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在東南亞經濟霸主地位塌陷

人氣 1279

【大紀元2023年06月28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任季編譯)北京大大減少了在東南亞的金融活動,佐證了中國經濟和金融已經出現問題。中國前幾十年的經濟增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今天已成落日餘暉。如果習近平和他的北京同僚仍然夢想著主導全球,那麼隨著中國撤離自己的後院,這種夢想已經變得更加渺茫。

總部位於悉尼的著名洛伊研究所最近發布一份報告,記錄了在該地區中共地位下降的情況。2021年,即有數據可查的最近一年,北京對東南亞的官方發展資金(ODF)下降到相當於39億美元,遠遠低於2015年高峰時的76億美元。

其它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投資填補了中國退出後的空白。2015年,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達到頂峰時,這個中央帝國是該地區最大的單一投資者,占總數的25%。到2021年,中共的份額已經下降到只有14%。事實上,中共的影響已經從高點急劇下降,現在已經把頭把交椅讓給了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日本的持續投資累計總額也幾乎達到了中國的水平。中國累計投資總額相當於379億美元,其中早期的投資占主要部分。日本持續的投資使其累計總額達到280億美元。韓國也不甘落後,累計投資總額也超過200億美元。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法國依次占據了餘額的大部分,投資額在85億至54億美元之間。

2016年11月29日,一名工人在上海一座住宅大樓的工地工作。(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這種劇烈的變化不能說是北京認為東南亞不再重要。因為地理上靠近中國,對貿易路線以及中國的國防非常重要,所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東南亞在中共國際事務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儘管馬來西亞等國家,已經表現出不願意參與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但這些國家也不可能全盤拒絕中共的資金。因此,中共的回撤實際上是一種徵兆,揭示了這個中央帝國緊迫的經濟和金融問題。這種態勢也表明,洛伊分析報告披露的趨勢今後難以逆轉。

該領域的讀者應該很清楚中國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根源,最近的新聞也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著名投資銀行高盛最近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強調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失敗所帶來的長期陰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型開發商恆大。高盛的分析師得出結論,這個曾經占中國經濟總量30%的行業,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低迷。

就在過去幾週,人們發現,中國經濟的其它方面,在經歷了2023年初的快速啟動之後,已經明顯放緩。5月份,即有數據可查的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低了約7.5%。進口是國內經濟活動的可靠指標,比去年同期低4.5%。在同一時期,從密切的貿易夥伴韓國的進口下降了20.8%。半導體的進口比去年同期水平低15.5%,而半導體是在中國國內和向世界銷售的大部分產品中的關鍵部件。有報告稱,原材料的進口量也有所下降,這進一步說明了經濟的不景氣。對中國電力生產至關重要的煤炭運輸,已經從去年3月的高點急劇下降。

有跡象表明,歐洲可能已經陷入衰退,美國經濟也在放緩,可能處於衰退的邊緣,因此很難指望以這兩地為主要市場的中國出口部門會在短期內有所改善。事實上,許多人現在預計,在這種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已經下調了的5%的年增長目標,也很難實現。面對這樣的經濟窘境,中共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恢復以前在東南亞地區的優勢地位。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雜誌(隸屬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特約編輯,總部位於紐約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曾擔任Lord, Abbett & Co.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經常為《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個十年中全球化、人口和我們的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China Retreats From Southeast Asi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共滲透東南亞和在美間諜活動 同期被示警
日本加強與東南亞關係 對抗中共影響力
規避中共風險 台企投資重心轉向東南亞
中共威脅下 印度對東南亞武器銷售激增
最熱視頻
【全球新聞】李克強去世 中共團派終結
【環球直擊】中共政治局開會討論出陰招 隻字不提李克強
【中國禁聞】李克強悼念活動擴大 民藉機表達積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