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9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採訪報導)9月開學季,大陸許多孩子因為父母親是維權人士,是當地重點監控對象,他們也因此受到波及,面臨著上學難的窘境。
重慶訪民鄒群兒子至今上不了學
鄒群是重慶市南岸區廣陽鎮居民,因土地被強徵而上訪維權,單親媽媽的她與9歲的兒子相依為命。9月1日一早,鄒群準備送兒子去學校,但是被政府僱用來監控她的人員阻擋,怎麼說都不讓外出,報警也不管用。
鄒群居住的大樓出了房子大門,左、右通道都被政府僱用的十幾名閒雜人員堵著,往哪一條走都會被人牆堵住。1日早上,鄒群和兒子走出大門往一條通道走,他們手勾手築起人牆堵住通道。鄒群問這些人是哪個單位派來的?為什麼不讓孩子去上學?他們一句話都不回答。她質疑,這些人為何連警察都不怕?是誰給他們這麼大的權力?
消息在網上曝光後,幾位附近的訪民朋友趕到鄒群家聲援,希望能幫她解圍送兒子去學校,但是失敗了。
今年8月,鄒群進京上訪被截回後一直被軟禁在家中,不讓外出採購生活物品,她萬萬沒想到重慶當局會連她未成年兒子上學都阻攔。
重慶市民何先生8日告訴大紀元記者,「經過一週的抗爭,鄒群的兒子還是沒能去上學。鄒群被政府僱用的社會閒雜人員看得死死的。大陸現在爛透了!」
重慶市民王先生說,鄒群的事情政府曉得,警方曉得,卻都裝聾作啞不作為。僱用沒有身分的人執法可以對什麼事都不負責,造成的後果是找不到人負責。
重慶市民薛先生說,對這種明目張膽地非法限制公民甚至學生人身自由的犯罪行為的包庇、縱容、或明裡暗裡的支持,是對憲法、法律的嚴重賤踏。強烈要求嚴懲這種犯罪行為及其幕後的保護傘,保護公民、特別是學生的合法權益。
王全璋兒子跨區40多公里上學
中國維權律師王全璋,代理過大量法輪功及人權活動案件,因而遭到中共打擊報復,目前處境也是相當艱難。
近幾個月以來,王全璋全家遭當局逼遷已經搬了十次家。加上當局的嚴密監控未變,兒子入學的問題也遇到困難。
王全璋現在住昌平區,距離兒子原本讀書的學校每天往返要花8小時,雖然新居對面有一所學校,但對他父子來說,通往學校的路,是一段遙不可及的距離。
他說,本來正常上學是很容易,但是當你找了學校以後,很快就會被當局破壞,讓學校不再接受這個孩子。
王全璋律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我們沒法在本地上學,因為在本地上學害怕當局會破壞,孩子會受到挫折,我們不敢嘗試。
「現在孩子回原本讀書的學校上學,但是離我們家有40多公里路,就是辛苦一點跨區去上學。當然短時間還行,長時間家長孩子都會很累,我希望孩子能夠住校,但是孩子本身又不願住校,目前就先這樣吧!」
劉紅霞適齡女兒 鄭州警方不給登記戶口
河南鄭州訪民劉紅霞,兩個女兒一個8歲一個3歲,因她與孩子父親常年沒有在一起生活也沒有辦理結婚證,孩子的戶口成了她一個難題。
劉紅霞因與前夫的房屋被拆遷,她沒獲得安置,因此她的戶口還在其前夫家。她多次申請給女兒辦理分戶,金水公安分局不給她們分戶,造成孩子們無法入戶口,無法上學。
眼看孩子入學在即,她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整個8月,她都帶著兩個孩子到相關部門舉牌抗議,但是不管用,當局就是不給辦。
劉紅霞8日告訴大紀元記者,「孩子上學了,在農村。孩子的父親同意大女兒上在他戶頭下,小女兒他不管。我還得讓鄭州給小女兒上戶口,現在鄭州官方經過多次交涉還是不給上……」
何方美適齡女兒教育權被剝奪
據維權網消息,中國維權團體「疫苗寶寶之家」發起人何方美未成年子女的人權遭持續侵害,其二女兒已是適齡兒童,至今仍下落未明。
何方美於2020年10月遭中共當局刑拘至今未判。她7歲的二女兒當年在注射疫苗後致殘,她為此維權,多次遭拘留打壓。2歲半的小女兒在媽媽被拘禁的情形下出生後生活在精神病院。二個孩子被公安藏匿無法獲得醫療和教育,也無法獲得親屬探視。
何方美曾將孩子的監護權指定給她的姊姊,讓她接回孩子照顧,但遭到當局的拒絕。何方美姊姊也在輝縣警方壓力下不敢接受記者採訪。
中共濫用職權剝奪弱勢兒童受教育權利
中共早在30多年前就加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該《公約》是一部重要的國際公約。所有簽署《公約》的國家都承諾要保護兒童的權利。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人民政府應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殘障家庭中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利。
然而,中共各地政府卻濫用職權、公然違法,成為加害者,剝奪弱勢兒童享有家庭生活、保健和受教育的權利。
天涯筆客博主「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稱,我們更需要直面的一個問題是,中共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將轄區信訪人員監視起來,穩控起來,限制他們出行,已經成了基層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諷刺的是,這種違背憲法,非法限制公民自由的行為,在某些基層的眼裡,並不是違法行為,而是一種「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工作。
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人道中國」理事之一羅勝春對自由亞洲表示,中國阻礙維權人士和異見者下一代就學,以達到維穩目的,早在針對維權律師高智晟一家時已開始採用。她批評這種誅連手段沒有人性,極不人道,呼籲國際社會關注。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