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八、堯帝(上) 堯道治國
堯帝登基
帝嚳死後,長子摯繼承了帝位,是為帝摯。
堯,名放勳,因從小在母家長大,所以從母姓伊祁,或姓祁,十五歲時開始輔佐帝摯,開始被封到陶地,後來又改封到唐地,成為唐地諸侯,所以又稱為陶唐氏。
據說帝摯沒有大德行,在位九年,沒有甚麼政績,而堯卻具有聖德,所以天下諸侯都來歸順堯。帝摯也自覺德性不夠,而服於堯之德義,便帶領著群臣來到唐地,傳位於堯。堯常常在夢中夢見自己攀天而上,知道了自己有天命,便接掌摯的君位,成為天子,並將摯封於高辛。也有的說帝摯在位九年,荒淫無度,天下諸侯便廢了摯,擁立堯為帝。
制定曆法
堯帝登基後,設立了掌管天文曆法的官職,稱為羲和。羲和本為天上的神仙,《山海經》中記載,羲和為太陽之母,生十日。上古神話中,羲和為「日御」,是太陽之神。
中華文化,源自神授,講究天人合一,地上的官職多與天上的神位等相對應,常以神名、神位命官職。如共工為水神,地上掌管治水相關職務的官職也稱為共工;再如祝融為火神,地上火正之職也稱為祝融等等。
堯帝任命絕地天通的重、黎的後人為羲和之職,他們便因官職而改氏,分別稱為羲氏與和氏。這兩個氏族共同掌管天文曆法,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修訂曆法,制定農時,指導百姓生產耕作。從此羲、和兩氏族世代擔任這一重要職務,一直延續到三代。在夏朝仲康年間,因羲氏、和氏沉淫於酒樂,廢時亂日,擅離職守,沒有準確預測出日食的時間,仲康便派胤侯前去征討。關於仲康年間這次日食的描述,現代天文學已印證了這一遠古歷史事件。在三代之後的歷朝歷代,也都設有天文曆法之官,只是名稱不一樣,如:太史令、太史監、太史局、司天台、司天監、天文院、欽天監。
堯帝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別駐於東、南、西、北四方,以觀察和記錄一年當中太陽升起落下的時刻和二十四宿在黃昏時出現的方位,以及晝夜時間的長短等,並將天象與物象相對應,以確定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這四個時刻,定四季分節氣,並且以增加閏月的方法將四時節氣的輪迴與太陽回歸週期對應上,將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中國傳統曆法,不同於西方曆法,現在世界普遍使用的西方格里曆只是純粹的太陽曆,沒有將天、地、人對應合一,只是用來單純計時之用。而東方曆法是陰陽合曆,將月亮、太陽、星宿、天象、物象等運轉變化的週期完美對應,上應天道循環,下合農時物象,是天地人相合一的完美曆法。
堯道治國
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堯廣開視聽,設置了「敢諫之鼓」,讓普通百姓都可以隨時對國家發表意見;並樹立了「誹謗之木」,歡迎天下百姓隨時指出他的過失。「誹謗之木」是由一根橫木相交於柱頭之上,其狀如花,發展為後世的「華表」,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堯的這些做法,不僅體現了他博大的胸襟,還為後世帝王樹立了千古典範。
堯把天下人的幸福都視作自己的責任。他說:「如果有一個人挨餓,就是我餓了他;如果有一個人受凍,就是我凍了他;如果有一個人犯罪,就是我害了他。」《說苑》載:「不賞而人勸,不罰而人治,先生而後殺,是為堯道。」
堯心繫天下百姓,他身為帝王,生活極其儉樸,甚至不如一般百姓。《屍子》記載說:都說君王居住於九層瑤台之上,而堯居茅屋;都說君王有九種禮服,而堯只有大布衣裳;都說君王宮中設有早、中、晚三市,繁華異常,而堯居無定所;都說君王山珍海味、珍饈百種,而堯只有糙米飯野菜粥;都說君王坐乘麒麟青龍等裝飾的龍輦,而堯只有素車黑馬。
《韓非子》說:堯做君王後,夏天穿著麻布衣,冬天穿鹿裘,居住的房子,椽子都沒有修整,參差不齊,屋上蓋的茅草都沒有修剪過,平日吃的是粗糧飯、野菜湯,連一個看門人的生活都比這強。說的就是帝堯的簡樸和親民。
堯以身作則,為百姓樹立孝、慈、仁、愛之道,愛民如子,使他的聲名遠播,連四方蠻夷都受到感化,紛紛派遣使臣前來朝拜。《述異志》記載:堯時,南方邊遠的越裳氏前來朝見,向堯帝進獻一隻千年神龜。神龜三尺見方,背上有科斗文,記載了天地開闢以來的人間大事,堯命人把文字記錄下來,稱之為龜曆。
對於那些作亂無道的諸侯,堯帝便進行討伐。《帝王世紀》與《呂氏春秋》記載,九黎後裔三苗部落,在堯時仍然作亂,不聽帝命,堯便派兵討伐,在丹水邊大敗三苗。
參考書目:
1. 《帝王世紀》
2. 《稽古錄》
3. 《綱目前編》(《繹史》卷八引)
4. 《山海經》
5. 《楚辭補注》
6. 《尚書正義》
7. 《尚書》
8. 《古今注》
9. 《說苑》
10. 《屍子》
11. 《韓非子》
12. 《淮南子》
13. 《述異志》
14. 《呂氏春秋》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