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27) 恩和吐蕃

圖為唐閻立本《步輦圖》描繪的唐太宗。(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1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恩和吐蕃

松贊布生於雅魯藏布江南岸澤當,從小受良好家庭教育及嚴格訓練,成為精通騎射、角力、擊劍而武藝出眾,又善歌唱吟詩文武全才之王子;十三歲時繼任讚普(王),率部南征北戰,正式建立統一吐蕃王朝,其疆域在今青藏高原地域。藏族之民本源於古羌族,為華夏民族之先民,與中原華夏子民有著千絲萬縷之關聯。

大唐盛世,四海臣服,松讚干布十分仰慕。於是,在貞觀八年,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好問聘請婚,當時太宗沒有同意。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布遂藉口唐朝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親自指揮二十萬吐蕃軍,開始攻擊唐朝松州(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地區)武力逼婚。但同時松讚干布又派遣使者到唐朝國都長安再次請求,打算迎娶公主。太宗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指揮五萬軍隊,執失思力、牛進達、劉簡協助,援救松州。與此同時,吐蕃軍正在圍困松州,但唐軍先遣部隊在牛進達指揮下,大敗吐蕃軍。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共領域)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共領域)

大唐強大國威更堅定了松贊布聯姻的決心。貞觀十四年,他再次派使者祿東贊備厚禮黃金五千兩及寶物珍玩數百件,到長安謝罪並再次請婚。太宗出於對其人品之欣賞,亦覺強大吐蕃堪配公主,於是在第二年,應允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布;並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蕃,一行人到達拉薩時,吐蕃人著節日盛裝,萬人空巷迎接這位不遠萬里而來之贊唐(王后)。松贊布在西北海拔3,700米紅山(今布達拉山)上,按照唐朝建築風格,專為公主修建了城廓華麗之宮室。當時所修宮殿有九百九十九間,加上修行室共一千間。此即布達拉宮前身。至今,布達拉宮內尚保存著他倆塑像和倆人結婚洞房。

松贊干布(中)與文成公主(右)、赤尊公主(左)的塑像。(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文成公主乃風華絕代、智慧過人之奇女子,在她背後更有整個唐朝高度發達文明。這一切皆深深吸引並折服了勵精圖治的松贊布,他給了文成公主最大施展空間和至高崇敬,使文成公主盡其所能傳播中華神傳文化、思想、藝術及生產技術。其一切貢獻也都融入松贊布豐功偉績中,惠及吐蕃王朝各個方面。文成公主還主持修建大昭寺及小昭寺,這些都是藏族歷史最悠久的寺廟,為佛教在藏地確立和光大奠定了基礎。

松贊布曾退隱四年,專心學習佛典。復出後,按照佛教宗旨,獎勵學問,並依據釋迦牟尼十條善行(戒律)制定新法律,以教化民眾。松贊布在文成公主幫助下革新了吐蕃典章制度,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禮樂,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使吐蕃王朝當時及後世皆深受其益。

威征高昌

高昌國地處天山南北通道,絲綢之路北路衝要,國家穩定,物產豐富,文化發達,中西使節、商客和僧侶過往頻繁,成為漢唐間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重要樞紐。太宗滅東突厥後,開始對西域(即現新疆和中亞地區)西突厥以及一些鬆散結盟國家施加軍力,以恢復兩漢以來對西域之管理。高昌王麴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聯合一起,阻礙西域商路,並進攻唐朝伊州。高昌國雖小,但地位重要,否則大唐與西域之路無法通行。

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下詔譴責麴文泰,並派他阿史那矩招麴文泰進京。麴文泰拒絕入京,而是派官員麴雍向皇帝致歉。太宗還下令麴文泰交出唐征服東突厥(貞觀四年,即630年)以後東突厥流亡到高昌之人。麴文泰拒絕,並試圖說服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一起背叛唐朝。

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魯番市。(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太宗《討高昌詔》(節錄)

「明罰敕法,聖人垂懲惡之道;命將出軍,王者成定亂之德。故三苗負固,虞帝所以興師;鬼方不恭,殷宗所以薄伐。……而高昌曲文泰,猶為不軌,敢興異圖,事上無忠款之節,御下逞殘忍之志。往經朝謁,備加恩禮,谿壑難滿,曾無報效,禽獸為心,遽懷凶狡。詔命之嚴,稟承之誠既闕;王人之重,祗敬之禮亦虧。……

