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乔托的《圣方济》:预示数百年后的科学发现

文艺复兴艺术指引人类知识神圣的方向
YVONNE MARCOTTE撰文/吴约翰编译
乔托‧迪‧邦多内(Giotto di Bondone)的作品《圣方济接受五伤》(St. Francis of Assisi Receiving the Stigmata)(局部),蛋彩画板画,约1297─1299年创作,罗浮宫博物馆。(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世纪即将结束,当时的艺术主要表现圣人在金碧辉煌的天国世界景象。紧接着文艺复兴登场,这是伟大的艺术在地球上崭露头角的时代。结果在科学上有了令人兴奋的重大发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喜欢描绘精神信仰人物,而且将人物摆放在人间自然环境的场景之中。乔托‧迪‧邦多内(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年)是引领这项潮流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鸣,鼓励大家相信神与尊重自然,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引领着你前方的道路。他擅长描绘神迹场景,展示信仰的力量,以及经由“相信”而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

在这之前,西方的绘画很少看到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表现手法。然而,在乔托的画作《圣方济》(St. Francis)里却非常地突出。圣方济是位来自意大利阿西西(Assisi)的穷人,他在乔托出生前20年去世。

圣方济展现的神迹似乎难以科学的道理解释,但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美妙的精神指引。看过乔托壁画就会明白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确是上天的恩典。

精准的观察

乔托的壁画所描绘的自然环境非常地精确,刚好替过去发生的事件提供线索。例如,他绘制的岩石属石灰岩,是意大利当地景观的一部分,在温布利亚区(the region of Umbria)很常见。

壁画《圣方济接受五伤》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圣十字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的巴尔第礼拜堂(Bardi Chapel)里,画面呈现圣方济跪在一块岩石上祈祷,而基督将自己受难(crucifixion)时的伤口转印在圣方济身上。乔托在描绘神迹的壁画里点出了地球的一些地质奥秘。地质学家暨文艺复兴学者安‧比扎鲁索(Ann C. Pizzarusso)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th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发表了一篇文章,她从科学家的角度描述这幅壁画:

我们可以从几近垂直的凸起物看出,乔托描绘圣方济跪在一块已经风化且隆起的石灰岩上。悬崖侧边已经出现裂缝,这是常见的石灰质沉积物所致。乔托用这块裂开的石头暗指圣方济手、脚上的伤口。前景的教堂是用当地灰色的石灰岩建造,常在建筑上使用。教堂的左侧,可见溶蚀造成的裂缝(grikes)和裂缝两侧的石灰岩溶面(clints)。

壁画里描绘的粉红色薄片石灰岩(The Scaglia Rossa limestone)是从苏巴修山(the Mount Subasio)开采。比扎鲁索写道,乔托对当地岩层的精确描述,使地质学家能辨识出岩石种类,还能找到其实际位置。藉由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地层与地质特征差异,就能更精准地计算出该地区地质变化的速度。后来的科学家得以根据相同类型的岩石寻找恐龙灭绝的线索,提出了一种广为大众接受的理论。

乔托‧迪‧邦多内的作品《圣方济接受五伤》(St. Francis of Assisi Receiving the Stigmata),蛋彩画板画,约1297—1299年创作,罗浮宫博物馆。(公有领域)

与鸟对话

大多数人不懂鸟类语言。各种唧唧喳喳细碎吵杂的鸟叫声令人费解。对人类来说,如何与有翅膀的朋友互动,仍旧是个谜。

然而,圣方济能与它们说话。乔托的壁画《向鸟布道》(Sermon to the Birds),呈现圣方济对这些有翅膀的生物讲述关于上帝和其他信仰的故事。场景描绘了圣方济和另一位修道士朝地上的一小群鸟类走来,陆续还有更多鸟儿也飞了下来。鸟儿满心期待地听着圣人诉说上帝的事。最后,鸟儿在接受圣方济的祝福后才离开。

乔托透过画里另一人物的反应来表现这件神迹。站在一旁的修士举起手来,表情诧异,心想:这是怎么回事?

