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中国的山水画北方有荆浩、关仝,江南则数董源和巨然,人称“董巨”。由于董源和巨然生于五代,董、巨均为五代画家。
董源,字叔达,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号“董北苑”。董源早年师法李思训和王维,擅长画山水,尤其以水墨山水见长,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真山真水,以横卷展示丘陵丰茂、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
董源所画山形,大都为陂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奇峭的笔墨,同荆浩所画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成为鲜明的对比。董源的南方山水是柔和清丽的,可谓秀润多姿,画中的人物富有民俗风情。除了山水画,董源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可以说是才艺广博。
董源开创了被今人称之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新形式,在创作上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在皴法上,他改变了北方画家画山石线条以方硬工稳为主,创出披麻皴法,用松散舒展的线条铺展了江南的青山绿水,画面平和沉静;其次,董源山水多取横向的全景式布局,景深较大,他的山水画注重生活气息,富有情趣。
董源的画流传下来的不多,多见于文献记载,但是他的风格对两宋、元四家以至明代都有深刻的影响。
巨然是江宁开元寺的僧人,是董源的学生,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南唐时期,巨然是后主李煜的宾客,后李煜降宋,巨然随他到了汴梁,居开宝寺中。
巨然擅画江南烟雨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麓间布置松柏卵石,疏筠蔓草交相掩映,旁边是小径溪桥,深得清静自然的逸趣。晚年渐趋平淡,益见自然。米芾评他“少年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
巨然在笔墨上用大披麻皴法,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笔法老辣、率意。与董源相比,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濛之景。传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层岩丛树图》、《万壑松风图》轴、《烟浮岫》轴。
董源开创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风,经巨然的发展传扬,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和完整的结构,与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画派呈南北并峙。但是,由于北宋汴梁地处中原,当时画风以北方山水画为主,直至出现文人画派时,江南山水画派才获得进一步认同。北宋的文人画家代表米芾最先发掘出董、巨山水画中笔墨平淡、意趣幽远的意境。但是,南宋山水画坛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山水控制直到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頫,主宰了文人画坛后,使董、巨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风再度得到尊崇,并逐渐居北方山水画派之上,对后世画坛有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