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幼学》故事(30)炎黄二帝 开五千文明

作者:刘如

幼学琼林。(古瑞珍/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font print 人气: 351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历日是神农所为,甲子乃大挠所作。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甲胄、舟车,系轩辕之创始;权量衡度,亦轩辕之立规。

【字词义解释】

(1)历日:即历法。推演天象以纪年、月、日的方法。
(2)神农:即炎帝,五帝之一。
(3)甲子:甲为十天干之首,子为十二地支之首。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由甲子起始,主要用以纪年,一轮六十年,统称为甲子。
(4)乃:是。
(5)大挠:黄帝的史官。
(6)算数:计数。
(7)隶首:黄帝的臣子,为隶姓之祖。
(8)律吕:“六律”、“六吕”的合称,古时正乐音之器。
(9)伶伦:黄帝乐师。
(10)甲胄:古代战士用的铠甲和头盔。
(11)系:是。
(12)轩辕:即黄帝。
(13)权:秤锤,也指秤。
(14)量:计算容量的器具。古有合、升、斗、斛等。
(15)衡:秤杆,也指秤。
(16)度:量长短的标准。如分、寸、尺、丈等。

【译文参考】

神农氏像,东汉画像石(拓片)。(公有领域)

历法是炎帝所创造的,大挠将天干地支相配创作甲子纪年的方法。算数是隶首所创,六吕六律是伶伦所造。头盔、铠甲、车船为黄帝所创始,权量衡度也是由黄帝制定的标准。

【读书笔谈】

黄帝创建人文根基

中国人自古称为炎黄子孙,这一课,就直接讲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给人类从治国到规整百姓的生活留下了各方面具体的文化。如果说三皇远古的人类始祖女娲、伏羲时代,开创的是天人合一的神传文化的特点和本质,令一切文化都可以找到它的源头,通过伏羲先天易理通晓天地阴阳五行之道,定下中华文化的源头,那么到了五帝时代的黄帝时代,则在这个源头的基础上,开始系统打下一个从治国到生活所需的各种人这个层次的文化基础。各种具体的技术和规范制度也由此而定下。加上先前炎帝为保证基本生存打下的农业,中药学(《神农本草经》)和茶道等文化的基础,因此炎黄二帝成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公有领域)

也就是说,炎黄二帝,尤其是黄帝,从制定井田乡里制度,划分九州都城,制定官员体制(记录君王言行、政令、历史事件、观察天象的史官制度就是在这时由黄帝制定的),治国以德为核心的理念(黄帝注重以德治国,设立了九德之官,以九行教化百姓,即: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孝在第一位,可见以孝治国的源头是黄帝,而舜帝是亲身实践孝道的典范,可见儒家思想来自黄帝留下的文化),以及音乐等与治国相关的文化体系,到交通工具的车船,经济交易、工程等方面需要的算数与度量衡等技术规制,衣裳制作和规制(汉服的创建),以及中医医疗(《黄帝内经》成为中医鼻祖)的开创等等,几乎人这个层面的一切有形的文化体系,都在黄帝时期,打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也就是将伏羲时代前后来自神授的八卦易经文化进一步具体化成了人能认识和运用的各种人文体制和技术知识。

不仅如此,黄帝从以德治国渐渐升华到无为而治的以道治国,他因梦见神国世界华胥国,从而悟道,提升治国境界,实现天下大同,达到了几乎感觉不到有君王和朝廷存在的地步,人们夜不闭户,德行高尚,处于半神状态,能跟天神沟通,黄帝在位百年,后与群臣乘龙登天而去。华胥国的神话与修炼的文化因此流传至今。黄帝作有“华胥引”古曲,作为他以道治国,见证修道大志的明证。

少数民族同是炎黄子孙

五帝时期,不仅文化都与黄帝有关,连后来的颛顼(黄帝之孙)一直到舜帝(颛顼的后代),整个从黄帝到舜帝的五帝时代的全部帝王,尽管都是禅让为主题,选贤能有德者传帝位,大多不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但就家谱,都其实是黄帝的血脉子孙,当然,后来发展到家天下,夏商周三代,也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据《山海经》记载,犬戎、北狄等蛮夷民族也都是黄帝的后裔。

颛顼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位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公有领域)

除了黄帝后人,剩下的就基本上来自神农炎帝了,包括蚩尤的后人,蚩尤本姓姜,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杀了蚩尤后,将九黎部落中善良的人,迁居到邹屠这个地方,将凶残暴恶者迁到北方寒冷之地。这些就是今天汉族中邹姓、屠姓、蚩姓、黎姓等姓氏的先祖。

其余的蚩尤残部,四处流散,演变为后来的三苗。后因作乱,被大禹所灭,其残部成为后来的羌族。另有一部分往南迁徙,成为今天中国南方苗瑶等族的先祖,所以今天的苗民一直将蚩尤作为他们的祖先来祭拜。

