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文化承传久远
艾草,也叫做五月艾、灸草、白叶蒿……叫法很多。艾草是好食材,也是医病良药。艾草的多种功能中国人早知道,“艾”的丰富内涵超乎人们的想像!最古早的中国诗篇中,就有采艾的歌谣,显然,在中国利用艾草的文化承传久远。
诗经中有诗传史,《诗‧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由此来看,艾草在古代很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食蔬来源呢,在史书《春秋穀梁传》中就以“艾”表示作物的收获:“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庄公二十八年)
艾 文化内涵丰富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叶子呈现羽状分裂形状。“艾”的内涵非常丰富,矮小的艾草在中国文化中却树立了伟岸的身影,平凡中展现卓然的不凡。从“艾”的字义中也可以探寻到中国文化的多元趣味。
“艾”有“老”、人生半百的意义。“艾人”具有人生的历练,所以达到了这个门槛,才可以把政治要务托付给他呀,《礼记‧曲礼》就这么说:“五十曰艾,服官政。”
“艾”本具有老、历的意思(《尔雅》);长者人生阅历丰富,古来,东齐、鲁、卫一带,都尊老谓之“艾人”(《扬子‧方言》)。
古人说“色如艾”,就是说头发苍白的意思。然而,艾又具有“相”、“美好”的意思,例如《孟子》以“少艾”表示姿容美好:“知好色则慕少艾”。
艾草 端午节的五瑞之一
黄历五月五日是端午,古人称“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端午节又叫“天中节”。此时溽暑湿热驱动了毒虫。古人智慧地利用纯天然又经济环保的“天中五瑞”以克制天中“五毒”毒虫──蜈蚣、蛇、蝎、蟾蜍、蜘蛛或壁虎。“天中五瑞”中就有艾草这一株。
“天中五瑞”包括艾草、菖蒲、石榴、蒜头和龙船花等五种植物,具有浓烈的“香气”或药效,可以驱除溽暑毒害。端午节采用艾草、菖蒲,有地方再加蒜头,扎成束悬挂于大门口或挂于屋檐下,祓除毒害瘟疫。用干艾草泡水薰蒸可以消毒止痒。
南北朝时代已经有悬挂艾草驱虫害邪毒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记载民间的端午习俗,“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当时,最爱的是人形的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就是这样的表现。
唐代时,也以端午节为采艾草的最好时辰,李商隐诗《为安平公赴兖海在道进贺端午马状》中就有“伏以浴兰令节,采艾嘉辰”的叙述。
艾草保健治病良方
在中国使用艾草作为治病、保健良方也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了。艾引申有“治”、有“止”的意思。《本草纲目‧草之四》:医家用(艾)灸百病,故曰灸草。《康熙字典》引《急就篇注》:艾,一名医草。
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之灸,就是指灸治法,又称灸灼法,所用的艾粒、艾条,就是以艾草为原料。灸治法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还能使人变美,这是中国第一位针灸学家鲍姑留下的医案。
艾草灸神医 鲍姑史留名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是史载中第一位用艾叶治病的神医,也是中国四大女医之一。鲍姑出生在一个修行世家,修道、医疗的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是南海太守鲍靓,字太玄,具有仙缘,隐迹潜遁,熟习天文、河图、洛书等等学问和医术,也能占卜未来。据《晋书‧列传六十五》记载,鲍姑的父亲有前世记忆,而且曾见仙人阴君,传授他道诀,死时百余岁。
鲍姑的丈夫是才章富赡、不羡慕荣利的“抱朴子”葛洪(字稚川),是她父亲给配的婚,两人都承传了鲍靓的修行之道和医术,志同道合,成了医仙眷侣,隐居岭南罗浮,一起在人间修行、精进,并且综练医术救人。
鲍姑妙手艾灸回春
鲍姑云游穿梭在岭南的高山谿壑川涧,足迹遍及隐居地的罗浮山还有南海、番禹诸县,她采药制药,在岭南一带救人无数。鲍姑对艾草特具慧眼,自学独创艾灸的绝学。
传说她在越秀山山脚下发现了红脚艾,薰干后制成艾绒条,薰灸治疗可以使人体上赘疣脱落,妙手到,春回头。相传她有一天经过河边,偶遇一个抽泣不止的年轻女子。鲍姑趋前一看,发现女子脸颊上生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怵目惊心。
女子向鲍姑哭诉,因为赘瘤而被乡亲们鄙视,婚事也一拖再拖,一想到此,就顾影心伤。此刻,这位女子还不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位菩萨心肠的神医。鲍姑立刻为她作薰艾治疗,不片刻,一位美貌女子脱胎重生。经过艾草灸治后,少女脸上的赘瘤竟然全部脱落,光洁的脸好像婴儿新生的肌肤,蜕变后的少女也获得了重生。
鲍姑艾令人仰怀
鲍姑行医善举救人无数,遍传岭南。当地人感念她的恩德,将她特制的艾药尊称为“鲍姑艾”,也为她建造祠堂供养。清末民初丘逢甲一首《鲍姑祠》,描述依山傍海鲍姑祠的盛况:“满目江山海气阴,鲍姑祠畔客登临”。
在番禺县(今广州市北)留有一口鲍姑井,是鲍姑汲甘泉制药之处,《嘉庆一统志‧广州府一‧山川》记载:“鲍姑井,在番禺县北越秀山之西……相传晋鲍靓女葛洪妻所汲处”。
鲍姑、南海艾助人保健、救人疾病流传久远,在诗中也多有记述,明代徐渭有诗为吟:
壶公壶对火珠山,寿酒年年菊正团。
近得鲍姑南海艾,火珠山作水晶丸。
昔日,越秀山仙风悠悠,鲍姑井甘泉涤荡几多人,鲍姑艾到如今仍然令人怀念。
民国元年丘逢甲的诗吟诵:
谁与鲍姑寄芳讯?满天香雪鹤归来。
艾草,人知道它以“草”为名,其实,艾草的花似香雪,几多朵、重重朵,都寄予鲍姑的慈颜。艾草花,花向仙山依旧开;鲍仙姑,似曾相识鹤归来!
@*#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