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系列之四

【曾国藩·乱世自警】功名诽谤如浮云

文/宋宝蓝
曾国藩画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4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前言:瘟疫,兵祸,天灾相继而至。晚清风雨飘摇,灾异不断。身逢乱世,应当随波逐流,浑噩且过?还是砥砺猛进,慧眼警醒?曾国藩感叹身在乱世,实为不幸。面对欺辱、毁谤、功名与诱惑,他战战兢兢遵循传统,勤谨修身。经历千百险阻,不屈不挫,终于乱世中脱颖而出。他立德立言立功,是大清第一位以文臣封武侯,虽位极人臣,功高震主,仍能善始善终。我们撷取曾国藩家书、日记及史稿,从财富观、修身思想、治家智慧、养生之道等不同层面,呈现曾国藩秉承的传统价值,为读者再现遗忘的精华传统。

同治元年(1862年),大清发生瘟疫。染疫的军民大量死亡,尸体顺着河流漂浮而下。由于尸臭弥漫,凡是闻到秽气的人,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人病倒。曾国藩看着河中堆积的尸体,大叹:“诚宇宙之大劫,军行之奇苦也。”意思是这情况真是宇宙天地间的大劫难,行军打仗遇到的奇苦!

除了爆发瘟疫,大清对内与太平天国征战,对外面临诸国列强欺压。曾国藩身在乱世,面对功名和诽谤,他坚持自省修身,时常写信与诸弟共勉。

清军御敌,需要购买大批洋枪。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购买枪炮时,听到有不少人谈论自家兄弟的过失。于是他提醒弟弟们行事应当谨慎,对于外界谈论的是非,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湖北官场对待其季弟曾国葆,也开始有意刁难。曾国藩安慰季弟,当一个人有了名望,是非也会随之而来。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提到了金安清。

金安清也是很有才华的人。清宣宗道光四年(1842年),他在河南治水时,遇到了林则徐。林则徐向吏部写了一封书函,推荐金安清。金安清由此步入仕途。他历任江苏泰州府同知、海安府通判,官至道员(正四品)。太平天国起兵后,金安清加入统帅胜保的大营。咸丰十一年(1861年),金安清担任南北两台筹饷委员,因“藉捐肥己”,一说是因他得罪袁甲三、吴棠两任漕运总督,被革职查办。

金安清等人被弹劾后,官府抄没了金家财产,让金的妻子和儿子在街上站了大半夜。曾国藩说:“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犯下了万分的罪过吗?那是因为名望太大,赏罚也会随之而来。众口悠悠,起初不知道毁谤从何而起,也不知道又如何停止了。有才能的人,痛恨这些毁谤无凭无据,所以悍然不顾,但是毁谤仍旧沸沸扬扬。那些有德之士,害怕这些没有根据的毁谤,低调自抑坚持修德,毁谤则日渐平息。”他希望弟弟们面对毁谤能自抑自修,而不是悍然不顾,我行我素。曾国藩作为兄长,官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时时都在担心会从巅峰摔下来。他纵览古今人物事迹,像他这般有名望有权势的人,能够保全善终者,实在凤毛麟角。他非常担忧,当在自己处于鼎盛时,无法庇护荫福诸弟;日后一旦他摔下来,反而会连累诸弟。所以在书信中,他苦口婆心地劝诫弟弟们,不要在门户之内,兄弟之间计较胜负,反而忘了外患、外界众人的侧目。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清军围攻金陵。曾国荃率军克复了常州、丹阳等多座城,惟独金陵迟迟没有攻下。清廷常年战争,对外又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北京条约》(1861年),国事艰难,军饷缺乏,很多事情进展得都不顺利,各种不堪入耳的非议,接连传到曾国藩的耳中。这一年,京师户部官员上奏折,有意刁难曾国藩。曾国藩心中抑郁难平。同年三月二十五日,他说:“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权力太大。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为打消众人对他的诽谤和猜忌,他拟好了病休奏折,准备自解兵权,回家休养。此时,正是清军围攻太平天国的紧要关头,战事艰难没有结果。金陵没有攻克,江西太平军再起,大清军队需要钜额粮饷,这些重任均由曾国藩负责。倘若曾国藩病休回家,一旦清军因为军饷奇缺引起军队哗变,太平天国反败为胜,清军多年的苦战就会功亏一篑。曾国藩终是没能离开。面对艰难的时局,众人的非议,朝臣的掣肘,曾国藩抑郁成疾,然而他更心疼弟弟,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身心都在煎熬劳苦,所以常写信安慰曾国荃。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原半壁江山。曾国藩与曾国奎等人竭力为大清挽回了局面。同治三年七月,清军攻破金陵,朝廷加封曾国荃为一等伯爵,锡名威毅,赐双眼花翎。加封曾国藩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自大清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此开始。朝野称贺,曾国藩不敢居功,他一如既往行事谨慎,如履薄冰。

