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1月9日讯】 在企业界,很少有人没有听过《第五项修练》这本书,也很少有人没有听过彼得‧圣吉这号人物。杨硕英,就是把这本书介绍给台湾人的引介者,现在身为中山大学教授作育英才,更是启动亚洲“学习型组织”学习风潮的第一把推手。
二零零五年底,《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特别针对全球企业领袖做了一项调查,从二十余万本企业管理的书中,选出二十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结果有点出人意外,高居榜首的竟是一向被公认“不怎么容易读”的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第五项修练》(The Fifth Discipline)。该书风靡海峡两岸,销售量达一千万册以上。现任台湾中山大学企管系教授杨硕英,就是将《第五项修练》及“学习型组织”观念从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引入亚洲的第一推手。
长相酷似日本人的杨硕英,在学生的眼中是个不茍言笑的人。现在担任大叶大学事业经营研究所所长的罗世辉教授是杨硕英早期的硕、博士班指导学生,他说:“杨老师当年给一般学生的普遍印象是外表严肃、处事严谨、要求严厉的‘三严’老师。”
如此严格的老师,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学生的欢迎呢?
启发学生思考与扩大视野
杨硕英指出,他读成功大学土木系时,从来没有想过要读博士,但他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土木系就读运输工程硕士期间,遇到了一位希腊教授Costatis Papacostas对他有相当大的启迪,让他改变了想法。杨硕英说:“他不太给我答案,而是反问我问题。我提出想法后,他总是追问为什么,我在这个过程中很受启发,不断被刺激去思考问题。我就动了一念,我也要成为这样能够启发人的老师。”
“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与视野”正是现在中山大学学生喜爱杨教授课程的主要原因。杨硕英教授的课堂,不是排排坐听老师讲话,教室中没有桌子,而是大家时而围成一个大圈,时而变换成几个小圈的讨论、互动。杨教授常常抛出一些为何、如何、如果、为了什么等各种开放式的问句让大家深思。
《第五项修练》入门书《向司机学管理》的作者薛玉龙曾受教于杨硕英,他指出杨老师始终用正面、肯定的方式来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薛玉龙说:“杨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懂得看长看远,让我能够分辨什么是根本重要的事,而哪些只是枝微末节,这些运用在工作上、生活中,对我非常有用。”
知非即舍,走对的路
杨硕英在进修硕士时,曾至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拜见当时运输工程泰斗Donald Drew,希望跟他读博士,没想到Drew却说他已经转到一个新领域叫“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系统动力学就是《第五项修练》中系统思考的基础,是彼得.圣吉的恩师MIT史隆管理学院Jay Forrester创建的),杨硕英毫不犹豫的说“I will follow you.”。杨硕英认为:“他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者,还愿意舍弃原本第一把交椅的桂冠去学新东西,那个东西一定是更好的。我后来知道,Drew当时放弃了一个一百多万美金的研究计划,重新学习更正确的学问,这真的让我佩服之至。”
杨硕英看到一位一代宗师,愿意反省自己,承认错误,重新学习更正确、更好的东西,他立志也成为这样的人。杨硕英说:“你看许多其他领域的大师有谁会放下自己的桂冠,谁会在发现自己的成就其实制造了很多问题时就毅然决然的舍下,重新学习?我到目前为止,在大师中几乎看不到Drew是这样的人。”
杨硕英自己深受Drew的影响,他大学到博士都是就读土木系,但是他后来却转到管理领域中,即使在中山大学任教,有着终生工作保障,但他不断探索真正好的管理是什么,所以他才会发现“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这类崭新的管理方法,并引进国内。
自从一九九零年接触了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后,杨硕英就开始每年去美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去参加许多五项修练的研习营与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收费昂贵,而且大多选在渡假圣地,所以旅馆费也比较高,杨硕英连机票加起来一年常常会花掉两、三个月的薪水。
五项修练的许多理论、方法与工具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引进国内的。杨硕英也鼓励同学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有飞机票、旅馆钱、注册费都由他来负担。
参与过杨硕英教授辅导的台船公司企划处研发课课长李燕强也说:“他会一直寻找新方法、新工具,自己先尝试演练,如果他真的觉得好,就会推广给学生,推广给企业。非常有创新、实验、实践精神。”
