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歷史正述】夏之八:千秋大禹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夏朝:帝禹時代之四

千秋大禹

大禹從治水到治天下,建立煌煌功業,他的聖德為人們世代傳頌。史書上留下了諸多關於帝禹為天下憂勞的故事。

一次,大禹出巡,遇到一個罪人被綁在路邊。大禹為之淚下。旁邊的人對大禹說:此人犯法,違背天道,理當受罰,您為何要為他如此痛心呢。大禹卻說:「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這話的意思是,在堯舜之世,萬民受到堯舜的教化,道德高尚,所以能夠按照堯舜的教化去要求自己。而今天的人卻不能夠這樣,人們多是按自己的所要所想去行事,而不是遵從教化。大禹將這些歸咎於自己,因此痛心淚下。

大禹下車泣罪,明代張居正編撰《帝鑑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大禹治理天下是從自身做起的。史載大禹生活簡樸,曾經儀狄獻上自造的美酒佳釀,帝禹嚐過後,覺得味道甘美,於是擔憂後世會有人以酒誤國,從此疏遠儀狄。帝禹禮遇天下賢士,廣納諫言。《呂氏春秋》有載:「昔者禹一沐而三捉髮、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士」說的正是大禹由於忙於接待前來進言的賢人或處理政事,洗頭要中斷多次,吃一頓飯的功夫也要起身多次。後來的周朝為人稱頌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美德正是對帝禹大德的承續。大禹禮賢的美談,是聖人厚德流光的一個典範。

帝禹一生為天下憂勞,與舜帝一樣,帝禹也是駕崩於巡狩的途中。帝禹的最後一次巡狩,走到大越,在會稽山大會諸侯。此時的帝禹已經一百歲了,他在病中知道自己天命將盡,於是對群臣說:我百年以後,將我葬在會稽之山,以葦為槨,以桐製棺,墓穴七尺,其下不要到達水源,其上有墳高三尺,土階三級。下葬後,不要因修墓地而更動田地。

帝禹的聖德昭明天地,他在位時,金與稻穀像下雨一樣從天而降,古書中稱之為天雨金、天雨稻,鳳凰、麒麟之類的仙禽瑞獸也出現在人間。他去世後,所有的祥瑞也一併離去。然而上天為了昭示大禹的美德,將他的偉大功業曉諭眾庶,使百鳥飛回,在田間上下飛舞。春耕之時,田間的飛鳥幫助銜去草根;秋天的時侯,群鳥幫助啄除雜草。

帝禹的兒子夏后啟即位後,每年春秋祭祀大禹,開啟了夏朝祭祀聖人先祖之先河,是為莊嚴的朝廷祭典。少康即位後在會稽建祠,並命其庶子無餘長駐守陵。無餘建都在會稽山南的故越城,侍守在帝禹的陵寢邊,每年春秋奉守祭祀。《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記述無餘受封在會稽,租貢只足夠負擔宗廟祭祀的費用。於是他在陵寢附近耕種,逐獵禽鹿以獲取食物。無餘生性質樸,宮室沒有什麽修飾,和眾民居住在一起。

無餘之後十數世,他的後人德行衰微,淪落為庶民,禹祀曾經斷絕十多年,直到這個家族有一個生而能説話的人出生,他指天自稱是無餘的苗裔 ,「我的使命是恢復對帝禹的祭祀,禱罪於天,為萬民請回福分。」民眾大喜,都來幫助他恢復對大禹王的祭祀。這人就是後來的越王無壬。等國祚傳到了越王無壬的重孫允常這一代時,越國已經變得相當強大。允常的兒子,就是春秋末期那個臥薪嘗膽的勾踐。越國之所以能逐漸興盛起來,成為一方的霸主,譜寫下吳越爭霸的篇章,應該歸功於越王無壬恢復了對大禹王的祭祀之德。 只可惜勾踐雖蒙祖宗陰德而得良臣相助,卻偏執於仇恨,不修德政,殺戮功臣,越國終於還是毀於他手,這是後話了。

大禹畫像(公有領域)

