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璀璨中华文化.茶文化.茶器

【文史】宋朝建盏衬点茶 天价也难得

作者:踏雪飞鸿
宋徽宗《文会图轴》(局部)。(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19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茶人、茶家很注重茶的品味和整体艺术氛围,有形的茶器——茶壶、茶盏等等是茶文化艺术的精华环节,让许许多多醉心茶艺的人爱不释手。回顾一下宋代的茶文化,“茶盏”更是点茶艺术中不能缺失的一环。北宋徽宗年间,精致的“点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这其中,建盏[1]也扮演着画龙点睛的角色。

斗茶游戏伴茶盏美学

采茶季一到,“斗茶”试新茶游戏普及在两宋文人雅士、林下雄豪和市井之间。斗茶是以点茶功夫为底子的茶技与茶艺的完美结合,点出好“茶花”久久咬盏不散是赢得游戏的关键,能衬托茶花的好茶盏,就在饮茶器中一枝独秀。宋徽宗《大观茶论》有关于好茶盏的论述,宋代茶画中也能看到有关茶盏的形貌变化。

两宋的斗茶游戏如何影响茶器的制作与选用美学呢?

按照斗茶比评的要点,点出来的茶花以白色“雪涛”最是上选,故而深色的茶盏最能对比衬托出美好的茶花来;还有茶花越厚、咬盏时间越长越好,那么就要讲究茶盏的宽度和坡度,什么样的茶盏最适宜呢?

《大观茶论》这么说:“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这其中点出了适合于点茶的好茶盏的要点:一是茶盏要深而微宽,才不会在运转茶筅击拂茶花时碍手碍脚的,或是让茶花旋出茶盏外,才能让茶花(茶乳)发立;二是茶盏蓄热性良好的话,可以让茶花发立耐久不散。

茶画中的茶盏

依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点茶斗茶的茶盏,结果是哪一种茶盏胜出呢?我们来看看宋徽宗《文会图》中使用的茶盏。

宋徽宗《文会图》,茶几上备茶的茶盏是青黑色的。(飞鸿踏雪/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宋徽宗非常好茶,撰写了《大观茶论》,讲究茶学,倡导茶艺,在宫中君臣聚会中,常举行茶宴,亲手点茶,带动宋朝的点茶文化达到高峰。《延福宫曲宴记》就描述徽宗时一场宫廷茶事: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学士曲宴于延福宫。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面,如踈星淡月。”

宋徽宗本人的《文会图》留下宋朝君臣乐茶的佐证。这里来看本文的主角儿——茶盏,我们看到作茶的茶几上摆的茶盏是青黑色的,这是主人——宋徽宗爱尚的最适于赏雪涛茶花的茶盏。为何用黑釉盏?这茶盏出于何名?

《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这里说的青黑色(也称绀色)、玉兔毫条纹的青黑茶盏就是“建盏”──建州(福建)建窑的茶器。

建盏 宋代茶盏的代表

宋徽宗为何投给“建盏”最炽热的眼光?就在于建盏“燠发茶采色”,它厚厚的盏壁蓄热佳容易发茶,青黑色能够突衬茶花的颜色。清代朱琰《陶说·卷五·说器中》说明:“宋人又尚建安黑盏(*建盏),不取白者,大抵宜于斗试耳(*适宜斗茶,容易试出水脚浮现的时间)。”

北宋的贡茶区北苑在建州,建窑也在建州,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宋朝的斗茶时尚,就以建州的茶文化为核心发展出来。 建窑的建盏是专为斗茶的技艺设计出来的茶盏。建盏和斗茶文化相牵相系,共同写下北宋鼎盛的斗茶史。

建盏是宋代茶盏的代表,也是宋代烧制最多的茶盏,从民间、官府到皇室御用都有它的身影。在现代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不少带有“供御”、“进盏”(“进盏”)和“官”字的碗底款标,也有佛、道教界或隐士使用的款识,它们佐证了宋代点茶文化深入宫中、民间和界外修行人的生活中。

建盏神品窑变盏  美结瞬间  妙在天成

以现代人的语言来说,以黑釉为基底的建盏是宋代最知名的“斗茶神器”。黑釉建盏朴实无华,美在自然,还有一些窑变盏,瞬间凝结的窑变纹路,妙在天成,受到注目。这些建盏的窑变盏天然秀出的风采,和宋代崇尚自然美学的宇宙观相契合,紧紧吸引着茶家、文人雅士的艺术心灵。

兔毫盏

北宋斗茶文化中最知名的“斗茶神器”——建盏。本盏是黑釉底的“兔毫盏”(全高6.5公分 口径11.5公分)。(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徽宗说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指窑变的“兔毫盏”,它是在青黑的釉彩上展现出兔毫一般千丝万缕的柔丝纹,更像是十方迸射的灵光,凝冻于瞬间,成为永恒的神采。兔毫的颜色以棕兔毫较多,还有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等;兔毫纹从盏口纵贯整个盏壁,直达盏底是其中的珍品 。

鹧鸪斑

建盏除了兔毫盏,还有盛名的“鹧鸪斑”,也称“滴珠”,日本称“油滴天目”(看→),形容建盏烧制过程中窑变产出密集的白色滴珠状、油滴状的斑纹,宛如鹧鸪胸羽的斑点。清人程哲《窑器说》:“滴珠大者真”。这是烧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毫变盏”,不是二次加工制造的,个个都是唯一的,带着天然本色。如果放大来看,一个滴珠宛然是一个世界,一个又一个攒集的世界形成无穷无尽的宇宙天体一般。现有传世品非常稀少。[2]

