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狗何以保存至今

容干

人气 16
标签:

题记:雷州石狗民俗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雷州石狗最早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历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呈祥灵物、保护神的发展过程……这与雷州先民的生活习性和精神信仰有关。雷州石狗系以雷州半岛当地所产的玄武岩石雕刻而成,其雕工粗犷,纹饰简练,造型古朴,形态各异;雷州石狗盛行城乡,通常镇守村头、巷口、河旁、庙侧,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研究雷州半岛古代民俗、民族融合、雕刻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现广东省雷州市建有雷州石狗博物馆。

雷州石狗何以保存至今

雷州石狗太幸运了!至今散布于雷州民间各个年代的石狗仍有上万只。几乎每个村庄里的老人都能讲上一段关于石狗的轶闻。从远古的蛮荒年代走来的雷州石狗,没有故事是无法想像的。正是这些古老的传说让游客的旅程变得兴奋而新奇:石狗祈雨、石狗惩凶、石狗医病、石狗显灵救灾……在回味无穷的同时,人们总不免有点遗憾:真好!可惜故事离我们太远了,雷州石狗还有没有当代传奇发生呢?……我不是考古学家,无法考究石狗的演变历史和民俗价值,但我知道石狗是不谙也不屑于人间的熙攘的,不平静的倒是人们热衷探奇的眼波,喜欢究底的心海。

其实,小时候的我是怕石狗的。刚上学时,正是“文革”结束前后,百废待兴的年月。我在小镇一所小学就读,同学中不少来自附近村庄。班上有个沉默寡言的男生,一次有同学骂他是“石狗见嫜流眼泪”(嫜:雷州方言指姑娘或成年女性),平时懦弱的他竟然像一头暴怒的狮子,一扑而上揪住人家又踢又打又嚎,失常得吓人。从此我就知道石狗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拿它来作比喻不会那么伤人。还有一次,一个顽皮透顶的同学不知从村子哪个旯旮捡到一尊小石狗,30多厘米高,灰不溜秋,雕工粗犷,面目怪模怪样,似乎在呲牙邪笑。他悄悄带回班里。临上课前,他冷不丁地将石狗“亮相”到讲台上。啊呀!仿佛妖魔横空出世,同学们一阵惊叫,纷纷夺门而出作鸟兽散。此时,年轻的女教师也战战兢兢呆立一旁,不知所措。

我们怕那尊小小的石狗是有道理的。那时,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不太清楚石狗是用来做什么的,但懵懂的脑子里还是有一个大致概念:石狗是受香火供奉的。承受香火的东西又总是跟神庙、神像、神位、神阁扯在一起的,而庙里的这些东西是要统统被扫除打倒,再踏上一万只脚的。既是被人们挥舞着旗子,声嘶力竭呼喊着口号“横扫”“砸烂”“批臭”的东西,那肯定是可怕至极!

从小我就对石狗没什么好印象,直至若干年后石狗堂而皇之地进了城,像天下已定,征尘洗尽的将士奉旨重归另类生活;也像大幕已谢,梨园风流挥霍殆尽的角色洒泪退隐。这样,我方有了心思好好打量和思量起石狗来。

那时,雷州石狗无疑属于“四旧”之列,为“革命”的群众所鄙薄、遗弃、批判。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雷州石狗能够如此大规模地幸存下来,实属奇迹!细究之下,当有三个原因:
首先,销毁石狗费工费时。雷州石狗通常僻居村头巷角,荒郊野地,庙旁、河边、坟前均为其安身立命之地,远不似庙堂端坐的神像那般崭露头角,也不类做工精细的雕塑道貌岸然,它大多丑陋而笨重,线条简单,因而显得低调;自古以来,富人穷人都奉祀礼拜过它,在阶级斗争中,难以利用来搞垮对手,不易派上实质性用场;有的石狗虽然体积小,石料俗贱,多为半岛常见玄武岩石,但毕竟也是硬物,不理踩它,权当是石头一块;砸碎它,是石头多块,还费不少力气,干脆就遗弃它算了。革命的风暴讲求痛快淋漓,大锤敲石狗,总比不上大刀大斧去砍劈花里花哨的木雕家俱、精巧艳丽的砖雕灰塑、雕梁画栋的古宅大院来得痛快而彻底,犯不上跟一堆又硬又臭的石头较真劲。

