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璀璨中華文化.修煉文化.文學名家

【人間雲遊】詩仙李白一生立志返蓬萊

作者:允嘉徽
李白詩吟「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自述了心神寧靜祥和修道初成的境界,以及修煉所見的仙境景象。圖是宋 趙伯駒仙山樓閣。(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8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李白出生在蜀地,出生前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他,因而以「太白」為字,蘊藏著他與仙界的連繫信息。他初次到京師,賀知章見到他奇姿不凡,看著他的《蜀道難》,連連四度讚歎李白是「謫仙」。「謫仙」的冠號,把李白的前世、今生和此生修道返本歸真的心路歷程都涵蓋進去了。在李白的許多詩歌中也一再顯現他尋仙境、返本歸真的生命追尋之典範。

李白說:「岧嶢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那時他55歲了,詩中表白他一生的追尋,一直就是兩座人生標竿,一是授予黃帝修仙之道的廣成子,另一是奇功排解一國紛難又辭金辭官的魯仲連。古典詩詞家葉嘉瑩說李白的人生「他是把仕和隱結合在一起去追求的」。李白走在隱與仕二條路上,不管是隱是仕,筆者以為其本質是合而為一的,他都帶著亦仙亦俠的精神,他衷心裡追求的就是和黃帝一樣,「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返回天界。這種在人間雲遊的心路與歷練,從李白詩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應和。

李白前世今生續前緣

《歷代聖賢半身像‧李白》。(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李白號青蓮居士,稱自己「青蓮居士謫仙人」(《感興六首. 其四》),自述「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在《答山中俗人》詩中,豁然開展他的仙境清韻:「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彥周詩話》說,賀知章呼李白為謫仙人,他觀了此詩後心中信之不疑。

在三十歲左右,李白在詩中自表前生是得道的如來,金粟如來和其前身淨名大士都是他的過去世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詩作中的自述隱隱都透露著李白的前今生與仙界的關聯。在這一生中,李白早把名利看成累贅、生命自在安閒的拘絆。

名利徒煎熬 安得閑余步

李白少時受一老婆婆「鐵杵磨成繡花針」啟發,留下勵志故事。他讀書不為功名、不為出仕,是為了和聖人相通,和出凡的境界相連。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裴長史書》 ),六甲是天干配合地支的曆書,也是道家的書籍;百家就是古代諸子百家之書。李白的族叔李陽冰言:「太白不讀非聖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天仙之辭。」(《草堂集序》)說李白讀的都是聖人之書,恥為放蕩頹靡之作,詩文多天仙之辭。

《新唐書》記載李白:「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在未離開家鄉前,他就隱居在蜀地岷山,也不應州舉出仕做官。他還喜愛縱橫術和擊劍,行俠仗義,輕財重施。

常人最是牽掛的名利,在李白的人生中為何物?在他《古風 》系列古詩中,常見表現修道心跡的文字,像是以下這首,他把名利甩在身後,在煙霧中尋索著上蓬萊之路:

在世復幾時,倏如飄風度。
空聞紫金經,白首愁相誤。
撫己忽自笑,沈吟為誰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閑余步。
終留赤玉舄,東上蓬萊路。
秦帝如我求,蒼蒼但煙霧。

李白:「名利徒煎熬,安得閑余步;終留赤玉舄,東上蓬萊路。」圖是清代盧湛畫 江山共老冊中的溪山仙境。(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赤玉舄」是修煉成仙的安期先生留給秦始皇的一雙赤玉做成的鞋子。秦始皇東遊求仙術時請見了安期生,懇切和他交談了三日夜,並賜給他值千萬的金璧, 安期生都沒帶走,留下一雙「赤玉舄」為報,並在留書中寫下「數年後,求我於蓬萊山」。李白託此表明看空名利,去掉了修佛、神隱修仙的阻礙。《古風》五十九首中,有許多他學道求仙的心跡。

他離開家鄉歸隱岷山後,住到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還是喜愛隱逸的生活,他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徠山,酣歌縱酒,號「竹溪六逸」。到了天寶初年,年過不惑的李白客遊會稽,又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學道一段時間。