四千多年來,朝野對大禹的祭祀連綿不絕,有似於對炎黃的祭祀,彰顯出大禹在華夏民族歷史中獨特而崇高地位。

早在周朝的天子在祭祀詩歌中,就是以大禹做楷模來對武王奉以最高禮讚的。

自從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時上會稽祭大禹之後,歷代帝王紛紛效仿,形成祭祀大禹陵的傳統。

西漢初在京師地區專設官社祭祀大禹 。漢武帝更是尊大禹為通神的聖人,禮讚大禹的治水和治世為「聖人作事,為萬世功,通於神明」。

到了北宋,宋太祖曾頒詔令保護禹陵,並把祭祀大禹列為國家常典。

明朝時,除帝王親自祭祀外,遣使特祭大禹成為常制。

清朝康熙大帝和乾隆更親自來會稽祭拜大禹。 康熙帝為禹廟的題匾是「地平天成」,這是用開天闢地之大功業來禮讚大禹王。康熙帝還在每年的親自或遣特使祭祀大禹的祭文和詔令中從不同的側面緬懷和頌揚大禹王的大仁德和大成就。

乾隆帝不僅恭敬地效法乃祖,還留下眾多歌頌大禹的詩文。

歷代的士人、詩家祭誦大禹的詩文更是汗牛充棟。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雖各持倫理和治世理念,但對大禹王的共同景仰和讚頌卻是眾口一詞,令人驚歎!

歷代大詩人、大文豪也都向大禹紛紛獻上了了無數傳世歌詠。在此極簡單地把名單稍作羅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誦讀:屈原、曹植、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蘇軾、蘇浙、陸游、楊慎……

上古那場洪水早已消歇,大禹王的神蹟、善德和豐功偉業卻深深鏤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們的記憶深處,為千秋萬世所祭拜、懷想和頌揚。

參考文獻:
1. 《綱鑑異知錄》
2. 《繹史》
3. 《吳越春秋》
4. 《史記三家注》
5. 《水經注》
6. 《帝王世紀輯存》
7. 《太平御覽》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文化,在現代人的概念中,是Culture的對應詞彙。這種對應始於日本學者。Culture的字源,有「耕作、培育」諸義。因而日本學人在其西化過程中,斷章取義地借用了中文古籍中的一些表述,將「文」與「化」二字聯用,作為和化漢字譯文詞語中Culture的專譯名詞。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當時的中國學人套用了這一翻譯而沿用下來。
  •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
  • 伏羲氏除了創立八卦、開創易理學外,還留下了其它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 神農氏除了嚐百草,開創農業、中藥治病和茶道外,還留下了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 帝顓頊生了窮蟬,窮蟬無德,與弟弟魍魎爭奪帝位,使魍魎死於雷澤。結果顓頊將帝位讓給堂侄嚳,並將窮蟬廢為庶人,自此世代淪為平民。
  • 三年後,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舜在正月的一個吉日,於堯的太廟中接受了禪讓。舜向上天報告了繼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時與山川、眾神,並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朝拜,將圭玉頒發給他們。
  • 堯舜禹被稱作古代的三聖王。神人共在的聖王時代是華夏神傳文明中一個令人心嚮往之的時代。上古三代夏商周繼唐堯、虞舜之後而起,其中夏朝便是由聖王大禹所開創。在這一章中我們所要講述的,正是這上古三代中的第一朝:夏朝。
  • 顓頊帝時共工氏怒觸不周山,使地陷東南,引發了一場大洪水。由於洪水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治理,上古先民自此時常為水患所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帝嚳之世,又延續到帝堯之世。洪水的規模之大,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如此記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 帝堯在位七十二年,大禹受命平水土,輔佐大禹一同治水的還有伯益與后稷、夔。諸侯百姓們在大禹的帶領下,登高山,跨深谷,伐林開路,鑿山疏河,踏上了治水的漫漫長途。
  • 大禹治水,周行天下,丈量大地,同時,還做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給天下山川命名。上古之世,名字被視為萬物生命的一部分,事物之名是掌握萬物的鑰匙,連通著駕馭萬物的力量。能夠給山川命名的人必須是君王或能溝通天地神明的有聖德之人。所以命名一事牽連深遠。大禹治水後因給山川萬物命名,被尊為山川神主,背後有著深厚的文明意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