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代名臣
【于少保萃忠傳】第四回:同仁里夫妻合巹 山東旅將相奇逢
許知縣令蕭韶與妹投入賽兒營中,行陽施陰奪之謀,用裡應外合之策。許知縣會合傅總兵之軍,殺了賽兒,除此一方大害,實于謙指示之謀。
《龍文鞭影》一東(11)恂留河內 何守關中
東漢光武帝劉秀向北征伐時,命寇恂留守河內,穩定後方,使光武帝無後顧之憂。漢高祖劉邦與項羽相爭時,蕭何留守關中,為劉邦的大軍提供源源不絕的糧餉。
《龍文鞭影》一東(10)王倫使鹵 魏絳和戎
王倫與金和議,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奉詔出使,卻被誤會是出賣國家。岳飛死後三年,宋使王倫也被殺,南宋滅亡已是必然,而王倫的忠誠廉潔卻讓人敬佩,令天地與之同悲。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回:虎丘山良朋偶會 星宿閣妖魅驚逃
慧安寺住持西池和尚,夢見門首的太保神請求,塑一隻腳屈膝,如迎接之狀的塑像,以免對未來的宰相于謙不恭;何家女兒患病,于公大書「于謙在此」四字,請何老貼於女兒房門之上,其女果然安妥,漸漸身安,一家安樂。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回:張代巡特提進泮 范方伯交饋資家
于謙小時被稱為神童,15歲時考取了錢塘縣儒學生員,於才學之外,于謙更注重的,是古人的行事大節。
買棺別妻 冒死進諫的海瑞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于少保萃忠傳】第一回:于少保齠年出類 蘭古春風鑒超群
于謙一生下來就與眾不同:哭聲特別響亮,到滿月時,已是容貌秀偉。鄰里一些老人見了後,忍不住讚歎:「這個孩子相貌如此出眾,將來必成大器,可惜我們已年老力衰,不能看到他將來的顯達了。」于謙七歲那年,有個和尚給他看相,驚詫道:「他日救時宰相也。」日後于謙臨危受命,保衛北京,果應其言,「救時宰相」之名由此而來。
【歷代名臣】抬棺進諫的樂運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的于謙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歷史清官——東漢 范滂
東漢末期,宦官專權、政治黑暗,在這樣的環境中,范滂卻能出污泥而不染。
「一簏廉使」軒輗 清操聞天下
軒輗居官清正廉明,不治家業。在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他因升遷刑部尚書離開浙江時,所有行李只裝滿一竹筐(簏)。數月後,軒輗因病上書請求告病還鄉。明英宗朱祁鎮召見他時問道:「浙江有個清廉的官使,任職期滿離任時,行李僅一竹筐(簏),那個人就是你吧?」軒輗頓首稱是。英宗遂賜與白銀嘉獎,並准予所請。軒輗清操聞天下,他與耿九疇齊名,明史稱「廉吏必曰軒耿」。
王羲之族人王僧虔自得於亂世 功勞同比三公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晉朝走入歷史,王家人是不是也隨著走入歷史呢?來看大書法家王羲之同族曾孫王僧虔的人生,他怎樣在亂世中有為有守,功勞同比三公呢?
竹林「老大哥」:交友當得山巨源
知名的竹林七賢中有個人,他既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也不是言行最高調的,更不是聲名最響亮的。但如果要找出一位最難得的好朋友,一定非他莫屬。
名士阮籍的詩酒年華:身在官場、心嚮竹林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秋冬時節,朔風呼嘯,竹林凋零,青青子衿失了顏色。在這一年,竹林七賢的兩位靈魂人物——嵇康和阮籍相繼離世。動盪的魏晉時代,名士少有全者,史書形容「同日斬戮,名士減半」。更有後人說,嵇、阮之後,再無名士。江山代有才人出,歷朝歷代的名士層出不窮,只是少了嵇、阮那樣的人。
明星級名士李膺 士人拜其門下如登龍門
東漢如果有大明星,會是怎樣的人?東漢人又是怎麼追星的呢?東漢名士李膺,為人風度秀雅、品格端正,自我期許很高,以發揚儒家的名教、是非觀念為己任。天下士人爭相拜入他門下,成為一時之盛,被讚美為「登龍門」。
東漢名士之交:徐孺下陳蕃之榻
闊平的官道上,馬蹄聲、車輪聲交織著,嚴整的官府車隊風塵僕僕,自北方而來。這是東漢後期,一位豫章太守走馬上任的車隊,那輛最高大的雙駕馬車中,隱約可以見一個峨冠博帶、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子。從踏進豫章境內的第一天起,他就迫不及待地打聽一個平民百姓的住處,意欲親自拜訪。
奇才蘇綽起草六條詔書 始創「朱出墨入」記帳法
蘇綽(498年—546年),字令綽,京兆郡武功縣(今陝西武功西)人。蘇家是武功縣的大族,他的祖輩幾代人都做過郡守,其父親蘇協也擔任過武功郡守。
王恕施仁政保全二百萬人 享高壽 臨終有瑞象
中國古代史籍中,包括官方修訂的史書,如二十四史,都記載了不少古代帝王將相信奉佛道以及各種神異之事,比如《明史》和《庚巳編》就記述了「以清忠勁節,負天下重望,為近時名卿之冠」的名臣王恕臨終時的瑞象。
