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从彼得兔到兔儿爷,一路陪伴,危难救助

作者:沉静
俄罗斯手工绘画瓷盘:星月照耀下,小天使和小兔、小鹿在一起。(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2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戴兔耳帽、提兔子灯的孩子们边玩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这朗朗上口的童谣大概是很多人牙牙学语时最早结上的“兔缘”。

按照古中国历法,只有到了立春这一天才算新年的开始,也就是说,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之后出生的才是兔宝宝呢!毛茸茸乖巧的小兔最能唤起母爱般怜惜呵护之情,那些活跃在童话故事中的兔子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那些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传说里的兔子,寄托美好希望,启迪亿万心灵。

湖畔田园彼得兔

伊索寓言《龟兔赛跑》中,跑到半路睡懒觉的骄傲小兔输给了坚持不懈地爬呀爬呀的慢乌龟。

因追逐一只揣怀表、会讲话的白兔,女孩爱丽丝坠落兔子洞,进入了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对后来的奇幻小说《绿野仙踪》、《纳尼亚传奇》影响颇深。

百年来风靡全球、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是穿蓝色夹克的彼得兔,出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画家波特(Beatrix Potter)之手。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彼得兔系列绘本是广受欢迎的幼儿枕边书,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让共读的母子俩不约而同地开心欢笑,意犹未尽地试演角色游戏……

碧雅翠丝‧波特(Beatrix Potter)在《彼得兔的故事》中绘制的插图:穿蓝夹克的淘气包彼得兔有位慈爱的妈妈,还有三个妹妹。(公有领域)

令人心旷神怡的湖区(Lake District)山水,古朴宁静的乡村田园,给了波特创作灵感和心灵慰籍,这位奇女子也身体力行地以厚爱回馈彼得兔的故乡。她用自己出书的版税先后买下了15座农场及若干小湖,全力保护这片湖光山色不受工业化的污染侵蚀,尽可能地免遭商业过度开发的破坏。去世前,她将四千多英亩的土地全部捐给国家信托组织。在她的带动下,经各方持续努力,湖区保留了美如画的自然风景和(农夫工匠)传统的生活方式。

月兔得道仙兔

浩瀚星空,日月盈昃,惹人遐思。李白诗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黄澄澄、明晃晃的月亮也有凹凸的暗影,是衣袂飘飘的嫦娥凌空飞舞,还是忙着捣长生不老药的兔子剪影?一对顺风长耳的月兔非常安然惬意,通体圆润,雪白晶莹,不染纤尘,也称玉兔,象征着圣洁珍贵,福寿吉祥。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文物就有月兔捣药的石刻画。它是嫦娥奔月时抱上去的吗?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为救生命垂危的老人,兔子甘愿投身熊熊烈火,将自己烧成烤肉给老人充饥驱寒。帝释天(佛教护法神)被兔子的诚心感动,恢复其形貌,引其栖居月宫并为后世仰望传颂。

可见,这是只得道飞升的仙兔。“皎如霜辉,温如玉粹……洁朗贞质,联绵雅致……其容炳真,其性怀仁。”(蒋防《白兔赋》)惟其如此,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看古人精雕细琢的玉兔,身下祥云朵朵,头顶桂枝花香,镂空处玲珑剔透,更显冰清玉洁、灵动飘逸。

月圆人不圆,此事古难全。湖光秋月心相印,孤舟玉兔若比邻。(Shutterstock)

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道教月神为太阴星君。所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就是太阳西沉,月亮东升。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借指太阳,“玉兔”代指月亮。“白兔赤乌相趁走”,意思是月亮和太阳互相追赶,时间过得真快。“乌飞兔走”,比喻日月轮转,光阴似箭。

元宵、中秋、新春佳节又是神州的三大传统灯节。源于东汉寺院的燃灯礼佛,扩展成从皇宫到民间盛大的祭神祈福庆典。家家焚香点灯,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安康团圆。宫灯、纱灯、龙舟灯、走马灯、莲花灯、鲤鱼灯、虎灯、兔灯、柚子灯……万盏彩灯宛如星河降临人间,驱除黑暗晦气,带来光明希望,也寓意着香火不断、薪火相传、人丁兴旺。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中,“点灯”与“添丁”是谐音。江西宁都县大布村仍传承着兴于唐代的“过灯”民俗,每年元宵节乡亲们提着吉祥物——母子兔灯在田间、街巷、祠堂巡游。在人们心目中,兔子不仅温顺灵巧,而且丰饶多产,有着超强的生育能力。中秋拜月,少女们期盼佳偶良缘。已婚妇女祈祷多生贵子,夫妻和睦,耕读传家。

瘟疫中解救百姓兔儿爷

兔儿爷是京津地区的传统工艺品,源自明朝小儿女的祭月泥偶,盛行于清代,造型生动多样,后逐渐演变成儿童玩具。

传说有一年,月仙嫦娥看到北京城瘟疫肆虐的惨状,就派捣药的玉兔下凡救助百姓。玉兔先化身为少女,治愈了很多户人家。人们纷纷送礼感谢,可玉兔摇头道,给套衣服就行!毕竟以女孩子的身份,抛头露面有诸多不便。于是,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装,一会儿是女装,有时扮成算命的,有时又像个卖油的,但两只标志性的大耳朵是掩藏不住的。为了帮更多的人尽快脱离死亡魔掌,玉兔到寺庙向韦陀菩萨借了金盔甲穿上,骑着马、老虎或狮子夜以继日地跑遍京城内外……疫情消退,它疲累至极,倒在庙门外旗杆下睡着了,现出玉兔的原形。醒来后,它向周围人告别,飞上云端,返回月宫去了。

