琺瑯(enamel)鍍金陶瓷片組成,面積約1,558平方英尺,採用拜占庭式建築常見的藍色和金色,同樣的配色也出現在另兩個穹頂和拱廊的裝飾。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裝飾藝術,中心人物是身穿白衣的耶穌,他張開雙臂獻出聖心。周圍是聖母瑪利亞、大天使米迦勒(the Archangel Michael)和聖女貞德。馬賽克的底部有句拉丁銘文寫道:「致耶穌聖心,展現熱情、知懺悔、存感激的法國」(To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 France fervent, penitent, and grateful.)。

聖心堂的室內設計結合傳統古典特色與新拜占庭元素。唱詩班、石柱和迴廊(deambulatory)為古典風格,馬賽克則採拜占庭風格。(Shutterstock)
聖心堂最大的亮點是後殿上方的馬賽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裝飾藝術,中心人物是身穿白衣的耶穌,他張開雙臂獻出聖心。周圍是聖母瑪利亞、大天使米迦勒和聖女貞德。(Shutterstock)

中殿(the nave)上方有個高高凸起的穹頂象徵天國世界。穹頂下的拱形柱則代表連接人間(中殿)與天國的通道。

中殿上方有個向上凸起的穹頂象徵天國世界。拱形柱則代表連接人間(中殿)與天國的通道。(Shutterstock)

玻璃花窗色彩多樣、圖案精美,是新拜占庭建築風格另一個重要特色。花窗上描繪法王克洛維一世(King Clovis I )和路易九世(King Louis IX)的人生。此外,聖心堂裡最重要的象徵──基督聖心位於圓形彩色玻璃花窗的中心,精緻的設計以中央的基督聖心向外展開,最外圍有紅色小圓造型設計。

玻璃花窗圖樣精美、色彩斑斕,屬新拜占庭建築風格的重要特色。教堂花窗描繪法王克洛維一世和路易九世的人生。(Shutterstock)
基督聖心位於彩色玻璃花窗中心,是聖心堂最重要象徵。圓形窗戶外圍設計有紅色小圓造型,精緻的設計圍繞著花窗中央的紅色聖心。(Shutterstock)

註釋1:折衷主義建築,即混合以前的歷史風格元素,導引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形式,使建築樣式產生多樣的發展。出現於19世紀後期。

註釋2:羅馬式建築,或稱羅馬風建築,為歐洲中世紀一種以窄半圓拱為特徵的建築風格,從12世紀開始逐漸過渡到以尖拱為特徵的哥特式建築。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 「寒冷時,茶會給你溫暖;燥熱時,茶會使你鎮定;沮喪時,茶會給你鼓舞;亢奮時,茶會令你冷靜。」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前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精簡地詮釋了這種飲品風靡全球的原因。
  • 老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Sr.)是著名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亦是政治家和愛國者,於1760年為他的家族建造了蒙彼利埃(Montpelier )。這座以喬治式建築風格設計的宅第位於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北部的橙縣。最初,這座宅第的外觀以簡單且正式的對稱呈現。
  • 1788年以來,參眾議員們就在里奇蒙(Richmond)的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the Virginia state Capitol)舉行會議,這裡也是全美最早用英文召開代表大會的地方。宏偉的議會大廈坐落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肖克山頂(Shockoe Hill),是新世界第一座以古典神廟為設計基礎的公共建築,也是美國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公共建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