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戏梦人生

考试作弊能改变命运吗?人有千算 天只有一算

文/宗家秀

侍御招呼欧阳到室内一谈,在砚台上写了四个字,并叮嘱他一番。示意图。(HelloRF Zcool/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0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清朝中后期,科举考场上的徇私舞弊比较严重。有一种考生与考官、判卷官串通作弊的方法叫“关节”,俗称“条子”。因为卷子密封了考生的姓名,所以考生与考官事先会约好“关节”,即在试卷某处用一些字,如虚词“夫”、“也”、“矣”等作为暗号,批卷时,这种有“关节”的卷子就会得到关照。

道光丁酉年(1837年)中举的欧阳兆熊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故事。

欧阳兆熊,湖南湘潭人。道光庚子年(1840年)间,他和同乡李君进京赶考,一同去拜访了一位侍御(官名,御史的一种)。此侍御曾是李君的老师,和欧阳交情也很好。侍御以诊病为借口,招呼欧阳到室内一谈。

侍御以诊病为借口,招呼欧阳到室内一谈。图为清代佚名绘官员肖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诊完之后,侍御在砚台上为欧阳写了“也欤圣怀”四个字,叮嘱他,考试时可以将这四个字嵌在三篇命题文章的末尾,以及诗的抬头中。欧阳心中不以为然,就婉言谢绝了。他谢绝得很有水平:“鄙人文笔荒疏很久了,怎敢献丑写这四个字。”

回去李君就问欧阳,侍御有什么指教吗?欧阳以实告之,并且说:“我已经谢绝了。”

不久考试放榜,欧阳和李君都榜上无名。图为(传)明仇英《观榜图》卷局部 (公有领域)

不久考试放榜,欧阳和李君都榜上无名。他们再次赶赴侍御处。侍御向李君感慨说,考卷开始很幸运,落到一位名叫谢方斋的考官手里,一下就被找到了,应试诗文也不错,只是里面有两字被另一位考官潘相挑出了毛病。于是侍御马上嘱咐谢考官,再次把考卷推荐给主考官,但最后还是因为被挑出毛病的那两个字,考卷没有通过。

侍御对两人连声说:“可惜!可惜!”李君听罢表情茫然。欧阳则心想,我也没写那个“关节”做记号,怎么回事啊?

后来俩人到了礼部,查阅落榜考生试卷。李君一看试卷就哭了,呜咽道:“唉!我自作自受,这是天意啊!”

接着他道出隐情:

“咱们第一次去侍御家之后,我偷偷又去了一次。那时侍御因监考不在家。我就跟师母说,我已经把暗号由‘也欤圣怀’四字改作三个‘盖’字了,写在了文章开头三段之首。请她把这个‘关节’写在纸条上。后来师母拆开侍御的衣帽,藏了这个条子,想办法转送到侍御手里。师母还说,一定叮嘱侍御,专找这张卷子,勿顾他人。”

“这事人不知鬼不觉,你当然不可能知道。但谁能想到,你写文章,无意中竟以三个‘盖’开头!偏巧你的卷子顺序在我的前面,被人当我的卷子给‘关照’了!结果我的卷子永沉海底;而你的卷子,虽然两次被特意推荐,还是不中,命啊!”

欧阳很平静,他对李君说:“若命里该中,何必‘关节’?我不走关系,不是不把考取功名当回事;只不过我看明白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正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李君被造化愚弄这一番后,也幡然醒悟了。

人有千算,天只有一算。功名利禄不是人所能决定的,此谓天命。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成为一个坦然看淡人生成败的君子,不受穷达荣辱的困扰。

孔子说,要达到“三知”,即“知命”、“知礼”、“知言”,才是君子的境界,而“知命”排在第一位,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见,书读得再多,如果不知命,费尽心机一味强求,也有负“君子”之名啊。

清沈铨《双鹿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参考文献:

清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

点阅【戏梦人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人事有更替变化,旧的去、新的来,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社会兴衰、人事离合都在不断变化中,表达怀古伤今的沧桑感。语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光耀寰宇,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瑰宝。古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对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古人求学如在哪个朝代遭遇“政审”的话,中华文化恐早已断魂。
  • 传统私塾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家校关系、教育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达到了当今中国社会教育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传统私塾教育在传承中华正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今天的国学得以仍在社会上流传,没有私塾教育是很难想像的。
  • 唐代有位名叫冯藻的人,他文采不高,却酷爱名第,于是不断参加科举考试。
  • 同治九年,曾国藩迈过了六十岁的门槛,到同治十一年他去世,这三年他也没让自己闲下来,仍旧奉旨办差,清理文件,会见外国使臣,并处理了棘手的天津教案。翻阅这三年他的日记,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他认真地度过了每一天。他生前,其祖父梦到巨蟒降落;他死后,金陵涌现火光异象。生前身后皆有奇异,皆伴瑞兆荣光。
  • 礼仪有其神圣的智慧。它是一种文明的艺术形式,跨越文化和时代,造福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如果得到实践,可以防止我们偏离变成无知粗鲁的凡人,并使我们的意识更接近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领域。
  • 他在书信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诸如治身以不药为药,养生要诀“惩忿窒欲”“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等等。他列举了一些实例,提醒弟弟们保身之道不在于服药多少,而在于修身养德。
  • 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入仕,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此时的他是大清朝廷倚重的大员。家族中不仅曾国藩大权在握,他的弟弟们也相继建功立业,为保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行事仍旧格外谨慎。对待诸弟和子侄,他苦口婆心地督导,要戒掉骄、奢、佚(淫逸)。
  •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五十九岁。宦海涛浪载着暮日扁舟,此起彼伏。曾国藩宛如扁舟上的钓客,独自迎着风浪,沉默地看着茫茫大海。宦海沉浮三十多年,他老了,也累了。为大清力挽狂澜,他倾尽了心力。为国立功、立言、立德,每一项都耗尽了他智慧的极限。他的家人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在每一个领域协助他树起了丰碑。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一封家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子曾纪泽“违逆”父命,发起了全家总动员,千里迢迢去找曾国藩。
  • 同治六年(1867年),沅弟曾国荃写信请求兄长训示,让曾国藩给他一些修身上的建议。因为这一年,曾国荃诸事不顺,剿贼无功被摘去了顶戴,并托病以请假开缺,朝廷同意免除他的职务,他心里着实难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