朕受命上元,為人父母:禁暴之道,無隔內外;納隍之慮,切於寢興。錄其舊款,仍懷愍念,所以頻遣使人,具申朝旨。勖以為善之規,示以自新之路,庶知感悟,無煩師旅。而昏迷遂性,荒怠不悛,貫盈之釁既稔,天亡之期已及。……良將奮建瓴之威,銳卒效如貔之勇。冀馬燕犀。猶迅雷之震擊;雲梯地道。若至神之變化。以此制敵,事等摧枯;以此屠城,易於反掌。然朕矜哀之心,有懷去殺;勝殘之道,無忘好生。若文泰面縛軍門,泥首請罪,特宏焚櫬之澤,全其將盡之命。自餘臣庶,棄惡歸誠,並加撫慰,令各安堵。示以順逆之理,布茲寬大之德。如其同惡相濟,敢拒王師,便盡大兵之勢。以致上天之罰。明加曉諭,稱朕意焉。」

其大意為:嚴明刑罰法度,聖人制定懲惡之道。命軍出兵討伐,王者遂有定亂之德。故三苗據險不服,虞(舜)帝所以興師;因鬼方不恭敬從命,所以商王武丁予以討伐。……高昌曲文泰,圖謀不軌,不敬上國,殘害百姓。大唐雖以禮相待,欲壑難滿,以怨報德,了無誠意,於禮難容。

我為皇上,奉天行命,為民除害。念及舊情,百般相勸,不想兵戎相見。但你昏迷本性,惡貫滿盈,天亡之期已到。大軍所到之處摧枯拉朽。但我有好生之德,若你自首請罪,將成全你將盡之命。所有臣民,棄惡歸誠,既往不咎。如有助惡為虐者,敢拒王師,便嚴懲不怠。

貞觀十三年(639年)冬,太宗以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出擊高昌王麴文泰。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至磧口,高昌王麴文泰沒想到唐兵來得那麼快,嚇得大病不起,幾天後竟然一命嗚呼,由此作為第一個被唐軍嚇死之王載入史冊。其子麴智盛即位不久,侯君集圍城,麴智盛降唐軍。高昌國三州、五縣、二十二城,八千戶、三萬餘人歸屬唐朝,高昌國到此結束。唐朝在高昌設置西州。西突厥在大唐兵威下,不敢支援高昌,遠遠逃離。大唐不戰而屈人心,自此重新打通與西域交往之路。

侯君集像,取自清劉源繪、朱圭刻《凌煙閣功臣圖》。(公有領域)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經歸唐後,太宗令其住錫西京弘福寺,一切經費由朝廷供給,並親賜《瑜伽師地論》之序,即《大唐三藏聖教序》,成就玄奘譯經偉業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今千百年來佛家修煉在中土經久不息之流傳。
  • 太宗扶持正教,不計教派。歸正儒學,遵崇道家,扶持佛家,並詔示建景教波斯寺,遂使大唐時期宗教信仰蓬勃興盛,成為中華歷史中最鼎盛時期。但對腐儒、爛道及亂佛之舉絕不姑息遷就,慈悲與威嚴同在,致使正信、正教在中土穩固立足,並福澤四方。
  • 唐詩,亦在唐太宗提倡和帶動下走向繁榮。太宗武功政績不必贅述,在文藝方面亦有相當興趣和造詣。《全唐詩》小傳稱他「天文秀發,沉麗高朗,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唐音癸籤》云:「太宗文武間出,首辟吟源。」二者對太宗在唐詩興盛史上地位和作用皆予充分肯定。然論者往往關注其地位及文學思想之重要影響,對其詩歌本身則注意不夠。
  • 太宗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帝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取得非凡成就。太宗從小就受翰墨薰陶,雖然半生戎馬倥傯,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揮毫作書。他尤愛王羲之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曾下詔重金徵求羲之遺墨,並自撰《王羲之傳》。太宗書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筆劃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渾然天成。其所書《晉祠銘》不僅開行書於碑先河,而且也是難得之書法名碑。
  • 公元627年陰曆正月初一,大唐帝國改元貞觀。正月初三,太宗在宮中大宴群臣,命樂工即席演奏大氣磅礡、震人心魄之《秦王破陣樂》。其中之舞蹈部分,亦將「武」、「舞」結合,將沙場征戰之「武」融入宮廷之「舞」,使男子陽剛之氣盡顯在中國傳統古典舞中,被後世譽為中國古典舞經典之作。
  • 對孩子的教育,是每位家長都關心的話題,也是一個令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更令許多家長防不勝防。最近看唐太宗家訓,感到有很大啟發意義,現分享如下。
  • 閒時愛看書,尤其是古書,覺得從中能明白不少道理。過去讀過韓信受辱於胯下,成名後不僅沒有懲治那個頑徒,反而稱其為「壯士」,不禁佩服其度量。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