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有类似的鹧鸪斑,但不是建窑的鹧鸪斑茶盏。(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从建盏开始产造的时代,毫变盏的鹧鸪斑就是被追捧的珍品。宋朝当时茶家、文人雅士间爱好变窑茶盏的时尚,反映了当代崇尚自然、天然的美学眼光:

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北宋初年 陶榖《清异录》)

“鹧鸪斑”之名,载着它美妙天成的风采,从宋代以来一直在诗词中流连,显现了它秀出的艺术风韵。例如名词人秦观这么唱: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看那人小心翼翼捧着建盏盛着的茶乳,在轻巧合节的一举一动中,生活的杂质都析离了,只留下纤美和茶香。

曜变盏

建盏还有一种珍稀极品的窑变盏,日本称“曜变盏”,可惜目前在中土、在台湾都没有存留了。在南宋时从日本入中土的禅僧带回去的“曜变盏”,至今完好流传下来三个,都被指定为国宝级的宝物。“曜变盏”是黑釉窑变后的异彩奇珍,茶盏上凝结了不规则的圆圈纹彩,耀如天宇中的群星,其周围焕发出星辰般的幽光,尤其在光线的照射下,可能幻化出金银蓝等多彩光芒。日本16世纪的古籍,介绍收藏鉴赏中国绘画艺品的专书——《君台观左右帐记》描述“曜变”是“建盏内无上之品”。

(看→

建盏的“毫变盏”稀有,美在自然天成的奇趣,妙在可遇不可求的变化 。淡淡然黑釉中一瞬间停驻的绚烂带给人惊喜,凝视绚烂幽光,若浮现于玄冥之表、又归于虚无中,留给生命慧悟的时空。建盏,留下北宋末到南宋初期饮茶美学的一道千变万化的霞光。

后话

“建盏”到底风光多少年?清代以来,在建窑窑址就发现了兔毫盏,其底部刻印着“供御”、“进盏”字样。1960年,建窑卢花坪窑址发掘出许多刻有“供御”、“进盏”的盏底残片、垫片(烧制时用),进一步证实“建盏”在宋朝进贡皇帝御用的事实。以“盏”替代“盏”字,表示了这些陶土烧出来的茶盏,如同玉璧一般珍贵。这些“供御”、“进盏”字样的残片,和带着铭文的出土器物,从北宋中晚期到南宋中晚期的窑址中都有发现。

可惜,建盏的技艺已经失传好几百年,为何会失传呢?耐人寻味!可能一代有一代配享的美,那一代人思想中的敬意、文化的高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上天才会展开那一层次的美给人欣赏吧!宋代人对斗茶游戏、对点茶的热诚与诚敬,精神高度上达天视,所以就配享了建盏的美。

如今,斗茶文化留下历史余味附在少数流传的建盏上让人回味,唤起人们的追想……中华民族的茶,有着这么丰沛的自然美酝,让人一窥自然天成的绚烂美妙,唤起人敬天的心。

注释

[1]“建窑”是中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清代《景德镇陶录.卷七》:建窑“古建州窑也,出宋代,为今之建宁府建阳县,始于建安后迁建阳”。古建窑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

[2] 2016年秋天,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曾拍出一只南宋“油滴天目”,一千多万美金的成交创历史天价(相当接近4亿台币,8000万人民币)!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从茶画中,可以看到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盛放”的朵朵芳葩;更有趣的是古代茶画也可说是茶史的“别传”。茶画写真纪录了茶文化,让我们能在趣味中去认识古代的茶文化。先来认识唐代之前和唐代的茶文化。
  • “斗茶”怎么斗?从茶画中,可以看到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盛放”的朵朵芳葩;从宋代茶画中,一起来认识宋代的斗茶文化,品味其中高标的饮茶美学。
  • 六大传统茶叶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泡制它们?通过了解茶叶和泡茶的艺术,你可以发现这六种茶叶背后都有各自的魅力,并品味这些已流传数世纪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间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无需茶席的布置、无需服饰的搭配、无需佐以什么音乐。茶的冲泡与供奉已表现了看得到的美感与境界,茶的品饮已表现了看不到的香、味与茶性的美感与境界。
  • 茶事走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备的境地。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的里程碑,洋洋大观,丰富的内涵为人津津乐道,也为今人所继承。
  • 品好茶、云南特色茶俗“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好茶、好品味,讲究身心三回味。从品茶说人生!三道茶,蕴味无尽;茶水里,碗转苦甜合五味,吃苦励志!藏味深长!
  • 踏青寻茶,嘉义高山茶园依傍着层叠山峦,长年山岚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好天气之时,阳光云影交错,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绵延弯曲的山坡上,满山遍野的茶树丛碧绿耀眼。
  • 谁将“白露”和“明月”合亲?那不就是“白露茶”吗!白露清润的茶,喉韵和润解秋燥,和四月清明采得的黄金芽,各拥春秋。唐人毛文锡《茶谱》也称赞白露,味美而淸。茶神陆羽的人生之《歌》实践了茶的精神文化,不羡世间物,就醉心于茶水。竟陵西江一水,淡淡清清,连系了他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