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西蒙‧彼得扎诺:奠定巴洛克风格的“平凡”画家

(JAMES BARESEL撰文/吴约翰编译)
西蒙‧彼得扎诺(Simone Peterzano)的作品《安吉莉卡和麦多罗》(Angelica和Medoro),约1560─1596年创作。油彩、布面。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38
【字号】    
   标签: tags: , , ,

西蒙‧彼得扎诺不但是艺术史学家,更是著名的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老师。然而,他却只被认定是一位有能力但不出色的艺术家。仔细检视可知,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的贡献是在为后来的伟大艺术家奠定基础,让杰出的后辈得以在日后崭露头角成为大师。彼得扎诺可说是个绝佳例子,他迈出的第一步成就卡拉瓦乔日后的完美。

西蒙‧彼得扎诺的作品《彼得扎诺的自画像》,1589年创作。(公有领域)

彼得扎诺出生于1535年左右。当他开始在威尼斯接受画家培训时,当时的威尼斯俨然是欧洲最伟大的艺术生活重镇。提香(Titian )、丁托列托(Tintoretto)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不久委罗内塞(Veronese)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并称“三杰”。长久以来,佛罗伦斯一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首都,然而,随着艺术家纷纷殒落,尤其是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的离世,佛罗伦斯的地位大不如前。罗马也曾是如此,来自佛罗伦斯的艺术家早在几十年前就来到罗马发展。

彼得扎诺一辈子都在强调他和威尼斯的关联,还有自己是提香的学生。几个世纪以来,如此行销自己的方式,让许多人质疑两位艺术家彼此关系的真实性。

最近在意大利贝加莫(Bergamo)卡拉拉学院(Accademia Carrara)举办的2020年展览,主题是“彼得扎诺与提香、卡拉瓦乔”(Titian and Caravaggio in Peterzano)。展览证据显示,彼得扎诺确实在提香手下完成学徒生涯。然而,也有可能是彼得扎诺偶尔在提香的工作室担任助理,亦或是其它一些非正式关系让他将提香视为自己的老师。

展览中的其它证据也显示,彼得扎诺在成为学徒之前曾在威尼斯住过一段时间。又或甚者威尼斯才是他的家乡,而不是传统上认定的贝加莫。尽管没有细节证实,但整体上看来很明确,就像彼得扎诺自述那般,他虽师承许多伟大的威尼斯画派大师,但却只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平凡画家。

西蒙‧彼得扎诺(Simone Peterzano)的作品《安吉莉卡和麦多罗》(Angelica和Medoro),约1560─1596年创作。油彩、布面。私人收藏。(公有领域)

道德劝世风格

随着艺术重心转移,意大利的审美观也开始转变。佛罗伦斯艺术强调理想化和象征主义;另一方面,威尼斯画家则偏好更大的现实主义,这是因为天主教为了复兴在1545─1563年间召开特伦托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 ),在新耶稣会命令的推动下促成的。耶稣会会士超越教会以往长期的影响力而成为主要的艺术买家。在彼得扎诺时代以前,教会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题材上,而不是风格。而在特伦托会议颁布的命令和耶稣会会士道德观的影响下,神职人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积极地在艺术风格上下指导棋。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之后约25年,特伦托大公会议开始走下坡。会议中有许多主教来自社会上最有文化涵养的阶层,而且耶稣会会士也受过完整的古典教育。虽然当时一般人可能比今天许多人具备更高的艺术涵养,但大多数人仍然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不理解象征主义的复杂细节,尤其是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术作品。只有受过教育的上层社会人士能充分体会古典绘画中复杂而隐蔽的象征意义。

于是,特伦托的主教们下令,尔后教会艺术(ecclesial art )要不言自明,甚至是以道德劝世为主,并且要尽力让这样的美学臻至完美。耶稣会会士极富想像力的冥想方式巩固了这样的转变,将一些宗教场景形象化,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在这样一种新的艺术氛围里,叙述性和戏剧性的场景开始取代原本在世俗或宗教艺术中需经理智判断才能获得的象征意义或隐喻。

西蒙‧彼得扎诺的作品《花园里的基督》(“Christ in the Garden”),约1580─1590年创作,油彩、布面。意大利米兰教区博物馆。(公有领域)

