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贞观政要》选读(二)

陆志仝
font print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在《贞观政要》书中,唐太宗与魏徵之间的政论对答记载最多,而且魏徵的几篇奏疏亦被历代的文史学家所称道。因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一下魏徵。

魏徵(公元580-643年),字玄成,钜鹿曲城(今河北晋州)人,自幼丧失父母,家境贫寒,喜爱读书,涉猎甚广,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武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郡丞元宝藏举兵归降李密,召魏徵掌管书记一职。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失败后,魏徵随其入关降唐,但久未被录用。次年,魏徵自请安抚山东,诏准后,被授秘书丞。魏徵乘驿马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勣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徵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徵回到长安,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召为太子洗马(侍从官)。

玄武门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由于早就听说魏徵的胆识和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并经常召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太宗皇帝曾抚慰魏徵说:“你所举谏的事情前后二百多件,都很符合我的心意,要不是你有一片报国之心,怎么能做到这样呢。”贞观三年,魏徵被升为秘书监。贞观七年,魏徵代替王珪担任侍中,后封为郑国公。

贞观十二年,因为皇孙诞生,太宗大宴群臣。太宗很高兴的对群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艰险的,以房玄龄的功劳最大,没有人比得上。贞观以后,全心全意,竭尽忠诚,辅佐朝政,使我能成就今日的功业,被天下人所称颂的,就只有魏徵一个人了。古代的名臣,怎能超过他们呢!”于是,太宗亲手解下身上的佩刀,分别赐给魏徵和房玄龄。

贞观十七年,魏徵被任命为太子太师,仍然主持门下省事务。同年,魏徵得了急病;由于魏徵住的宅院内原来没有正堂屋,太宗当时本打算建造一个小宫殿,于是就下令停建小宫殿,用这些建筑材料为魏徵盖正堂屋,五天就竣工了。太宗还赐给魏徵布被和素色的褥子,以顺应他朴素的生活习惯。过了几天,魏徵就去世了。太宗亲自到魏徵灵堂恸哭,追封他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还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在石碑上。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向唐太宗上书说:

依臣看来,自古以来不论是承受天命取得天下的开国君主,还是继承帝位恪守先帝法令的国君,他们驾驭英才,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美德能与天地比配,自己的贤明能与日月争辉;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昌盛,百代不衰;帝位能长久传下去。然而,能够善终的很少;而失败、灭亡的事例却一个又一个,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遵循当国君的原则。隋朝灭亡的教训不远,可以作为借鉴。

以前的隋朝,统一天下,兵强马壮,三十多年来,声势远播万里,威震四方。有朝一日覆亡后,一切全为他人所有。那个隋炀帝难道不愿意天下安定,国运久长,而故意要施行夏桀那样的暴政,自取灭亡吗?他是倚仗当时国家的富强,不考虑后患;驱使天下百姓顺从他的奢欲,收罗天下的金银财宝来供自己挥霍,征选全国的美女,贪求远方的奇珍异宝。宫殿花园一定要装饰华丽,楼台亭榭一定要高大宏伟。随意征发徭役,战事无休无止。隋炀帝外表威严持重,内心却狠毒猜忌,奸佞小人肯定能从中得到好处,而忠心正直的人却难保性命。上下相互蒙蔽,君臣之间日渐疏远,民不聊生,国家四分五裂。其结果是堂堂的一国之君,却死于普通人手中,子孙后代亦被杀绝,被天下人耻笑,这难道不是令人痛心的教训吗!

有德才的人能顺应时机,拯救国民于危难之时,将倾覆的国家秩序从新归正,让国民从新重视礼义廉耻这四条立国之本。这样,使远近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不用一年时间就能达到。甚至是废除各种刑罚,以德化民,也不用百年时间。如今,宫殿阁观,楼台亭榭,都已经拥有了;奇珍异宝,也都收藏了;宫中的美女,全部都侍奉在君王身边;天底下的人,都是君王的臣子和奴婢。如果君臣们能借鉴隋朝灭亡的原因,珍惜大唐创世之艰难,时常保持谨慎,即使是受到他人的称赞,也不要沾沾自喜。从商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阿房宫宽广的宫殿群被烧毁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居住在宏伟的宫殿时能有危机感,而居住在简陋的宫室里能安之若素,那么就能够与天地神灵沟通,使国家达到无为而治,这是以德治国的最好方法。

如果不毁掉既成的东西,仍然保持它旧有的面貌,免除一些劳民伤财的举措,不急的事务再三精简。即使简陋的房屋与华丽的宫殿并存、玉石栏杆与土台阶相间也不计较,使百姓心甘情愿的效力,又不让他们过于疲劳;经常想到自己居住的安逸,他人劳作的辛苦;让普天下的百姓以是本朝的子民为荣,苍生景仰君主教化的美德而顺应各自善良的本性,这是以德治国的中等境界。

如果国君以圣王自居却不思为善,做事情不慎重考虑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认为有上天的旨意可以倚仗,忽视了勤俭节约,追求铺张和奢华,所有建筑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并从新装饰宫殿亭榭。其它的事情也依此类推,不思自制和满足,老百姓看不到君主的美德,只听到无休止的服劳役的消息,这样治理国家是最不好的。就好比是背着柴草去救火,舀起开水再倒回锅里来制止沸腾,用暴政来代替乱世,与原来的混乱如出一辙,其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后世子孙又将如何看待!