手艺人用泥彩塑的形式,让广寒宫神兔下凡救人的美好形象常驻人间,老百姓亲切地尊称它为兔儿爷。每逢中秋,感念其恩德的京城人都会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和月饼。

北京国子监街上的兔儿爷。(公有领域)

金盔金甲捣药杵,粉白脸长耳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是兔儿爷的主要特征。骑虎兔儿爷是民间尤为喜爱的经典造型,灵秀又威武,真带劲儿!寓意刚柔相济,恩威并施,事业兴盛,人脉广博。卯兔坐寅虎,隐含卯吃寅粮、富足有余之意。看似柔弱的兔子能驾驭百兽之王,是其慈悲善举感动降伏了猛虎,甘愿听其调遣、为其效力。狮子、大象、梅花鹿、麒麟……很多瑞兽都争当玉兔的坐骑。也有端坐在莲花、牡丹、葫芦、桃子上的,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吉祥寓意。

除了最常见的威风凛凛的武将装扮,穿百家衣、化身平民百姓的兔儿爷颇具喜感,如缝鞋的、卖馄饨的、挑担的、抱娃的……憨朴亲切,特接地气。

遥想当年,出售兔儿爷的摊子有多吸睛动心?那是老一辈人抹不掉的童年记忆!(公有领域)

风靡京城四百多年的兔儿爷,在日军侵华期间依然盛行,却从上世纪50年代起消失了三十余年,手艺濒临失传,人才断层。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祁老爷子想到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一语成谶,在1966年8月焚毁京剧服装的大火前,老舍惨遭红卫兵毒打,翌日投湖自尽。

如今,真正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兔儿爷已不多见了。

月华春晖 神光照    复活节兔  人人爱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复活节小兔与彩蛋。(Shutterstock/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合成)

兔子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具有神性。现代人熟悉的是驯化的家兔(Rabbit),而古老传说和典故里的兔子多是大自然中的野兔(hare)。野兔奔跑高达56─72公里/小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兔喻神马,日行千里,非常杰出、万里挑一的意思。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有月兔的神话,玛雅文明遗迹中也有月神抱兔的雕刻。美洲原住民阿尔冈昆人相信在大洪水后,是他们崇拜的“兔神”重建并整饬了世界。古埃及就有以兔子为原型的女神。土耳其萨满教时期,人们会把用兔毛制成的物件挂在产妇分娩的帐篷里,代表守护。

在欧洲,兔子是爱神阿佛罗狄忒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的持烛引路者。传说野兔不仅是月亮的精灵,还与春天女神(Eostre)有关,春神救了一只冻伤翅膀的小鸟,将它变成了兔子。由于曾经是鸟,它依旧保留了生蛋的能力……如今兔子化身为给小朋友送复活节蛋的特使。

象征重生与希望的复活节(Easter)是纪念耶稣复活的庆典,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恰逢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时节,期间盛开的百合花、繁殖力极强的兔子,分别以纯洁美好与生生不息成为复活节的象征。神的复活,万象更新,人类有救,吉兔赐福,孩子们会在复活节这天寻找藏在花园草地各处的代表新生的彩蛋……18世纪德国移民把这一习俗带到美国后,复活节兔就有了流传甚广的儿童昵称──邦尼兔(Easter Bunny)。

参考资料:
1.(明)纪坤《花王阁剩稿》:“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2.(清)蒋士铨《京师乐府词十六首》之一:“抟泥范作千万形,居然人身兔斯首,士农工商无不有……持钱入市儿喧哗,担头争买兔儿爷。”
3.[意]达妮埃拉‧特拉萨蒂《兔子小史》
4.老北京“兔儿爷”的秘密:原型是雌兔 与民间传说有关(上官云)
5.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李新伟)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对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鲜明的体现——曾子说:“敬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了。”在亲情中,人心有了依归,人生有了温暖,社会道德由此奠基,社会秩序由此扩展(古代中国是家国同构),所以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灯, 放天灯, 天灯节, 台湾, 平溪
    黄历正月十五夜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灯节”。这一天里,人们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结伴赏花灯,古代词人也把赏灯会情景写进诗词。写元宵灯会的词,不计其数,而南宋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元夕》,则千古长在人心。词中有元宵的胜景,词中对灯节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许多龙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有人认为“龙”只是一个概念,也有人认为龙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有意思的是,为何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故事呢?岁逢甲辰龙年,我们也来回味一些龙的故事。
  • “不重则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则就没有尊严、威严。这里的“重”,始自内心, “正心诚意”,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现出来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自重,言行轻佻,势必招来侮辱,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也。
  •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这个“之”指什么呢?就包括本章所说的四者——“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门教学是顺着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欲,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减轻一点、贤贤之心加重一点,使生命境界不断提升。
  • 黄历甲辰年,龙年,是个“无春年”,受到闰月的牵连,立春早于除夕,落在黄历前一年年尾。而且从甲辰年开始连续五年的时间,“朔望月”周期将出现异于寻常的状态,造成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
  • 传统的中国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应该做什么?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晦日结束,咱们来看看古人过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