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一席話 李強避西方去風險化努力受挫

人氣 5426

【大紀元2023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週五(6月30日),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表示,歐盟實現對中國的「去風險化」主要基於企業層面,而非國家層面。朔爾茨進而強調了企業「去風險化」的必要性,並說,這正是企業正在做的事情。這一言論無疑給正尋求避免西方「去風險化」的中共總理李強潑了一頭冷水。

據路透社報導,朔爾茨週五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後對記者說:「去風險化不是一個短期項目,因為它主要涉及需要由企業作出的決定。」

朔爾茨說,在過去,公司往往承擔重大風險,因為他們選擇只依賴一個供應商,而不會考慮供應商所在的位置。

他強調,去風險化是「關於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就是他們(公司)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很早就開始了這一過程」。

「這首先不是由國家決定的,因為我們不會告訴他們在哪裡投資。」

朔爾茨的這席話被視為是對中共總理李強的回應。6月27日,李強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會上發表致詞,譴責西方炒作「降依賴、去風險」,並稱這是「偽命題」,中方「堅決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去風險化」是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3月最先提出的概念,隨後歐美國家跟進。

李強在講話中反對西方政府的「去風險化」政策,強調政府無權提「去風險化」,只有企業才可以。

李強說,如果說在某個產業鏈上有風險,不能由政府或某一個組織說了算。對於經濟及產業風險,企業的感知才是最敏感的,「企業最有發言權,政府和相關組織不應越俎代庖」。

李強之所以強調「去風險化」要由企業決定,是中共認為親商的企業不會選擇對中國「去風險化」。將選擇權交給企業可避免西方對華「去風險化」。但德國總理朔爾茨說,比起國家,企業那就更應去風險化,而且企業也在這麼做,這使李強規避「去風險化」的努力受挫。

針對李強的「越俎代庖」言論,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告訴大紀元,「實際上中共自己在越俎代庖,以政治干預經濟,按中共的政治需要,限制了中國一些企業生產,這個恰恰是中共自己在這樣做。」

「西方政府去風險,企業也在去風險,產業鏈轉移,實際上是企業自己在去風險,找尋安全的新的產業鏈。」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李強達沃斯論壇批去風險 專家:中共自打臉
今年前5個月 中國工業利潤同比降18.8%
【新聞大破解】台灣下任總統將遇中俄百年變局
23歲德裔女被哈馬斯遊街 以總統:她已遭斬首
最熱視頻
【全球新聞】李克強去世 中共團派終結
【環球直擊】中共政治局開會討論出陰招 隻字不提李克強
【中國禁聞】李克強悼念活動擴大 民藉機表達積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