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家藏宝石尚不知 明真相后他觉得更应该这么做

作者:李耘

李笑平继承了父辈为人真诚、厚道的优良传统,总是行善事,给人以无私的帮助,收获了许多真心朋友;他的企业以质量信誉优先,完成的工程质量高,所以,愿意与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工程订单也不断增长,企业效益越来越好。

一天,一个体商店老板张华来访,希望能成为李笑平公司供货商。正好李笑平公司也需要更多货源,所以,他们很快达成协议,共谋发展。李笑平还说,将来企业增加新的项目后,如果张华愿意,可以来公司任职。

发现宝玉

与张华同来的还有他的表弟曾新,是位玉雕师。他曾在武汉古玩市场开一间玉器店。后来,浙江杭州为开发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zhǔ)传统玉文化,特以优惠条件聘请他到余杭发展。浙江经济活力比内地大,玉石需求量也大,所以近些年曾新也得到很大发展,雕刻鉴赏水平也达到了国内同行最高水平。

这样,他们很自然地谈到玉器文化及鉴赏等话题。曾新说,中国过去的人都爱玉,有“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不仅爱玉,连谈起玉来也都是美进了骨子里。如玉润珠圆、玉女香车、玉树临风等。

李笑平告诉他,自己家里有一块石头,由于对玉石没有研究,看上去那块石头也没有特别之处,也就没当回事,只是把它当作普通的石头放在柜子里。

曾新暗想,好玉石就是一些专业人士有时都分不清,一般人哪里会知道。历史上不是有和氏璧的故事吗?当年卞和本是琢玉能手,有一天,他意外发现一块石头,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其实是块好玉。他把玉献给国王,结果被人认为是普通石头,先后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后来证实那确实是一块宝玉

李笑平将用一块布包着的石头从柜子里拿出来,曾新一看,顿时惊的目瞪口呆,这确实是一块上等的好玉。这么大一块,按当时的市价,最低也达500万人民币(相当于2300万新台币),稍加加工,价值不可估量。他忙问石头从何而来?李笑平就讲了这块石头不同寻常的来历。

宝石不同寻常的来源

原来,在中国对日抗战时期,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幼儿,据说是他们家一亲戚,他们称为姨奶奶。她先生是国民党高官,因为抗战不能把他们带在身边,她就带着幼儿逃难寄居在他们家。

1949年,国民党撤离大陆,本来是让她带着儿子到广州与先生汇合后一起到台湾,无奈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她带着幼儿赶到广州时,她先生已经随部队离开广州去了台湾,她只好带着儿子辗转回到老家。

1949年以后,姨奶奶因是国民党家属,饱受摧残,儿子受尽歧视。十年浩劫期间,姨奶奶及其儿子再次被打成黑五类人物,经常被当地人以反动派后代批斗。好在李笑平的爷爷、父亲生性善良,对这母子俩给予了很多关照和保护。因他们属于贫农,被共产党归于所谓的政治上可靠,在当地说话还有一定的分量,才让母子俩少受很多皮肉之苦。

后来,姨奶奶一病不起,临终前把这块石头交给李笑平的父亲,一来感谢他们的关照,二来希望他帮助他的儿子。但她话没说完就咽气了。她儿子后来在李笑平的父亲等亲戚帮助下,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小孩。没多久夫妻先后也因病离世。他们在世时也没有什么财产,去世时交代遗物全部给李笑平的父亲。

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后,李笑平并没有显得特别兴奋,而是想自己凭什么得到它?全是因为父辈与人为善,种善因结善果,是对姨奶奶的照顾才有这样的结果。

责任编辑:陈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