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兰花枯萎,一个女婴诞生。从此清朝多了一位才女。仕女争相传诵她的诗稿,她的文采享誉鸡林(韩国庆州)。兰花转世的才女,了结尘缘后,返回天宫。从此民间多了一则痴兰院主的传说。
清朝时期,有一朱姓家族是当地的大族。朱家有座别墅,别墅前的院落是个精致的花园,园中种满了奇花异草。其中有一株姚黄(牡丹名品之一),可称得上是百花中的花魁。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名种兰花。谷姓园丁和他的妻子盆婆一起管理院子,平日负责灌溉、修整花草。每当百花盛开时,常有游人前来赏花,夫妻俩就以卖茶赚些微薄收入。
兰花中,素心者是上品,紫心者稍次,并蒂兰花尤其罕见。别墅里只有一株素心兰,所以朱家十分珍爱。这一年,兰花刚刚开放,馨香奇异胜过往年。一天夜里,紫心兰忽然全都变成了素心兰,而且每株兰花都开成并蒂。但是过了三四天,又都变回原来的模样,不巧那天天候不佳,风很大,兰花凋落满地。盆婆爱花成癖,于是禀告主人,主人也十分心疼和惋惜。
一天夜里,盆婆从邻村饮酒回来,踏着月色经过矮墙,听到别墅里传来女子的说笑声。盆婆好奇地趋前偷看,只见一位披着黄披肩的美妇(姚黄牡丹)倚着大石坐着,一名白衣美女(素心兰)坐在草地上,左右侍立着三四个丫鬟,她们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一时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不一会儿,盆婆忽然能听到她们的对话了。黄帔美妇责备白衣美女故弄玄虚,招惹风神妒嫉。原来白衣美女调皮,帮着姐妹紫心兰换妆,不料竟被风神吹落了。因白衣美女打乱了兰花品种,黄帔美妇担心风神向上天弹劾,将祸及白衣美女。白衣美女听后掩面而泣,最后是不欢而散。
盆婆将所见所闻告诉丈夫,两人都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经常候在墙外,希望弄清事情原委。一天夜里,盆婆正在熬夜织布,忽然听到别墅里传出丝竹声,并伴随着泣别声,赶紧跑过去看,远远地看见黄帔妇手持白玉杯,一边浇灌素心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听她的祝祷,原来素心兰过于炫露自己,被风神上奏弹劾。上天降罚,要把素心兰推入闺秀情痴劫。十六年后,历劫后的她才能证仙果。黄帔妇希望素心兰千万不要迷失本性!妇人含泪走入牡丹丛中,消失不见了。盆婆见状十分震惊,次日将此事禀告朱夫人。巧的是,夫人昨晚生了一个女儿,并且是在梦见兰花后生下的女婴。二人恍然大悟,原来女婴是素心兰投胎,于是取名“纫兰”。
第二年,纫兰的父亲去世了。朱夫人亲自教育四子和二女,教他们读书识字。纫兰天资聪颖,不仅容貌亮丽,而且品性贞静。学习刺绣之余,她喜欢吟诗咏词。朱夫人逢人就夸纫兰,说她是朱家的女学士,赞她是“潇湘入梦,巾帼谪仙”。
有一次,纫兰吟咏秋海棠,自作诗云:“秋雨又秋风,苔阴瘦一丛。如何人不寐,泪洒可怜红。”朱夫人听后很不高兴,觉得女儿写的诗不吉利。于是把她的书籍和纸墨都收走了,从此只督促她专心学习女工。纫兰孝顺,不敢忤逆母亲。不过她仍常常靠着窗户逗玩鹦鹉,卷起湘帘放进归来的燕子,在池水边数那些游鱼,口中常常喃喃有声。如果细细聆听,发现她吟咏的都是绝妙好词。
纫兰天性喜欢兰花,可是每次看到兰花就啼哭不已。别墅里只有一株素心兰,自从纫兰降生后就萎谢了。盆婆一直用竹栏围护着,勤劳地浇灌,希望哪天它再能萌芽开花。
纫兰很早就被许配给成都张太守的小公子。小公子身体赢弱,随其父到了蜀中后,书信联系就此中断了。过了六年,纫兰忽然持斋吃素,早晚叩首礼拜观音像,诵念经卷。其母问她缘由,她只是哭泣不止,也不说原因。
当时正值早春,旭日初升,纫兰拥着绣被不起,一边泪如雨下。朱夫人赶紧过来安抚她,并问她哭泣原因,纫兰呜咽着说,恐怕要永远地辞别母亲,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她希望母亲保重身体,不要过多挂念她。
朱夫人听罢,悲伤地说,这孩子怎么又说不吉利的话呢?纫兰哭着说,昨夜梦见张公子来了,在她面前扔下一株枯兰后,就离开了。她心有灵犀,知道张公子被天府召唤回去了。一个多月后,蜀中传来讣告,公子去世了,朱夫人隐瞒了消息。
这天,纫兰早上起床,对着镜子梳妆,忽然向丫鬟问了几个问题:孟婆来了吗?素心兰活了吗?黄牡丹没事吗?丫鬟一一回答。纫兰笑着说:“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之后,或哭或啼,犹如疯癫。每天夜里,纫兰扶病挑灯,誊写诗稿,集成一函,题名《别鹄吟》。她哭着拜请母亲,请她一定要把诗稿寄到巴蜀,在张郎灵前焚化。
当时,盆婆并不知小姐的事,一天忽然发现凋谢的素心兰已经复活了,且香气更加沁人。这天夜里,她又听到一阵弦管乐声,人马嘈杂声。打开柴门一看,只见灯火灿烂犹如城市,旌旗如云,侍从骑着花骢马,簇拥着一顶彩轿从门外冉冉经过,而轿中美人正是纫兰。
盆婆攀着轿子高喊:“小姐,你要去哪儿?”原来纫兰要去赴诏,作天上的痴兰院主。从此脱离尘世,远离痛苦和烦恼。说罢,车马如飞,转眼就消失了踪迹。
兰花转世的才女留下的诗稿《别鹄吟》,在清朝时,仕女争相传诵。在鸡林(今韩国庆州)也很受重视,有很高的评价。人们欣赏她美妙的文采,却不知她那奇妙的人生经历。人们猜测,她到底是花还是人,能有如此美妙的文采,应当是仙人下凡吧!
事据《夜雨秋灯录》卷五@*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