其次,惧怕石狗神灵报复。石狗民俗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雷州民间备受顶礼膜拜、香火熏陶、茶酒供奉,经历大小祀祭,长此以往无疑受了灵气,有了神力。在农村,谁不听过几个关于石狗的骇人传闻?既然它能够驱邪镇魔,保境安民,当然也能降祸于人的。崇尚造反有理的人们最终还是对本土神灵存了一点“怕心”,不敢造次,姑且任由石狗灰头土脸傻乎乎地呆在村头巷口,纤陌河边,让猛烈的太阳、摧朽的台风、无情的暴雨代替“革命小将”去狠狠惩罚那旧时代的“残渣”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再者,斗争重点在于整人,这比整狗更能刺激神经。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危险主要来自“亡我之心不死”“妄图复辟”的阶级敌人,“革命”群众忙着在厂矿、学校、城市、乡村揪阶级敌人,忙着拉帮派,搞黑材料,开批判会,重点一时难以转移,实在无暇顾及一味沉默、冷眼看人间的可怜石狗。所以雷州石狗普遍得以保命。

当然,雷州石狗也有难逃厄运的。像老辈人念念不忘的雷城北门大石狗。它造于明代,连基座通高2.5米、2吨来重,雄赴赴昂立于大新街古驿道边,背倚北门护城河,南望脚下石板街遥指的天南驿道。它阅尽古城数百年沧桑,目睹了无数显达宦海沉浮的匆匆步履,迎送了古石板道上一缕又一缕晨光夕照。大石狗“文革”中被毁于一旦,或许是过于显赫的缘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文革”后,大石狗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一个时代挥之不去的特征。于是,古城的人们又重刻了一个大石狗置于原地,多少弥补了回忆里的残缺。

那年月,石狗是令人厌恶的,它不会帮“抓革命,促生产”的人们多打三五斗粮食,有人看到它就想呕;而另一方面,乡下总有人偷偷摸摸避开人,提些茶酒、熟蕃薯之类的简单物品来孝敬石狗。点柱香,拜一拜,祈个福,悄悄走人。世道变故纷纷,政治风云激荡,诸多禁区,诸多戒备,诸多困惑。当最高指示成为标准答案后,一切反倒变得没有答案。朴实而茫然的老百姓依照自己的方式诠释不了这变幻的世界,只好另辟蹊径,从祖祖辈辈遗存的民俗里捅出了一扇小窗吸吸空气,不管它是浊还是清。反正他们感到,假若缺了它那真的就要窒息死去。这是雷州的父老乡亲在特殊的年月里所进行的最少风险,而最令心灵受益的特殊的维权活动。

多少命运的小舟无奈地颠簸在大运动的波峰浪谷,即使如此,大多数雷州石狗仍然有幸沾濡人间烟火,守望着炊烟袅袅的稻田和村庄。

雷州石狗没有当代传奇。这应当是值得额手相庆的好事。我希望它将来也不会有。我确信,一个心态平和、安居乐业、充满自信的民族,一个政通人和、遵循正常发展规律的国度,是不会也不须仰仗于石狗的显圣显灵的。这样的国度、这样的人民想必不会轻易将精神的痛苦、生存的困厄、发展的艰辛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想像的磨难,寄托于灵异事物的“开启”和帮助,恐惧于自己所造的一切偶像。一个心态平和的民族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他不会因为热爱柔情的光芒而一心想把太阳扯到地球的怀里,他也不会神魂颠倒地抓起地球当足球来练习“射门”,搞得自然界伤痕累累。

一个文明、富足、知礼的社会,老百姓一定会更加乐天知命,常持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的信仰会比对雷州石狗的膜拜积极得多,内涵丰富得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雷州石狗永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吧!人们尽管去赏玩,去评点,去揣测石狗沧桑脸容后的奇闻轶事,变迁轨迹,而心地没有一丝阴影,洒满的是和平安谧的灿烂阳光。这将是人民的福份。相反地,当雷州石狗的当代传奇飞短流长,如影随形地出没于大街小巷,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有点问题了。想想吧,一群衣冠楚楚的男女、满脸戾气的商人、心怀叵测的政客,都站在一尊尊石狗雕像前合十祈祷……

如此这般,将多么可怕!借用一句古语:自心生魔,相由心生。人们没有了正信正念,恶报不断,其时灵异小术流行,旁门左道无阻。你说这石狗还可爱吗?你能不说社会已失去了和谐和爱心吗?

雷州石狗没有当代传奇,不是它不灵验,是由于它一年年地越来越难以看到人们心中的不平,或许人们的祈祷有了新的途径吧。所以它平静。

因此,雷州石狗没有当代传奇,绝不是什么遗憾!@

相关新闻
奇特生活.奇风异俗
中国奇风异俗的饮食
中国奇风异俗的饮食——东乡族
禁忌异域 介绍各国的奇风异俗
最热视频
【秦鹏观察】民间吁查李克强死因 护士长揭内幕
【新闻大破解】台湾下任总统将遇中俄百年变局
【新闻大家谈】十月惊奇 美新议长超所有人预期
【人物真相】刘振立 浪尖上的中共防长热门人选
【舞蹈三剑客】家庭互动差很大?亚洲父母 vs 西方父母
【飞天大学学生娱乐作品】灯火如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