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個人信息洩露規模大 1元買200條

人氣 2070

【大紀元2023年07月07日訊】大陸個人信息遭洩露再引民眾關注。部分法院判決案例顯示,洩露的學生個人信息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價格低,甚至1元能買到200條。而洩露此類信息者,多數是「利用職務之便」的工作人員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馬某某涉嫌在校期間非法獲取學校內網數據,收集全校學生個人隱私信息,並公開發布在網站上進行顏值打分,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該事件後,澎湃新聞梳理了近三年52份學生個人信息洩露的相關裁判文書,試圖探究到底是誰在洩露學生信息,哪些環節出了紕漏,誰應為此負責。

有39份明確了信息洩露的主要類型:個人基本信息、學校信息是洩露最多的信息類型。其中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院校、專業、班級等。此外,身分證、貸款等更敏感的信息也被洩露。

除了學生個人信息外,家長個人信息往往也被洩露。據不完全統計,有53%學生信息洩露案件涉及家長個人信息洩露。

報導說,這些個人信息單價極低。其中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僅花費1千元就買到18萬條學生信息,約等於1元就可買到200個人信息。

這些被出賣的信息不僅價格低廉,而且規模龐大。

《蔡滔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案件涉及個人信息1603萬條,非法獲利3.8萬元;《張曉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案件涉及個人信息27.9萬條,非法獲利238美元(約1723元)。

而且,在以往案例中,不少涉案者借「職務之便」,獲取大量學生個人信息。52份裁判文書中,至少有1/3都是此類情況。

比如,2020年4月份,成都多所高校學生突然發現他們「被就業」,有企業盜用了他們的身分信息,用於逃稅,源頭就是某保險公司員工洩露了其在職時獲得的學生信息名單。

報導說,在52份學生個人信息洩露判決文書中,有2例是公司洩露個人信息,其它50例都是由個體行為。

學生信息洩露再次引發民眾對信息安全的關注。

上海伊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發博文說:「壓根不需要用什麼特殊方法獲得,輔導員會自己把全班信息發在群裡」;跟帖說:「沒錯,學校裡面各個工作環節都在不停地洩露個人信息」。

遠大獵頭合夥人發博文說:「在網上,沒有買不到的信息。這些信息大多都掌握在什麼單位?你懂的。而且我也不相信相關部門不了解,只是不爆出來,就沒人查。」

也有網民對個人信息洩露多來自個體表達不同看法,說:「上海當時洩露了多少個人信息。」

2022年7月,上海警方數據庫超過10億人數據被洩露事件震驚全球網絡安全界,這些敏感文件因何被洩露,各種猜測都有。彭博社專欄文章曾分析說,可能是中共公安內部馬虎、不當操作導致,而非黑客攻擊洩露的。

在互聯網上搜羅暴露數據庫的在線平台Leak IX的數據顯示,上海警方數據庫所在的服務器早在2021年4月就已暴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在早些時候報導過,上海警方數據庫長時間處於不安全狀態。

責任編輯:夏松#

相關新聞
10億中國人信息泄露 或因公安內部不當操作
10億人個資外洩 曝中共數據管理三大癥結
上海公安數據庫爆出的罪惡 五元錢和一條命
上海大數據庫再失守 近5千萬隨申碼數據外洩
最熱視頻
【全球新聞】李克強去世 中共團派終結
【環球直擊】中共政治局開會討論出陰招 隻字不提李克強
【中國禁聞】李克強悼念活動擴大 民藉機表達積怨
【新聞大家談】十月驚奇 美新議長超所有人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