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这样做值得吗?

作者: 黄玉玲

编者按:你不需要讨好任何权威和任何人,你只需要改变自己,但是你得诚实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想要做一些改变?试着去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如果你并不想改变,或者还在犹豫,就请尊重这个感觉,不必推着自己往前奔跑。等准备好,再做抉择。

决定的力量:为了自己,选择改变

如果你还不想改变、还没有准备好,也是可以的,这是你的自由,请尊重这个想法。

任何时候,只有当你想要改变时,再进行改变,这有可能是最高效的方式。

从现在起,我们进入改变与疗愈的阶段。

每一个人内在的人格模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有一些讨好的特点,并且正在犹豫要不要改变,那么可以试试我的建议。我认为有一点必须明确:人们不一定非要改变,除非自己愿意。

如果一个人没有危及别人,自己也没有觉得非常痛苦,并不想改变,那么其他人就无权要求他改变。任何时候,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改变的第一步:为谁改变

这是关于疗愈的第一点:你不必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

此刻,你不需要讨好任何权威和任何人,你只需要对自己改变与疗愈,诚实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想要做一些改变?请确认,你是否在为自己做这件事。

试着去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如果你并不想改变,或者还在犹豫,就尊重这个感觉,不必推着自己往前奔跑。等准备好,再去做深刻的改变。

如果你愿意有意识地改变,这将帮助你了解自己内在的节奏。

一位女孩来找我做心理咨商,她说:“我的朋友们说,我没有自我,需要做一下心理咨商,我就来了。”

在咨商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个习惯顺从的人,在关系里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好像没有意见一样,她不觉得这样痛苦。她来咨商,是因为朋友们和她交往久了,认为她有问题需要咨商。

她觉得自己若不来做咨商,朋友会离开她,若没有朋友,她很孤单。但是我们的咨商进行得并不顺利,从各个方面都没有办法切入,她非常努力地配合,但我们的进展就是很慢。

于是,我不得不问她一些问题:“你到底想改变吗?你究竟为谁而改变?”直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咨商治疗才有了转机。

她的内心一直有个声音,不想改变。但是她不想听见这个声音,因为不改变,就会没有朋友,所以必须改变,并且必须朝着朋友说的那个方向去改变。她自己也认同朋友们说的方向,但就是迈不动步子。

我们谈到情感,话题就中断了,这当然也是一种特别挫败的感觉,她自己也非常懊恼。当我们一起探索,看到其中的冲突时,我向她回馈:“你看,你也是有力量的,你有对抗的力量,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你的行为正在这样做。”

到了这一环节,她松了一口气。她说:“是的,我不想改变。我是因为感到他们给我的压力,而被迫去改变。”她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自我,其实只是不敢有。

因为一直以来的脆弱和依附成了她关系中的常态,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对被迫改变心存愤怒,所以虽然来到咨商室,但她的潜意识却在对抗咨商。(在意识层面,她很配合,但在行为、情感层面,她很抗拒,她在对抗中保留自己仅剩的自我)。

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做决定。就像这个女孩,她真的是为别人而来的吗?表面上看来,是的。朋友让她来,当然就要满足朋友们的需要,不然,她们不理自己了,该怎么办呢?

她的行为的落脚点,是担心没有朋友。她很恐惧朋友的遗弃,很害怕孤单一人,这种感觉很痛苦,这才是促使她来咨商的深层原因。

当老板对你说“这笔生意做不好,就不要来上班了”时,你觉得你是为了老板才努力把这笔生意做好的吗?老板和你存在共同利益,你们都需要你做好这笔生意。就像这个女孩和她的朋友们,他们觉得改变相处方式对他们的友谊有帮助。即使如此,你仍然可以不做改变,只要能承担后果就好。

如果你扛得住焦虑、恐惧、孤独以及其他情绪的折磨,那么你大概也没有动力去改变。所有的改变,都源自内心深处的需要

改变的第二步:准备好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脆弱,会说自己是迫于别人的压力才做出改变的。但一个成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有选择的自由。

所以,请你想一想,是不是很多时候别人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真正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而努力,你会变得更加有力量。

这其实是需要准备的,就像我们做咨商时,会帮助个案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是否可以开始咨商。

这很重要。当你做好决定,你的对抗性和破坏性会减少,改变的阻力也会变小。相反,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就贸然开始,你会感到困难重重。

所以,你需要让你的心准备充足一些再开始。但你永远没有办法等到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改变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