今天的苗民一直将蚩尤作为他们的祖先来祭拜。图为蚩尤,汉代石刻。(公有领域)

据《史记》记载:黄帝将作乱的蛮族荤粥驱逐到最北方后,发展成为日后的匈奴部落。

因此,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究其祖宗源头,都是炎黄二帝的血脉,无论是汉族,还是炎帝和五帝时期无德的帝王子孙形成的边疆少数民族,其实都是同样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统称中华民族,也叫华夏民族。

【说故事时间】

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时,黄帝忧民为战争所苦,为求平治,乃斋戒沐浴祭祀天地,天为其所感动,乃降下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黄帝以十干为天,圆布像天形;以十二支为地,方布像地形。后命令大挠制定甲子,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配合,一个天干分配一个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成“六十甲子”,以便于推算、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天干是十进位,地支是十二进位,干支组合是六十进位。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之干支组合来表达年、月、日、时辰。(Masato/Wikimedia Commons)

黄帝打败了蚩尤统一天下之后,为方便各地交通往来,制造了车船;发明了煮饭的锅子、踢球的游戏。命雷公、歧伯写医书,以利治病。为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公平交易制度,黄帝始创度量衡制度,统一交易用的度量衡标准,以维持正常经济活动。古籍所谓的“五帝之世,黄帝始制度量衡,设置五量之器,以利民用;少昊氏设正度量之官,以平民争;虞舜更每岁巡狩,以同度量衡,以立民信。”

黄帝命令伶伦制作乐律,订定十二律(六律、六吕,十二个音阶)。伶伦在西山找到了粗细适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结实的竹子削成竹笛。当他吹着自己做的笛子时,突然有几只凤凰降落在他身边的树上,公凤首先唱了起来,它的第一个音与伶伦竹笛发出的声音相同,接着它又唱了五个音,伶伦很快地削出能发出这五个奇数音的笛子(六律)。母凰唱了六个偶数音(六吕),伶伦赶忙削出这六个音的竹笛。伶伦把十二支笛子按音序排好,就完成了十二律。为了永久的保存这十二个音,黄帝下令铸造十二个能准确呈现笛音的铜钟,之后,所有乐器的音阶都必须与铜钟相符。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点阅【幼学琼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大学》这一本书首先重视的是,每个人应当发扬自己原有的美德,日日更新,每天都有进步;小孩子首先要学应对进退的语言和礼节。人的仪态举止固然应该适中合宜,说话尤其重视有条理。智慧要圆融而行为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思却要细密。
  • 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杨震只把清白廉洁的家风传给后代子孙。
  • 在远古未开化的时代,人们夏天居住在荒野,冬天住在洞穴;自从有巢氏发明房屋之后,人们才建造出有屋梁屋檐,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
  • 上古的时候,人们在绳子上打大小不同的结,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仓颉创造文字,才取代绳结记事的方法。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着“河图”从黄河中浮出来,伏羲氏依照“河图”画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时,洛水出现背负“洛书”的神龟,呈现出祥瑞的征兆,大禹依据龟背上文字,列出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则。
  • 同治九年,曾国藩迈过了六十岁的门槛,到同治十一年他去世,这三年他也没让自己闲下来,仍旧奉旨办差,清理文件,会见外国使臣,并处理了棘手的天津教案。翻阅这三年他的日记,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他认真地度过了每一天。他生前,其祖父梦到巨蟒降落;他死后,金陵涌现火光异象。生前身后皆有奇异,皆伴瑞兆荣光。
  • 礼仪有其神圣的智慧。它是一种文明的艺术形式,跨越文化和时代,造福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如果得到实践,可以防止我们偏离变成无知粗鲁的凡人,并使我们的意识更接近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领域。
  • 他在书信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诸如治身以不药为药,养生要诀“惩忿窒欲”“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等等。他列举了一些实例,提醒弟弟们保身之道不在于服药多少,而在于修身养德。
  • 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入仕,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此时的他是大清朝廷倚重的大员。家族中不仅曾国藩大权在握,他的弟弟们也相继建功立业,为保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行事仍旧格外谨慎。对待诸弟和子侄,他苦口婆心地督导,要戒掉骄、奢、佚(淫逸)。
  •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五十九岁。宦海涛浪载着暮日扁舟,此起彼伏。曾国藩宛如扁舟上的钓客,独自迎着风浪,沉默地看着茫茫大海。宦海沉浮三十多年,他老了,也累了。为大清力挽狂澜,他倾尽了心力。为国立功、立言、立德,每一项都耗尽了他智慧的极限。他的家人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在每一个领域协助他树起了丰碑。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一封家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子曾纪泽“违逆”父命,发起了全家总动员,千里迢迢去找曾国藩。
  • 同治六年(1867年),沅弟曾国荃写信请求兄长训示,让曾国藩给他一些修身上的建议。因为这一年,曾国荃诸事不顺,剿贼无功被摘去了顶戴,并托病以请假开缺,朝廷同意免除他的职务,他心里着实难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