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北宋醫官張銳一藥治二病 起死回生療疾如神

文/顏丹
張銳只用了一副藥,就治好了兩種水火不容的病。示意圖。(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064
【字號】    
   標籤: tags: ,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皇帝下詔,是凡有功、服務十年以上的醫官,可獲團練使的頭銜。當時的醫官張銳(字子剛)就獲封甘肅成州的團練使。

政和年間(1111~1117年),張銳居住在鄭州,以醫術精妙而聞名。范曄曾在《後漢書‧郭玉傳》中寫道:「醫之為言意也。」意思是,「醫」與「意」音近義通,醫者療疾全憑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呂氏春秋》有言:「病萬變,藥亦萬變。」《褚氏遺書‧除疾》也說:「用藥如用兵」;「善用藥者,姜有桂之效。」而張銳就是這樣一位以意處方、用藥如神的名醫

一日,魯國公祕密邀請張銳來給自家的孫媳婦治病。他的孫媳婦有孕在身,如今到了臨產之時卻病倒了。為她診治的國醫們都說這是陽症傷寒,但是不敢用性寒的藥,因為害怕產婦會有滑胎之險。

張銳看後卻說:「嬰兒已經足月,即將出生,什麼樣的涼藥會傷胎呢?於是他正常用藥,並且讓產婦加倍服用。僅半日,孩子就生下來了,產婦的病也好了。

可到了第二天,產婦卻大泄不止,且患喉痹不能進食。國醫們都指責張銳誤診,說大泄與喉痹猶如冰炭,兩不相容;產婦又剛剛生下孩子,此時就算扁鵲再生,也難治好她了。張銳卻說:「不必憂慮,我今日就讓她痊癒。」他拿來數十顆藥丸讓產婦吞下,喉痹馬上就好了,接著大泄也止住了。

到了孩子滿月時,魯國公設宴,張銳也被邀請入席。席間,魯國公一邊說著祝頌之詞,一邊為張銳斟酒。魯國公對張銳說:「您的醫術高深莫測,我實在無法知其究竟。但我很想知道,您只用了一副藥,怎麼就能治那兩種水火不容的病呢?」張銳回答說:「此方在醫書上並無記載,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與體會來用藥。我之前用的是附子理中丸,外面裹上了紫雪。喉閉不通,只能用大寒的藥,紫雪下到咽喉處,就消釋溶解發揮作用了。而附子則是到了腹中才見效的,於是這一副藥就治好了兩種病。」魯公聽了讚歎不已,一時高興就把宴席上所有的金勺子、金筷子都贈給了張銳。

張銳拿來數十顆藥丸讓產婦吞下,喉痹馬上就好了,接著大泄也止住了。示意圖。(Shutterstock)

張銳不僅能一藥治二病,還能辨人生死,將已入棺之人救活。刑部尚書慕容彥逢當時是起居舍人,一日他母親患病,他便親自到鄭州去請張銳來診治。等二人趕到時,卻聽到了慕容彥逢母親的死訊。

當時正值六月盛夏,老夫人即將入殮。張銳提出要去看看死者,但慕容彥逢心有不忍,於是將他攔住。他以為張銳這麼做是為了索取診費,於是就說:「你來回的盤纏,我一定悉數奉上,不用勞煩你了。」張銳說:「得了傷寒的人,有死了一天一夜又活過來的,我既然來了,何不讓我看看?」慕容彥逢見難推辭,就把張銳帶到了裡屋。

張銳揭開母夫人的面帛,仔細觀察,又叫來仵作詢問:「你見過有人在夏天死了還面色紅潤的嗎?」仵作回答:「沒有。」張銳又問:「口張開了嗎?」仵作仍回答:「沒有。」張銳說:「既如此,這個病人就只是因為汗出不來而導致暈厥了,並沒有死,不用急著入殮。」他很快配好藥,讓人添入二升水煮成一升後,給病人慢慢灌下。他還告誡其家裡人:「要好好守在病人身邊,到午夜時分,如果她開始大瀉,就是活過來了。」

這晚,張銳留宿在慕容彥逢家的外院住所。到了午夜,看護之人好像聽到了呼呼聲,只見病人拉了一床,排出的污穢物有斗餘。得知老夫人活過來了,慕容彥逢一家都很歡喜,於是趕緊去請張銳,可他卻回答:「我今天身體乏得很,不能起床,也不必起了,因為明日才能進藥。」

不想第二天天剛亮,張銳就駕著馬車趕回鄭州去了。等慕容彥逢再來找他時,發現人已經走了,只看到他留下的一貼「平胃散」。老夫人服下此藥,幾天後就痊癒了。

張銳未收取一文,甚至未等病家道謝就不辭而別,可見他不是貪名圖利之人。他悄然離去,或許就是想消除慕容彥逢對他的求錢之疑吧!

