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青松絮語:菠蘿蜜幼果

作者:青松
嬌小可人的菠蘿蜜,長成了讓人畏懼三分的巨大果實。如果不是親眼看到,誰又能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呢?(張雅雲/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0
【字號】    
   標籤: tags: , ,

週末,閑來翻看舊圖片,被一張菠蘿蜜樹的照片吸引。想起第一次見到菠蘿蜜幼果時,內心無比的震撼。

我對菠蘿蜜的認識,始於從超市買回來的現成的果肉。印象中,菠蘿蜜軟軟糯糯的,很有嚼頭。當然,在超市也見過完整的、帶硬殼的菠蘿蜜,呈幹褐色,長滿硬刺,且是龐然大物,目測要幾十斤重。

所以,在我眼中,菠蘿蜜是非常強悍的。假如搬動菠蘿蜜,稍不小心可能會刺傷手,而且要撬開那麼堅硬的外殼應也是巨大挑戰。有時碰到有人買整個菠蘿蜜,我都悄悄佩服人家有勇氣,而我自己還是選擇已經加工好的果肉。

偶然的一次機會,出差到外地,和朋友一起參觀一處園子。走進去沒多久,就看到一棵粗壯的大樹。粗粗掃視沒有異樣,但定睛一看發現樹上有玄機。樹幹多處垂吊著橢圓形的小果子,有的像拳頭那麼大,有的和紅棗一樣小。小果子十分可愛,讓人忍不住想上前觀摩。

經朋友介紹,我才知道那是菠蘿蜜,心中一驚。之前對菠蘿蜜的印象根深蒂固,強硬、龐大、不可接近。但是,眼前的菠蘿蜜卻嬌小可愛,淡淡的嫩綠色,沒有那麼龐大,也沒有刺,絲毫不讓人覺得危險。這天壤之別,讓我忍不住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

菠蘿蜜不是生來就那麼堅硬而龐大的。在生命的最初,一切都是美好而平和的。正如人,不是生來就會算計,就會為功名利祿奔波的。在最純淨的當初,沒有防備,沒有傷害,那應是生命最美的樣子吧。

風吹雨打中,生命不得不變得堅強,頂住重重壓力去成長。一天天積澱著力量,也改變著最初的模樣,直到有一天發現仿佛已經成為另一個個體。就像嫩生生、嬌小可人的菠蘿蜜,長成了讓人畏懼三分的巨大果實。如果不是親眼看到,誰又能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呢?

成長的過程中,逃不掉風風雨雨,為了生存,或許各有各的不得已。但是,偶爾回顧一下生命最初的樣子,我們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心態……@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史書記載,商朝末年,殷紂王昏庸無道,殘害百姓大臣,上天震怒,決定改朝換代,降下奇瑞——鳳鳴岐山,預兆仁君周武王順天應人治世,救民眾於水火之中。因此,鳳凰啼鳴就被認為是仁君出世、治世的徵兆。另據《拾遺記》載:「孔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就是說在孔子快誕生的時候,麒麟出現,嘴裡吐出一塊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哀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聖人孔子便誕生了。於是,麒麟的出現就被看成是聖賢降世的標誌。那麼,聖潔脫俗的佛花綻放又將預示著甚麼超凡的祥瑞呢?
  • 對許多成功人士而言,身心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而身心健康卻與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息息相關。「睡眠」看似每天例行、毫不起眼的事,往往卻因個人習慣等因素而產生天壤之別的結果。
  • 「韓流」(Hallyu)來襲風靡亞洲,觀眾也通過韓語影視劇,領略到其中的中國元素,比如漢字、建築、服飾、禮儀等等。在韓國古裝劇中,常會看到大幅的漢字書法高掛在宮廷、貴族、士族家中,劇中出現的古代書籍、書信和密旨等也多是用漢字寫成。
  • 九十年代,美國的快餐文化已經成了出閘的洪水,吞噬著一切喜歡或不喜歡它的人,煎炸和高濃度配料、碳酸飲料,無情的壓倒你對任何傳統食品的味蕾記憶。 時代的喧囂,都市人的躁動都在成為快餐文化最強有力的捧場。
  • 殘秋冷雨,我開了檯燈,坐在書桌前。見窗外的長風吹落滿樹瀟瀟落葉,綠絨絨的草坪上落滿了濕濕的黃葉,一片一片,無數的多,那麼多感傷的靈魂,自枝頭墜到滯濕的塵埃裡。若盆景似的梧桐樹,綠色的葉子先變成青色,一點一點地黃,一點一點自枝頭剝落。陰潤的天色裡,樹枝猶如滿樹繁花,有一種楮色的溫柔、平定。
  • 已故著名國學大師、佛學家、翻譯家季羨林和其徒弟錢文忠教授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發現了佛家與基督教之間的聯繫,那就是「佛家的未來佛——『彌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彌賽亞』是同一個人」。
  • 美濃是南台灣重要的客家聚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屬客家人,但其中精忠與成功等社區,住著來自滇緬地區的士兵和遺眷,隨著半個世紀流逝,這些社區除了融合了當地風土民情,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雲南和緬甸四國九族的多元文化色彩。
  • 吃慣了香蕉、蘋果之餘,您可知道世上還存在著許多奇珍異果,有的其貌不揚,有的像手,有的像星球截面,酸甜苦澀,難以盡述……挑戰一下味蕾吧。
  • 一位印尼老農在當地村民的不解和嘲笑聲中,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將一片乾旱貧瘠的山丘變成了富饒的綠洲,還使當地村民重新用上了山泉水,現在他被譽為「生態戰士」。
  • 素食
    你知道嗎,幾乎任何一道葷菜都可以找到想對應的素食,把裡面的肉類替換掉,做出一道味道相似的素菜——只要你了解其中替換的祕訣。 很多人也想少吃一些肉類,改為吃素,但是一想吃不到那些習慣的肉類菜式就很沮喪。好消息是,美食專家告訴我們其實不是這樣。近年來他們開發了各式的食譜,已經能達到把任何一道葷菜都能改造成與其對應的素菜版的地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