陳孟玉行善得貴子 梓潼神轉生為其光耀門楣
明朝英宗年間有一位很得民心也很有名氣的大臣陳鎰,他是江蘇人,他的來歷還真不簡單。這得先從《庚巳編》記載的一則故事說起。
史瞎子揣骨聽聲預言準 汪由敦官至從一品
古代有一種算命方法是揣骨聽聲,而用這種方法給人算命的以盲人居多。如《北史》中記載東魏權臣高歡未發達時,曾遇到一位盲眼老婦人,她為在座之人摸骨後說,他們都將顯貴,且都是因為高歡的緣故。後來果真如此。北齊文襄帝在位期間,有個盲人叫吳士雙,擅長聽聲算命,文襄帝讓其通過講話聲音測算臣子劉桃枝、趙道德等人的命運,吳士雙都說對了。
曹操的心腹謀臣郭嘉 預測奇準 算無遺策
三國時期,曹操有一心腹謀臣郭嘉,此人不是預言家,但他對時局的預測往往精確無比。他算無遺策,為曹操剖析袁紹、孫策等人的性格,以及事件的發展,均有著獨到的見識。曹操與郭嘉,前者慧眼識人,用人不疑;後者慧眼識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演繹了亂世的君臣之義。
以德教化百姓 清代廉吏陸隴其收特殊生日禮物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平湖出了一位被稱為「天下第一清廉」的官員陸隴其。他清廉到什麼程度?在做縣令時,過生日連壽宴也無錢置辦。一次生日那天,他的夫人調侃他,他卻對夫人說:「你且出堂視之,較壽宴如何?」他的夫人到前堂一看,看到堂上堂下擺滿了密密麻麻的香燭,都是當地百姓自發來擺的。無疑,他們對這位愛民如子的縣老爺充滿了敬意。
審案的大理寺卿生病 獄囚竟齋戒祈禱盼他康復
當關在監獄中的囚犯聽說審判他們的官員生病,居然紛紛齋戒為其祈禱;當囚犯們聽說這位官員將調任他職,居然都流淚哭泣。這樣的情形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聞者都相當震驚。這位讓獄囚為之禱疾落淚的官員就是唐朝初年負責刑獄的大理寺卿張文瓘。唐朝大理寺卿是從三品,乃朝廷重臣。張文瓘緣何讓獄囚如此感念?
王士嘉「操節比瓊瑤」 孝感動天母親死而復生
明朝英宗正統六年(1441)九月的一天,都城門外格外的熱鬧,幾十名朝廷大臣正在為辭官返鄉、已年逾七旬的禮部侍郎王士嘉踐行,他們中有內閣首輔楊士奇、楊溥等。當時「送者車百輛,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依依惜別時,眾人紛紛賦詩頌德相贈。
北魏高允輔佐四位皇帝 有陰德 享近百歲高壽
南北朝時北魏名臣高允,字伯恭,勃海郡(今河北)人,先後輔佐過四位皇帝。他的父親高韜是北魏太祖時的丞相參軍,但是在高允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高允自小就氣度不凡,當時的朝廷大臣崔玄伯看見他後,深以為異,感歎道:「高允穎慧天然,蘊含於內,文采飛揚,彰顯於外,他日必成大器,可惜我恐怕見不到了。」
鬼怪不侵 南北朝賢士傅昭以清慎立身
南北朝時期有位名聞天下的賢士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他是晉朝司隸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孫。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親傅淡,都熟悉《儀禮》、《周禮》和《禮記》等儒家經典,在南朝宋時都是名士。
宋弘顯貴不棄糟糠之妻 不忘夫妻恩義
在受變異觀念影響的現代社會中,丈夫拋棄與自己共患難的結髮妻子的事並不罕見,古人秉持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美德以及其背後傳遞的夫妻恩義之情,對於很多的現代人而言,已是難以想像之事。
修身齊家為國盡職 唐名臣柳公綽有古之遺風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負的士子為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齊家。唐朝著名大臣、書法家柳公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是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哥哥。
【忠義傳】張騫兩出西域 完成鑿空使命
在漢帝國西部的邊境,有一條狹長縱深的天然通道,它位於黃河以西,便以「河西走廊」名世。兩千多年前,一個以漢人張騫為首的百人使團,第一次從這裡走過。張騫用十三年的時間,用腳步丈量出西域範圍,勾勒出華夏民族與中、西亞諸國交流的網絡。從此,他成了漢朝第一位探索西域,並打通中原與西域聯繫的傳奇人物。
【忠義傳】牧羊十九年心繫漢朝的蘇武
使者,一群往來於兩國之間,傳遞本國諭旨、架起溝通橋樑的特殊人才。這一稱謂,會讓人想起,煙沙古道上,車載斗量的財富,持節壯遊的威儀,縱橫遊說的辭令,以及異國風情的見聞。光鮮的背後,也會有撲朔迷離的政局和生死難料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