如果国君没有好的德行可观,老百姓就会怨恨;老百姓都怨恨了,那么天神也会震怒,天神震怒了灾害就会发生;灾害发生了,就会引起祸乱,祸乱一旦兴起,要保全身家性命和美名就很难了。开国的君主顺天命而改朝换代之后,帝业将兴隆七百年,并把江山长久的传给子孙后代。帝王的基业开创艰难,可是失去却很容易,怎么能不认真思考啊!

评讲:魏徵在这篇奏疏中谈到了“知足”和“知止”的话题,也论述了一位国君如果“不知止足”将会产生的后果。而笔者认为,魏徵在文中特别提到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四维”学说,是含有深意的。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管仲认为四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并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也就是说一个朝代或政权,如果不讲礼、义、廉、耻,那么这个朝代或政权就要灭亡。从魏徵所举的事例中我们也可看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暴君都是因为丧失了礼、义、廉、耻而灭亡的。

“礼”的含意是很广的,中国古代以《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自古以来,人们把“礼”看的很重。而在《仪礼》及《礼记》中都有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祭祀”方面的规定。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把“尊天地,敬神灵”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一个政权胆敢把神说成是迷信,甚至要战天斗地,那么这样的政权已经是无“礼”可言了。

“义”是指正义;道德、合宜的行为或道理。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从孟子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明白作为一个人应“舍生取义”的道理。那么,从大的方面来看,一个政权如果为了‘维护’其统治,不惜残害成千上万无辜善良的老百姓,这样的政权是不是与“义”背道而驰了呢?

“廉”是指廉洁方正,有节操、不苟取。“耻”是指做人做事要有知耻之心。这方面的例子笔者不想多举,只想问问读者,从古至今,最不要“廉耻”的朝代或政府是哪个?最不要“廉耻”的官员最多的政府又是哪个?

一个丧失了礼、义、廉、耻的政权是必定要灭亡的,而且必将遗臭万年。

摘自 正见文章://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8/3/45102.html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大臣们说:“当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如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国君自身的欲望,就好比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来充饥,肚子虽填饱,人却死了。...
  • 当古老的《易经》与现代遗传学相遇,会揭示怎样的生命真相?现代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阴阳,原来也体现在这里……
  •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个可怕的事情:“曷劳落迦城”的毁灭。古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北方有一个名叫曷劳落迦的城邦。在佛离世后,凌空飞来一尊佛像,降落在曷劳落迦城……
  • 舜对禹说:“请你也对我提些建议吧。”禹鞠躬作揖说:“帝啊,您在上位,皋陶陈谋在下,这样就已经非常完美了,我还有什么建议可提呢?我只想每天认真把事做好。”皋陶故意向禹问说:“怎样才是认真做事呢?”
  • 舜二十岁就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就被尧所重用他,五十岁时他代行天子之事,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舜取代帝尧登上皇位。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他不顾年老之躯,到南方巡狩,竟死于苍梧郊区。舜被葬在长江南方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帮助,称他们叫做“八恺”。高辛氏有八个好儿子,当时人们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能继续前人的善行,不曾损毁过他们的名誉。在尧的时候,尧却没有任用他们。舜的时候,开始重用八恺的后人,使他们主持地政,开发各地适合生长的农作物,结果,没有一处不是丰收的。舜又重用八元的后人,使他们在四方到处宣扬五种伦理思想,于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和社会一片祥和融洽。
  • 四方诸侯领袖举鲧治理洪水,尧以为不可,诸侯领袖力请试用,试用后不见绩效,使百姓深受其苦。
  • 四人同声向尧推荐说:“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平民叫虞舜的。”尧说:“不错,我也听说过,到底怎么样?”四人都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处理得雍雍穆穆,没有出什么差错。”尧说:“我来试试他吧。”
  •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他一生下来就特别灵秀聪明,才几个月就会说话了。轩辕年纪小的时候很伶俐,年纪稍长后更加勤勉,成年之后见识广博、有智慧有远见。轩辕那个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子孙们的势力已经渐渐衰微。诸侯互相征伐,百姓备受痛苦,可是神农氏却无力解决诸侯们的纷争。所以,轩辕便操练士兵,去讨伐那些不来朝贡并且互相争战的诸侯,最后,诸侯们都来归顺臣服于神农氏,只剩下残暴的蚩尤,神农氏没办法讨平他。其实,炎帝神农氏此时也还想要再领导诸侯,但诸侯们都已归顺于轩辕。轩辕于是一方面修德整军,顺应四季五行之气,教民种植五谷,安抚百姓,规划四方土地使可资利用。另一方面,他训练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士兵,以熊罴貔貅䝙虎等猛兽为之命名,和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次交战后,终于打败炎帝,完成了他的志愿。后来,蚩尤作乱,不服从命令,于是轩辕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活捉蚩尤,最后还将他问罪处死。这时,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我们说的“黄帝”。如果有人还要作乱的,黄帝便去征伐他,待事平之后,便随即离去。黄帝披荆斩棘,开山通道,从没有享受一天舒适的日子。
  • 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大夫子产。子产让管理池沼的校人,把鱼养在池塘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