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抚典识慧

“槛外人”的来历

文/秦顺天

王梵志是一位诗僧,他的诗平易诙趣,常寓理于嘲讽戏谐之中。图为南宋 梁楷《布袋和尚图》(局部),绢本,上海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0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打铁作门限 鬼见拍手笑

《红楼梦》里的妙玉,自称“槛外人”,因她最喜范成大的一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且,《红楼梦》里的“铁槛寺”、“馒头庵”,也都来源于此,那么“槛外人”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范成大的诗来源于隋唐时期二首禅诗,诗的作者叫王梵志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人一出生,城外荒野里的一个土“馒头”就已经在等你了。古代南方的馒头,其实就是肉包子,“馅草”指的就是馒头里的馅,坟墓里的馅是死人。人死了,最后给埋进坟墓里,变成“馒头馅儿”。

人必有一死,每人都有一个土馒头可以吃,不用争不用抢,也别嫌弃滋味好坏。时间一到,你不领受也不行。

妙玉像(局部),清费丹旭绘《十二金钗图册》,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生年不满百,常虑千岁忧,人总有太多长远打算,好像永远都不会死一样。“打铁作门限”,讲的是王羲之后人智永善于书法,名噪一时,为避免求书者将门槛踏坏,就把门槛造得特别高,再用铁皮包住,使之经久耐磨。后来就把富贵人家叫“铁门槛”了。铁门槛修建得高高的,牢牢的,就能把死亡挡在外面吗?鬼见了都拍手笑话啊:死期一到,再高再结实的门槛也没用。

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城内人汲汲营营,都觉得自己一辈子还很长呢,太多的计划,太多的欲望,这也不够,那也不足。到头来,名利权情,哪一样都带不走。但见经年的荒草掩埋下,无论是晋代衣冠,还是绝代红妆,最后都是一个个尘土攒成的“馒头”。一个城里家宅,一个城外坟头,倏忽间两个世界,其实离得不远。

妙玉自认为能看透一切,已经在铁门槛之外了, 所以她就自称“槛外人”。

从枯木瘤子里生出来的人

据传说,王梵志是从枯木瘤子里生出来的。河南濬县有一户人家叫王德祖,家里有棵林檎树,上面长了一个斗大的瘤子。三年后,瘤子腐烂了,王德祖剥开了瘤子皮,结果发现一个婴儿在里面!王德祖又惊又喜,就把婴儿抱出来,收养了他,起名王梵志。

林檎树在北方指苹果树,南方指荔枝树。图为南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所绘林檎果一枝。(公有领域)

他家中本来有奴婢,比较富裕,后来家道中落,家产破败以致穷愁潦倒,王梵志就不得不做雇工,干苦力。他也曾做过监铸官,廉洁奉公,但任期未满就被革职了。

他一生坎坷沧桑,有五男二女,子女均不孝,所以王梵志晚年生活无着落,食不饱腹的他不得不沿街乞讨。50多岁时,他皈依了佛门,四处游走化缘,直至80岁离世。王梵志是一位诗僧,他的诗平易诙趣,常寓理于嘲讽戏谐之中。也有人传说他是菩萨的化身。

参考文献:

五代 严子休《桂苑丛谈》
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
宋《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王梵志》@*

点阅【抚典识慧】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今人对“借花献佛”的理解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做顺水人情,馈赠并不发自本心,这个成语的现代解释与它的内涵恰恰相反。“借花献佛”是佛教词汇,讲了释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前与妻子夙世姻缘的一个缘起。
  • 明仇英《二十孝图册》中的《董永卖身葬父》
    仙女为什么会看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下凡的仙女还能回到天上吗?……董永卖身葬父,孝而有德;仙女秉神旨下凡,助董永还债……留下人神共处的千古佳话。
  • 供养天女
    明代张谊的《宦游纪闻·抱佛免罪》里记载了一个“临时抱佛脚”故事,过去我也认为这都属无稽之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怎么能管用?但现在看来,佛法的无边确实远超现代人的想像。
  • 庄子 庄周 梦蝶
    两条相濡以沫的鱼,沉浸在相互依附的满足中,黏腻得彷佛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亲相爱固然感人,但鱼儿应该清醒:它们不过是泥泞境遇中的暂时聚凑。
  • 古琴,一种神圣而优美的乐器。它出自先王圣人之手,一分一寸都承载法天象地的内涵;它奏于雅舍山水之间,一弦一歌都传递出清幽玄远的意境。
  • 在一片江雪里的心情会是什么样?你心中的江雪图又是什么模样?一起领略柳宗元诗里的意与象。
  • 春波秋水间,江南采莲女,描之成画,歌之成诗。一首首采莲曲,从两汉吟唱到南朝,它让人们领略到水乡的秀美风景,少女的纯美风姿,以及背后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 说起古代的帝王诗人,你会想到哪一位?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汉武刘彻,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魏武曹操?“洛阳女儿名莫愁”的梁帝萧衍,还是“故国悲凉玉殿休”的徽宗赵佶?
  • 有一座楼阁,自初唐兴建后的千百年来,一次次遭遇兵燹战火的摧毁,又一次次在废墟上重现高大富丽的模样。人们在意的,不仅仅是延续一座古建筑的生命,更多的是赋予它绵延文蕴的才子和他的诗文双璧。
  • 环境封闭、时间仓促,考场上的紧张氛围能让人瞬间压力如山,难以正常发挥。所以人们常说:考场无佳作。然而将时光倒转至一千多年的唐朝,天宝十载(751年)出现了例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