“准备好”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几年前,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孩找我做咨商,她非常让父母省心,大学毕业前的所有人生选择都是父母安排好的。她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父母永远对她说:“你还要更好,要拿全县市第一、全国第一,全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终于有一天,她再也不想为了父母的愿望而委屈自己了。她需要一份工作,让自己活下来。那时,她已经厌倦了之前取得傲人成绩的专业,并且觉得,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我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父母。”

这个角度的回馈使她非常振奋,以前一直厌倦的专业突然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她不再憎恨自己从事的专业,反倒让它带着自己翱翔。

当天晚上,她就获得一个工作机会,后面的经历更加励志。她从小城镇,一路走到大城市,收入水涨船高。前段时间,我收到她的邮件,她现在已经在一座大城市定居,父母看到她的变化很为她骄傲,再也不要求她事事争第一了,还帮助她在大城市买了房子。

从讨好父母以便在家中立足,到利用学到的技能去大城市施展才能;从被父母不断提高目标到最后让父母为她骄傲。女孩这一路的精彩经历媲美一部传奇电影。

也许你们会问:当时这个女孩完全准备好了吗?当然没有,她只是感到痛苦、压抑和委屈,她就是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她甚至不知道心理咨商是什么,但是她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冒险,她觉得至少要试一试,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就像小马过河一样。

改变的第三步:需要时间

我们的咨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候,她对我生气就会不说话,我们就卡在这个地方,但是我们依然一次又一次会去面对问题。这样的反复以及反复后获得的力量感,给她带来了持续的信心。

所以,“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改变?”一句话: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了,一边试着成长、一边感受变化。当你想要觉醒、想要过更有尊严的生活,就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想改变吗?”若你想改变,就抓住自己身边的资源,让它们成就你。

如果你还不想改变、还没有准备好,也是可以的,这是你的自由,请尊重这个想法。任何时候,只有当你想要改变时,再进行改变,这有可能是最高效的方式。

为自己改变,还需要做的心理准备是要有面对改变的信心与诚实。我们都知道,改变是很难的一件事,尤其是改变人格行为模式,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对改变报有比较大的幻想,譬如认为它会很快实现或者像灵丹妙药一样有奇效,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因为所有质变都是由量变累积而来的。

这一路会有很多痛苦和反复,有很多情绪让你难以忍受。准备好面对它们的信心,用一个长远的、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变化的过程,这将帮助你扩充自己的空间。当你知道这一路会发生什么,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时,因不确定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就会减少。

诚实地面对自我,意味着正视内心的颓废、消极、无力和恐惧

这些本不可避免,但人们总会排斥它们。若你想要改变自己讨好的行为模式,你就要看到原来自己也有空虚、脆弱的一面,还有那么多自己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其他面向。改变自己非常不容易,但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实现目标并非不可能。

逃避,永远是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影响极大地拖慢前行的速度。但因为逃避会带给人短暂的安全感,所以人们仍然会习惯甚至本能地选择逃避。有时候逃避是必需的,当你感到巨大的恐惧、疼痛、惊吓时,逃避可以保护自己;但反复逃避,就是在伤害自己。

直接面对脆弱、勇敢改变,一方面会极其痛苦,另一方面也会让你感受到力量。你将认识更多维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将更加丰富。但我们也要明白,即便知晓了这些,在改变的历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充满力量地应对困难。

不要责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想要逃离。逃避痛苦是人类的本能,它不应该受到谴责。

请试着去理解此刻的痛苦,并告诉自己:“没有关系,缓一缓,慢慢来,成长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有些体验虽然和以往相似,却也有所不同。就这样,不评判自己,往前走就好。”

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对自我要有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立足于当下,未来才有力量不依附他人。

(网站专文)

●想得到认同 不需要为讨好别人而费尽心思

●“改天再聊”面对刺耳问题不必勉强自己回答

●“全力以赴”也包含承担失败的后果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一封迟了四十余年的来信 道不尽感谢之意
信念造就一生:在湖中桥上学英文的年轻学子
左抱婴儿右牵男孩 站上演讲台的勇敢身影
学到这些美德 你将会赢得更多的友谊
最热视频
【菁英论坛】李克强走了 汪洋很危险
【新闻五人行】李克强夫人神秘放话?
【秦鹏观察】李克强葬礼闹乌龙 习安排明暗两线
【时事金扫描】美海军陆战队内部通知惊四方
【舞蹈】中秋神韵舞蹈技术技巧表演 干净世界独家首播
【新唐人快报】关键时刻 挺李克强的竟是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