李白從年輕到壯年都是在「隱逸」中修道、煉丹、遊仙,不同於一般俗世的格局。過程中他與司馬承禎、胡紫陽、北海高尊師、丹丘生等等著名道士結成了好友,留下許多佳話。豪放不拘的謫仙展現的是不同於小眾、不同於凡俗的胸廓。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台帖》。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公有領域)

好閑復愛仙 為何情牽

一介「好閑復愛仙 」的高士李白,為何又走入仕途?人們稱李白為謫仙,但不知他因何執著而落凡塵。人們看到他輕財捨名,從年少就走上求道之路,而他心中一角又一直矗立著任俠高士魯仲連的雕像,讓他臨機遇就想去實踐,成了他這一世的一大關。他出仕的理想不為仕宦貴職,而意在建立魯仲連般的超凡奇功,然後不受千金、不受官祿,飄然而隱。宛然似《大鵬賦》中氣概不凡的大鵬展姿,舉羽一振,飛濺海浪三千里,一飛沖天九萬里,充滿仙人的氣勢。

唐玄宗天寶三年,李白人生中第一次從道途轉入仕途。這一年,吳筠待詔翰林時,曾與吳筠隱居學道而相善的李白因此也到了長安。吳筠和另一位道人司馬承禎讚揚推介李白給玄宗皇帝。李白無意科考,而他的求道之途就牽引著他走上仕途面對考驗。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論當世之事,李白奏頌一篇。玄宗「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授他翰林待詔一職。李白成了玄宗身邊待詔的御用文學家。唐玄宗在宮人行樂時,對著良辰美景,想得逸才詞人吟詠,以誇耀於後,當時就命人召來李白。 (《本事詩.高逸第三》)

元 任仁發畫《飲中八仙圖》中的李白。(公有領域)

李白發現自己的待詔,只不過是為玄宗遊宴寫寫宮中行樂詞罷了,例如《白蓮池序》、《清平調》和《宮中行樂詞》等等,這對李白來說有如「以倡優畜之」。這種情境下,他得到的名利反而折煞他崇高的志節。而且「引足令高力士脫靴 」得罪了高力士,讓他「不為親近所容」,不能發揮仕途的理想。李白於是求去,他有意「放驁不自修,與知章等八人為酒八仙」,終於「帝賜金放還」。

李白「能言終見棄,還向隴山飛」,結束他最初的從仕之路。離京後,他請北海高如貴天師授籙(這次是高級授籙) ,且正式成為道士。自此展開周遊之路,他遊歷了黃河大江南北,「五嶽尋仙不辭遠」,前後約十二年之久。

後來他隱居潯陽(今江西九江)廬山時,遭逢安史亂起,亂世中遇到人生路上最大的一個考驗。

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句:「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潄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圖為 金廷標《廬山觀瀑》(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離京幸川,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江陵大都督為山南東路黔中江南西路節度使,招兵馬抵抗叛軍南下。永王軍隊經過潯陽,把李白召入幕府。後來,肅宗繼位永王反叛,李白成了「附逆」罪犯。短短幾個月幕府僚佐經歷,把李白捲入了一場「附逆」災難,幾乎讓他遭「死刑」喪命。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自序說:

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從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李白對名對利都不愛不惜,得永王「從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又是一心嚮往救國高士魯仲連、救國名相謝安的太白,豈是「附逆」為亂之輩?又為何「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呢?