巴洛克艺术的基础

圣嘉禄‧鲍荣茂(St. Charles Borromeo)是道德劝世艺术美学最热忱的支持者。他在1564年到1584年担任米兰的大主教(Archbishop)。期间彼得扎诺于1572年搬到米兰,正好靠近卡拉瓦乔童年居住的小镇。鲍荣茂集高雅文化和宗教热情于一身。母亲出生于美第奇家族,可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艺术买家。鲍荣茂深受耶稣会士影响,将主教宫殿当成修道院管理。此外,他还写了一本关于宗教艺术的书,积极指导当地艺术家的作品。

鲍荣茂在世期间,活跃在米兰的艺术家中没有任何一位取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他们共同接受宗教复兴所要求的艺术重点:以叙事和戏剧场景为主,而这也成为巴洛克艺术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出现在各地区的教堂里,肯定也促成卡拉瓦乔日后对艺术的兴趣或专业的选择。

尽管受认可的艺术领域有限,但彼得扎诺的作品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他因而绘制了数十幅大型作品。在这些最好的作品中,我们甚至“预见”卡拉瓦乔的“暗色调主义”(Tenebrism)。这种画法主要是为了突显重要人物的特征,透过暗黑色调的背景与物体形成对比。如果不了解卡拉瓦乔在他的作品中完善的美学基础,例如《大卫与歌利亚》(David and Goliath)或《纳西斯》(Narcissus),就很难看懂《花园里的基督》( Christ in the Garden)、《鞭笞基督》( Flagellation)或《安吉莉卡和麦多罗》(Angelica and Medoro)等作品所要呈现的美。

卡拉瓦乔作品《大卫与歌利亚》,1600年创作。油彩、布面。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The Prado Museum, Spain)。(公有领域)

当然,两者的相似性并不代表卡拉瓦乔只是将彼得扎诺的美学原则巧妙地付诸实践。像卡拉瓦乔这样的天才艺术家,绝对足以精湛掌握美学理论和高超技术。还有一点也是肯定的,彼得扎诺为卡拉瓦乔提供基础架构,使他能够完善自己的理解。毫无疑问,彼得扎诺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他的一生也证明,即使扮演平凡画家,也能在伟大的艺术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写文章,包括: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腊中部古城斯泰里斯卫城(Acropolis of Steiris)。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可说是十一世纪拜占庭建筑的瑰宝,公认是希腊拜占庭艺术第二个黄金时代(或称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典范。
  • 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译玫瑰宫)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这座城堡不但拥有精致的建筑特色,其悠久的历史长达400年,还一度是丹麦王室的住所。
  • 《岁朝图》是在新年元日赏玩的图画。它契合时节,又喜庆风雅,从宋代开始深受众家士子喜爱,就此一代一代流行开来。历代都留下许多精品的“岁朝图”“岁朝清供图”。立意清朗,内蕴高雅,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过年增添无限韵味和祥瑞象征!
  • 白厅宫(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毁,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建筑群里最具艺术与代表性的建筑──“国宴厅”(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国宴厅于1622年完工时,白厅宫作为英格兰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纪之久,白厅宫有一千五百多个房间,是英格兰规模最大的世俗建筑群。
  • 哥伦布剧院(the Colón Theatre)以其卓越的声学设计(acoustics),公认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极优的歌剧院之一。剧院以探险家克里斯多福‧哥伦布(西班牙文是Cristóbal Colón)命名,具有不拘一格的建筑元素与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
  • 哥本哈根的阿马林堡宫(Amalienborg)建筑群腹地广阔,18世纪以来一直是丹麦王室的官邸,让人们得以深入了解丹麦王室丰富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 埃克塞特主教座堂(Exeter Cathedral)傲然伫立于英格兰德文郡(Devon)西南的埃克塞特市中心。这座大教堂的历史悠久,自罗马时代延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精致优雅的哥特式建筑吸引着人们想深入了解中世纪的英国。直到今天,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埃克塞特大教堂,依旧是公认的装饰性哥特式建筑(the Decorated Gothic architectural style)(1280─1380年)最佳典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