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的壁垒,似乎无法逾越;人生的命运,看似无法探知。当人陷入梦中时,有时示现另一番天地。清朝时期,有人于梦中看到了七个字“四十一,悲、去、存、喜”。这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超前预告了他和他家人的命运,还有他的身后之事。
有一年,蒋以暄到韦苏州庙(韦苏州为唐代诗人韦应物)祈梦,祈求神明入梦告知一二。那天夜里,蒋以暄于梦中来到一座高门豪宅,豪门的墙上用真草隶篆四种书法,各自书写了一行字。然而,每行只写三个字,而且内容都相同,就是“四十一”。
用真书,即用正楷书写的“四十一”那一行,下面注写了一个“悲”字。草书书写的那一行,下面注写了一个“去”字。而隶书那一行,下面注写了一个“存”字。篆书那一行,下面则注写了一个“喜”字。梦到这里,蒋以暄就醒了。“四十一”那三个字犹如历历在目,只是不解,神明到底向预告他什么。
不久之后,蒋以暄的父亲容斋先生去世了,时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时,人们明白了,原来真书书写的“四十一”和“悲”字,指的是他的父亲在乾隆四十一年去世。真书那一行预言的事,得到了验证。
后来,蒋以暄英年早逝。去世那年,他只有四十一岁。草书那一行“四十一”和“去”又应验了。
蒋以暄生前喜好吟咏,但是很多都已经遗失了。他去世之后,他的友人收集他的遗稿,发现仅存四十一首。到这时,隶书那一行“四十一”和“存”也应验了。
到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年),蒋以暄的胞侄蒋泰阶(1771年─1829年)官居起居注主事,加三级。天子圣恩,降下荣宠,追赠已故的蒋以暄为朝议大夫。然而,这年距离蒋以暄去世已经四十一年了。篆书那一行“喜”同样应验了。
在这则清朝的小故事中,文士到庙里焚香祈梦,向神明诉说心中的愿望。冥冥之中,上天听到了他的祝祷,为他示现了梦境,以真草隶篆四种书法,并以寥寥几个字,分别预告了他和他的家人的命运,甚至他去世之后的身后之事。
梦中,蒋以暄没有看到神明现身,但他通过梦中的时空,看到了神明对他的回应。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传下不少。据《子不语》介绍,于谦祠堂内有一偏殿,是为祈梦殿,每当科举考试前会有士子入庙祈梦。明正德二年(1507年),江南才子唐伯虎曾在九鲤湖祈梦,梦见“仙人赠与其一担墨锭”,此后文思大进。后来唐伯虎在苏州构筑“梦墨亭”纪念此事。祝枝山还为之撰写了《梦墨亭记》。
在现实中,人与另外时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壁垒。然而,当人陷入很深很沉的梦境中,在某种力量或生命的干预下,这道时空的壁垒,似乎又能轻而易举的打破。
在这些故事中,梦境所示的空间存在于何处?是谁在冥冥中注视着人的起心动念?从故事的描绘看,人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关注着人的所思所想,从而给予世人回应。
事据《履园丛话‧丛话二十二‧梦幻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