杨硕英说:“一定要有不怕上当的心,勇于去尝试,你不去试,不去学,不去实践,你怎么知道它的好?”在学术上、在生活上、在生命中的任何事,杨教授都是这样去对待的。
择善固执,尽力达到目标
杨硕英以推动“学习型组织”为使命,但一路走来却很艰辛。一九九四年他为了得到当时企业界最敬重的赵耀东先生支持,打电话到中钢台北办事处求见赵先生,但由于赵先生很忙,秘书一直排不出时间,杨硕英说:“今天秘书跟我说不行,我就隔几天再打,再不行,我隔几天再打,一直打到秘书一听到我声音就知道是杨教授打来的。我前前后后大概打了近二十通电话,终于有一天秘书主动帮我安排时间。”
在中山大学从大学部、硕士班一直读到博士班而修过杨硕英近四十堂课的慎思群创力顾问公司总经理李世珍指出:“杨教授的专注令人佩服,他是一个实践家,只要他想做的事情,他会设定某一段时间,专注去做,这段时间至少数个月,甚至一、二十年的时间。”
身体力行,言行合一
杨硕英对学生熏陶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己也身体力行,重视身教。他告诉学生要有创造力,要有创意,他自己就努力实践,杨教授说:“我从大学开始,给家人的生日卡、贺年卡、圣诞卡、纪念卡片等都自己做,我也这样要求学生,这样会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杨教授告诉学生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他自己也努力实践。他学过太极拳,练过瑜珈,试过游泳,爬过高山,现在则用心学炼法轮功。杨教授在维持自己身体健康方面,也是非常坚持,但遇到更好的,该换则换。
有一阵子他每天爬山,爬上中山大学后面的柴山少女峰,有时候也要求学生也爬山,期中考题放在山顶让同学去领。而杨硕英现在则是每天早上四点半出门到校园炼法轮功,七点四十返家,七年如一日,台风天就带把锯子,开车沿路把挡路的树枝清一下,坚持到炼功点炼功。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资管系汪维扬教授谈到杨硕英教授时,描述他是“一个极力想要融合研究、教学、生活与实务问题解决于一体的人,有着强大的创造力,并且身体力行引领学生,我们都要诚挚感谢从杨老师身上所获得启发与学习。”杨教授要求学生做个真诚、善良、宽容、有吃苦耐劳能力的人。
严格要求,耐心等待
杨教授对于自己的学生,要求很严。现在大叶大学企管系杜强国教授回忆道:“记得那年是一九九五年,杨老师带着博、硕士班研究生,跨海远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International System Dynamics Conferences),杨老师与研究生们共计有三个场次的发表,杨老师要求所有研究生都要上台进行英文发表,从在台湾严谨要求论文全文的修改、上台发表的准备、英文表达与咬字,以及重复预演发表,一直到了日本东京在饭店里,论文发表的前两天晚上,杨老师带着所有研究生仍是挑灯夜战,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要求演练……直到各个场次完成发表,杨老师与研究生们的发表获得极大的重视。这个我亲身参与的故事,一直影响着我,也常常想起那时杨老师‘严谨要求’的眼神、态度和空气中的氛围,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习到,当认真地面对一件事情时,唯有‘严谨要求’才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更好,才能将自己的‘心’提升上来。”
一些毕业的学生有时会回到中山大学再听听杨硕英的教诲时,杨教授也敞开教室与胸怀欢迎,一位在奇美电子负责采购的硕士毕业生李佳玲说:“毕业后每当遇到老师,老师都会愿意花不少时间和我聊天,老师总是可以重新点醒我最重要的是什么,该花费心思的是什么,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杨老师。”
知足常乐,乐于助人
杨硕英门下硕士毕业生,现在于中华航空公司工作的沈玫贞,她说她从杨老师身上学到“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境界。她指出:“在学期间常有与老师一起用餐的机会,老师上完课中午吃饭,总是买最便宜的三十元一盒的水饺,几年来都如此,好像吃不厌一样。学生毕业要办谢师宴请老师,老师一样都是选餐厅里最便宜的餐点。”
但杨教授并非吝啬之人,他非常乐于助人。杨硕英说他每个月会存下几千元到一个基金之中,那个基金都是用来固定帮助学生之用。
今年七、八月间,有位中山大学音乐系学生,入围新唐人电视台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初赛,杨教授获知这位素不相识的学生缺经费前往纽约复赛,为了让她能够参加这个高水准的比赛,立刻请学生联络,并从邮局领出七万元,无偿借给这位女学生,也没有设期限,等她以后工作有钱了,再慢慢偿还。
笔者在专访杨硕英教授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杨教授那种要求完美的态度。要求完美的人很多,但是杨教授更特别的是他很有耐心,他会投入很多时间去追求完美,也很有耐心的给学生很多时间。此外,笔者在他及他学生的问答中,脑中闪过韩愈〈师说〉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杨硕英教授不就是那位真正的“师者”吗?──转自89期《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