乔托‧迪‧邦多内的壁画《圣方济传奇——向鸟布道》(Legend of St. Francis – Sermon to the Birds)。意大利阿西西圣方济圣殿(Basilica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Assisi, Italy)。(公有领域)

根据“”(Learn Bird Watching)网站,近期科学的研究发现鸟类确实能与人类互动。“鸟类似乎能理解人类语言中的语气和情感内容。这表示它们最少也能了解人类某方面的语言。”

在圣方济的年代,大家都知道他举止谦逊、布道仁慈。那么,或许这些鸟类也认得出这位阿西西穷人,因为它们会认真听他说话。“学会赏鸟”网站指出:“人类早就知道鸟类能辨识个别人。研究显示,它们可以区分不同人的脸孔。”

近期有句网路爆红的迷因,来自“不可思议的缪斯灵感”(muses from a mystic)写道:“因为怀抱慈悲心,所以知道每个小生命都很重要。”彻底表达出乔托画作《向鸟布道》的真谛。

岩石涌出泉水

乔托的另一幅壁画《奇迹之泉》(The Miracle of the Spring )展示泉水回应圣方济的祈祷。由于圣方济的慈悲心,岩石涌出泉水解救一位快要渴死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圣方济和两位修道士在一起,突然有位农夫迎面而来,口渴到非常虚弱地倒下。乔托的画作呈现圣方济怜悯可怜的农夫而诚心祈祷。然后,泉水竟然从农夫身旁的岩石喷涌而出。农夫伏卧在岩石上,喝下神奇的泉水后得救。兑现圣方济的仁慈之后,据说泉水便消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神迹,乔托绘制出圣方济的两个同伴对神迹的反应。如此“惊讶的表情”显示这是多数人目睹到这样的事发生时会有的反应。

乔托‧迪‧邦多内的壁画《圣方济传奇——奇迹之泉》(Legend of St. Francis – Miracle of the Spring)。意大利阿西西圣方济圣殿。(公有领域)

科学家已经发现,一切物质在最微观层面上,大都是由水构成的,尽管似乎有点奇怪,但就算是岩石也是一样。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水可以存在于岩石的最小微粒里。地质学家比扎鲁索注意到乔托精确地以波浪状图形绘制层状石灰岩遭侵蚀而形成的样子。她写道:“石灰岩有很多孔洞,所以泉水通常会从地底涌出。”

水文学家(hydrologist)用“地下水”(groundwater)这个名称来表示水储存在岩石最小的元素之中,而它提供的竟是现成的淡水,不可思议!根据格雷斯学院(Grace College)物理学教授唐纳德‧德扬(Donald DeYoung)的文章,他写道:“一般人有时会认为,井水来自真实的洞穴或地下溪流,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其实是直接从土壤和岩石中流出来的。”

多数人可能不相信许多东西都是水做的。然而,美国太空总署(NASA)也有解释,地震会致使岩石释放出水,这就是所谓的“地震释水”(earthquake dewatering )。而乔托在他的壁画《奇迹之泉》就描绘了这神奇的大自然。

乔托的壁画广告

乔托的壁画是他所处时代的广告招牌,告诉路过的人要相信神,才能明白造物的奥秘。乔托的壁画表现圣方济先相信事情会发生,然后它就真的发生了。例如,水从岩石中涌出,以及鸟儿倾听着人类对它们的谈话等。圣方济不必亲眼所见才相信,他选择相信,于是见证奇迹。

乔托的壁画,预示了科学家研究了数百年后才突破的科学发现。如果我们能够理清思路,就会看到或体验到,神界向科学所揭示的天机。

据天主教网站,“乔托试图传递圣方济的信息:人类可以看到或体验到上帝在这个世上所展现的真、善、美。”你相信,奇迹就会发生;然后,你就能体验到神性。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 法国艺术家路易-利奥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长画肖像,他画了大约5,000幅小幅肖像画,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数量算少。布瓦伊绘画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聪明睿智,创作令人赏心悦目的错视画(trompe l’oeil,欺瞒眼睛,译注:一种逼真到能骗过人眼的作画技巧);有时也创作挖苦人的讽刺画(scathing caricatures),当中有许多是自画像。
  • 仙子仙女和他们丰富的传说故事,久远以来就让世人着迷,对英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画(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称童话画/精灵画)成为独特的艺术流派。这种对童话的迷恋始于19世纪中叶,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变革所推动的。面对科学进步和工业化发展,人们在自然世界之外,对于灵性世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 17世纪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母无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散发着神圣美丽、纯洁和光芒,圣母的一颦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诚的心。她微微仰头,虔诚地凝视着上帝,双手轻轻合十,做出祈祷的姿态。看着画作,你仿佛可以听见天使吟唱的赞美乐音,飘扬于云层之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