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遲不出台經濟刺激措施 傳卡在習手上

人氣 7025

【大紀元2023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中國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遲遲不能出台,傳都卡在了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手上。因為過去十年,習近平越發收攏權力,沒有他的批准,下屬官員不敢展開行動。

《華爾街日報》週六(9月9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近幾個月來,負責日常經濟事務的官員召開了越來越緊急的會議,討論如何應對日益惡化的前景。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知情人士表示,儘管中國主要的經濟學家建議當局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但高級官員一直無法推出重大刺激措施或做出重大政策改變,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力做這些,經濟決策現在越發由習近平本人控制。

《華日》說,無論是知情人士的消息,或是習近平的公開講話都表明,這位最高領導人似乎沒有表現出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也沒有興趣支持更多刺激措施出台。

最近幾週,隨著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瀕臨違約,數十億美元的貸款和其它債務面臨風險,政府擴大了恢復購房的措施,但都遠遠達不到經濟學家期待的穩定經濟的政策力度。之前出台的都是一些零碎措施,例如小幅降息。

「沒有習近平更明確的重振經濟增長的授權,地方政府官員擔心他們可能會因政策錯誤而承擔責任。」報導說。「經濟學家表示,如此多的人袖手旁觀,加劇了解決經濟放緩問題的拖延。」

會議很多 行動很少

今年年初COVID疫情政策取消後中國經濟出現了短暫復甦,隨後就被急劇放緩取代。工廠活動萎縮,投資放緩,消費者信心疲軟,曾經繁榮的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

從6月份開始,中共高級官員的緊迫感就在增強,從最高經濟規劃機構到負責金融和住房的機構,與經濟學家進行了至少十幾次閉門討論,以尋求他們的建議。

「你可以感受到房間裡的焦慮,」一位參加了6月份兩次會議的經濟學家告訴《華日》。「受邀專家一致認為,政府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刺激增長。」

但會議結束後的幾週時間內,政府都沒有任何動靜。報導說,以國務院為首的政府機構負責對日常經濟活動管理,但任何重大政策舉措都需要習近平的批准——這與往年的情況有所不同,過去國務院和總理制定經濟政策的自由度更大。

房地產市場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許多經濟學家表示,本質上需要紓困市場,採取更多措施幫助開發商重組債務並完成未完成的項目,同時通過直接補貼提振購房者的信心。

但是,習近平不願推出這類舉措。知情人士稱,這在一定程度上源於他對緊縮的意識形態偏好,這讓外界感到震驚,他們越來越擔心北京可能已將其首要任務從經濟增長轉向其它諸如國家安全等領域。

一些投資者和企業家原期望,總理李強上任後,北京可能會轉向更加注重商業和經濟增長。這位前上海市委書記在投資者中被認為是一位實用主義者。

由於李強和他的團隊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挑戰習近平的政治掛帥議程,許多希望已經破滅。

習大小事都管 無奈精力有限

隨著經濟擔憂加劇,習近平於6月30日主持召開中國政治局領導機構會議。但會議似乎並未關注宏觀經濟問題,這令一些為政府提供建議的中國經濟學家感到沮喪。

新華社發布的會議官方報導強調了支持習近平將雄安新區轉變為環保高科技中心的計劃的政策措施。習近平將2017年首次宣布的雄安計劃描述為中國的「千年工程」。

習近平在共產黨重要刊物《求是》8月16日發表的講話中表明,北京有意避免採取更多西式刺激措施。他敦促「耐心」,並強調需要避免追隨西方增長模式。

熟悉北京決策的人士表示,習近平和他的團隊認為,他們必須謹慎對待刺激措施,以免破壞限制債務和抑制投機的努力,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

他們說,藉由公開習近平2月份的這次講話,中共意在回擊國內外敦促北京採取更多措施幫助經濟的聲音,特別是那種針對家庭而不是政府項目的財政方案。

《華日》曾報導說,習近平是個微觀管理者,就是只要他關注的,會事無巨細的處理,去插手和批示,直到確保他的意願能夠落到實處。所以下面的官員在習近平統治之下就形成了越發嚴重的「唯上,不為下」的處世之道,他們都在猜習的心思。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裴敏欣作客「不明白博客」時表示,從過去十年的記錄來看,習近平是「大事小事一起管」,這是比較讓人擔心的一個問題。他今後十年的精力肯定不如前十年。

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兼任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國光也說,不管中共吹得怎麼樣,習近平一個人應付不了這麼多的事情,對比習近平十年前後的照片,你也可以感受到他是多麼的殫精竭慮,那麼在未來,他還會更老,他的精力會降低。習近平現年70歲。

責任編輯:李玲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需要刺激 習近平被曝不願發錢給國人
李克強去世後 習當局的安排現兩大異常
【新唐人快報】北京半戒嚴 中共怕89民運重演?
鄭州馬拉松跑手背李克強遺像參賽
最熱視頻
【全球新聞】李克強去世 中共團派終結
【環球直擊】中共政治局開會討論出陰招 隻字不提李克強
【中國禁聞】李克強悼念活動擴大 民藉機表達積怨
【新聞大家談】十月驚奇 美新議長超所有人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