張銳很快配好藥,讓人添入二升水煮成一升後,給病人慢慢灌下。示意圖。(Fotolia)

到了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張銳流落到蜀地,一個名叫王秬的人問他:「醫術在古代有『十全』之說,您是否已經達到了?」張銳回答:「沒有,只達到了七八成而已。以前我的長子病了,我診脈察色後發現是熱極之症,於是就命人煮了『承氣湯』,想讓他服用。當時準備給他喝,又很猶豫。最後下定決心讓他喝時,卻感覺有人在拉拽我的胳膊。這時,我放下藥碗,想再等等看。只見我兒突然冷得發抖,給他蓋上四五床棉被之後才好一些。後來,他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就好了。要是喝了我那碗『承氣湯』,他肯定活不了了。你看,我的醫術哪有這麼高明?世間有不少庸醫,學了方書之後,也未知萬一,卻自以為學的就是全部了。唉,真是可怕!」

自古「醫道通仙道」,可想這其中的神妙與高深。那些被載入史冊的名醫絕不是只求術而不問道的急功近利之人。他們名垂千古,皆是因其在鑽研醫道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謙卑、謹慎而已。@*#

參考資料:《夷堅志‧乙志》卷十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古語云,一德、二命、三風水。可見命數皆源於累世所積攢的陰德。一般來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源於道法自然的古代中醫,卻一直在不斷地演繹著起死回生的醫學奇跡。如果德是命的根本,那些死而復生的人或許就是命不該絕,而懷揣著神妙醫術的醫者能及時出現,也同樣是德與福、祿、壽之間所產生的因果使然。
  • 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用來診斷病人病情的最常見方式。然而,這四種方式中的每一項又都會因為醫生的領悟力不斷提升而發揮到極致。如通過切脈,能精準判斷出病人的病情、身分、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運如何,就是能讓人感到古代醫術精深微妙的表現之一,這也是醫道同源的最有力證明。
  •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 經前乳房脹痛與情緒改變,屬於經前緊張綜合症,中醫怎麼看?(Shutterstock)
    程士超,號上達,是廣西桂平人。他生於嘉慶年間,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這四位皇帝統治期間,一直是廣西一帶頗負盛名的良醫。
  • 中藥 (fotolia)
    在中國古代,能成為皇家要徵召、甚至欽點的御醫是相當難的。他們或因為醫術超群、名噪一方而受到帝王賞識,從而被召入宮中;又或者在官辦的醫療機構中埋頭鑽研、勤學苦練,通過層層考核後被選拔到宮中,逐步成為皇家所信賴的各類醫官。本篇介紹的這三位明代的醫官,因給人治病「取效若神」,不但在宮中被倚重,在宮外也頗負盛名。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古代中醫博大精深,與道家文化一脈相承。縱觀歷朝歷代,宮廷內不乏深諳醫道、療疾有方的御醫,而民間也有不少醫者身懷絕技、精通奇術。他們的醫術有的是通過研習古方、從中參透了醫理所得,而有的則是世外修行者傳授的祕術、仙方。
  • 很多人覺得古代是沒有辦法像現代人這樣通過心肺復甦來挽救人的性命的,然而,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稱為「醫聖」的張仲景,就已經用心肺復甦術救治過人了,該「救自縊死」案例記載在《金匱要略》第二十三卷「雜療方」中。
  • 中國古代有許多醫術超凡的醫生,有的在民間懸壺濟世;有的在宮廷裡做醫官甚至御醫,專門負責照顧朝堂上的帝王與朝臣的身體。明代對醫官、御醫的選拔和晉升都有十分嚴格的標準,有從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愛重與信任的醫生,不但醫術精湛,而且人品貴重,亦為世人所稱道。
  • 中醫的歷史源遠流長,是古代中國最玄奧的科學之一。歷代有許多名醫都深諳修行之道,有的是在山中偶遇修道人,經其傳授玄妙的法術或超凡的醫術,才走上懸壺之路。在這其中,有不少醫生精於太素脈,這是一種通過診脈來預知病人吉凶福禍、生死命數的神奇醫術。一直到明代,也不乏精通此術之人。
  • 中國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懂醫術之人不僅身懷絕技,還兼具高尚的德行。他們或出入宮廷成為皇家御醫;或行走於市井鄉野,成為民間百姓心目中的一代良醫。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良醫,他們懸壺濟世的神奇故事在地方誌中多有記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