曾国荃有功于社稷,但因他行事张扬,招致众人忌恨,还遭到朝臣弹劾。一天,曾国藩阅读邸报,获悉御史佛尔国春上奏朝廷,弹劾曾国荃是肃党成员,应当受到惩治。说起肃党,涉及到一场宫廷政变。当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前,命以肃顺、载垣等八位大臣辅佐同治小皇帝,同时授予两宫太后印玺。顾命大臣拟旨后,要加盖两宫太后掌管的印玺,圣旨才能生效。但两宫太后意在垂帘听政,与辅政大臣不和,于是两太后与恭亲王奕䜣联手发起政变,除掉了辅政大臣,其中载垣、端华在宗人府自尽,肃顺被斩,其他人等发往军台。这就是辛酉政变,也称为祺祥政变。

肃顺是皇室宗亲,此人喜交名流,并采纳他们的建议,受到咸丰帝的信任。然而肃顺恃宠而骄,揽权立威,数次兴起大狱,引起天下民怨;又奏请削减八旗俸饷,引起皇室贵族的怨恨。众人见他临刑,争相向他投掷瓦砾,拍手称快。肃顺生前与两宫太后交恶,御史佛尔国春弹劾曾国荃是肃党,如此诬陷无疑是想置他于死地。后经查实,此为诽谤诬陷,朝廷降谕还曾国荃清白,一场风波就此平息。曾国藩自述:“吾家高爵显宦,为众人所侧目,思之悚栗。”曾家兄弟是当朝达官显贵,一举一动受到众人瞩目,稍有不慎,都会留下弹劾的把柄,曾国藩细思内心感到极度恐惧。

曾国荃四十一岁之际,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曾国藩赠予他十三首组诗。其中第十首是: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节录自《沅圃弟四十一初度》)

诗文大意是说,对于位高权重之人,往往他的左边陈列着钟鼎铭记的功勋,右边则是诽谤他的状书。人间随处变幻莫测,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此起彼伏就像算数上的加减乘除,没有定数。曾国藩建议弟弟要像春秋时期楚国的屠羊说一样,看淡功名,拒绝国君赏赐,谨慎低调地做人。因人间万事就像天上的浮云,最终都会一消而散。

参考资料: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家书
《清史稿》卷387/卷413
《曾文正公年谱》卷九

点阅【曾国藩·乱世自警】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张旭,是盛唐时的书法家。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将他与李白、贺知章等人称为酒中八仙。张旭非常喜欢喝酒,酒醉之后常常狂啸奔走,趁着酒意挥毫作书,或者用头发蘸墨汁书写,世称“张颠”。他的书法奇形怪状,连绵回绕,粗细对比夸张,狂妄奔放,变化莫测,世称“狂草”。文宗皇帝下诏书称裴文舞剑、李白的诗歌与张旭草书并称为三绝。
  • 同治九年,曾国藩迈过了六十岁的门槛,到同治十一年他去世,这三年他也没让自己闲下来,仍旧奉旨办差,清理文件,会见外国使臣,并处理了棘手的天津教案。翻阅这三年他的日记,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他认真地度过了每一天。他生前,其祖父梦到巨蟒降落;他死后,金陵涌现火光异象。生前身后皆有奇异,皆伴瑞兆荣光。
  • 礼仪有其神圣的智慧。它是一种文明的艺术形式,跨越文化和时代,造福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如果得到实践,可以防止我们偏离变成无知粗鲁的凡人,并使我们的意识更接近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领域。
  • 他在书信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诸如治身以不药为药,养生要诀“惩忿窒欲”“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等等。他列举了一些实例,提醒弟弟们保身之道不在于服药多少,而在于修身养德。
  • 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入仕,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此时的他是大清朝廷倚重的大员。家族中不仅曾国藩大权在握,他的弟弟们也相继建功立业,为保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行事仍旧格外谨慎。对待诸弟和子侄,他苦口婆心地督导,要戒掉骄、奢、佚(淫逸)。
  •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五十九岁。宦海涛浪载着暮日扁舟,此起彼伏。曾国藩宛如扁舟上的钓客,独自迎着风浪,沉默地看着茫茫大海。宦海沉浮三十多年,他老了,也累了。为大清力挽狂澜,他倾尽了心力。为国立功、立言、立德,每一项都耗尽了他智慧的极限。他的家人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在每一个领域协助他树起了丰碑。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一封家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子曾纪泽“违逆”父命,发起了全家总动员,千里迢迢去找曾国藩。
  • 同治六年(1867年),沅弟曾国荃写信请求兄长训示,让曾国藩给他一些修身上的建议。因为这一年,曾国荃诸事不顺,剿贼无功被摘去了顶戴,并托病以请假开缺,朝廷同意免除他的职务,他心里着实难堪。
  • 清军常年与太平军战争,导致百姓饥馑,民不安生。面对人间疾苦,曾国藩除了伤叹,别无选择。他不是圣人,只是朝廷的钦差大臣。当战局扭转,清军接连反败为胜,曾国藩总督的军队所到之处,面对黎民涂炭,他无法再袖手旁观,置若罔闻。于是在辖区发放米票,赈济百姓。百姓凭米票换取救济粮。然而当米票回收后,曾国藩发现竟然多了二千三百多张假票。在如此艰难的时局下,地方官员竟敢公开造假,与民夺利。他直叹:“人心之坏,殊可痛恨。”
  • 同治元年(1862年),正值乱世之秋。朝廷对内忙着剿匪,对外屈膝签订辱国条约。曾国藩在宦海浮沉愈久,愈渴望家族平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