在李白的《永王東巡》詩中,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李白早年學縱橫之術,以遊俠自任,時逢四海不寧社稷危亂,又身在當年淝水之戰的長江邊,他怎麼自處?詩中的他自比「東山謝安石」,展現了出山救天下之亂、談笑中靖胡亂的理想豪氣。應是這種「情結」造成他人生路上最大的關卡。為何說是最大的關呢?因次這次入永王幕府,李白失去了大鵬鳥得以為大鵬的「自由自主」。你看他「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最初入幕府出於「迫脅」,最後招致「死罪」,更是身不由己了。後來,宋若思中丞審案清雪他「無辜」,郭子儀報恩奏請解職換贖,讓李白得以改判流放夜郎,途中適遇大赦天下得以恢復自主之身。

李白怎樣過的這大磨難的關呢?回顧他當時期的詩《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可以看到他遭流放時的心境:「去歲左遷夜郎道,琉璃硯水長枯槁」,對他來說,顯然生花妙筆都枯槁了,打擊不大乎?不過對獲罪,他是豁達的,見他在另一首詩《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自陳:「黃口為人羅,白龍乃魚服」、「得罪豈怨天,以愚陷網目」。馭風而行的天龍落水變魚身,一向豪放不拘的天才謫星以「愚」來自況,在此之前從未曾有,可以說這次的磨難助了他,未煉還丹且煉心,平了傲氣,煉出「百煉鉛」的柔順,提昇了生命層次。在另一首《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中,他說「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顯然清澈心鏡中,把效法謝安運籌帷幄安蒼生的掛念放下了,人生境界自此不同了。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李白自述了心神寧靜祥和修道初成的境界,以及修煉所見的仙境景象。圖是宋 趙伯駒仙山樓閣。(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李白一生二度入仕途的遭遇「遭逢二明主,前後兩遷逐」,遷逐的挫折讓他放下了生命中隱、仕兩立的執著。流放獲赦,他寫《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心境明顯轉變。

他感悟「愧無秋豪(*毫)力,誰念矍鑠翁」,在天地逆旅中,建立奇功又若何?奇功倏忽成空!他從而放下了執念,轉身「高飛仰冥鴻」、「棄劒學丹砂」,了離世情而歸道煉丹砂,專心修仙去!他覺悟了生命蹉跎多時,「歲晚陟方蓬」,表明他棄俗修道登仙的決心。

遇赦次年,他寫了《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表達修道初有成「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體內丹田疊積著祥和之氣,心神寧靜祥和;修煉中的他看到仙界景況,「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顯然這是經歷一番磨煉後的昇華。

後語

唐代皇室最為推崇道教,修仙得道的思想發展到最高峰,李白最是當代愛修道的文人代表。後代許多研究李白的人把李白的修道歸諸於他仕宦之途的挫敗,其實是本末倒置了。謫仙李白帶著前世的大根基而來,「吾營紫河車,千載落風塵」,這一世是來續成他生命修煉的歷程。他誠惶誠恐這一生來不及修成,「尚恐丹液遲,志願不及申;徒霜鏡中髮,羞彼鶴上人」,但又堅信自己的真鄉在仙鄉,「桃李何處開,此花非我春;唯應清都境(*仙境),長與韓衆(*神仙)親」。

他希望修道返本歸真,回到生命來處,「飄飄入無倪,稽首祈上皇」,在那浩瀚宇宙的某處,見到天上上皇。那裡是生命的真鄉,「一餐歷萬歲,何用還故鄉」,生生世世不用再尋尋覓覓。這種返本歸真的追尋不是神話,中華民族從黃帝以來,代代許許多多修行人在這條路上探索著、追尋著,一直到今天。而詩仙李白來世,堅定的意志與行動表現給人深刻的觸發:

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參考資料:

《李太白集注》
《草堂集序》
《新唐書》
《舊唐書》
《本事詩》
《唐才子傳》
《詩林廣記》
《彥周詩話》
《唐翰林李太白年譜》
《葉嘉瑩談「謫仙」李白:一個不受約束的天才》
大紀元文化小組:《【詩仙李白】》系列
@*#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他以通俗的詩歌引領了一個時代,又以詩歌締結一朝傳奇。他成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標,也成為佛門史載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願:當佛陀下世時,他要隨慈氏下世,經歷劫難,成就無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當朝的文筆,在未來世專頌轉法輪。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 他是庭院中詠梅吟霜的寒門書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撫琴的悲秋文人。他生於動盪亂世,懷抱治世理想,卻長年輾轉宦遊,難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筆下的詩文,多慷慨不平之氣,奔湧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