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华文化300问】

为何说“春分”一刻值千金?

作者:容乃加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 (明国/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font print 人气: 2074
【字号】    
   标签: tags: ,

春分”是一年四季的重大节气。中国古来有春分一刻值千金的俗谚。什么道理呢?“春分”反映了大自然的节气,落实到中华文化中,有哪些阐扬天人合一精神的表现?

春分”得和之精

“春分”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与夜等长,阴与阳中和,阳气从此日渐长,万物蒸蒸日上。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逢中和之时,此时天地之气阴阳调和,不争不夺,正是化育万物的绝佳时点。

老子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经》)虽然秋分也是昼夜均、寒暑平的时点,但是春秋相对,一生一收,恰恰成对比。

鲍照诗句,展现春分一刻值千金的美好写照:

春风澹荡侠思多。
天色净绿气妍和。
桃含红萼兰紫芽。
朝日灼烁发园华。
……
千金顾笑买芳年。

李白的诗在春风里洒落春韵:“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咏出天人合和的颂春曲。

说到春天的好鸟,燕子是为代表。燕子就是玄鸟。它春分来,秋分去,爱在家屋檐下筑巢,代表春的生命力。古人求子之礼就在春分举行,因为这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生之季节。

理礼合一‧天人合和

“春分”时,从地球上观察太阳视运行的路径(黄道),正由南向北穿越天球赤道。这相交之处就是“春分点”,被定为黄经的零度点。在这一刻昼夜均、寒暑平。化育生命最好的时机,来自此时天地和合的自然天成。

“春分”对应到中华文化中,有哪些应时应气的作法,展现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呢?

春分“阳在正东”,天子迎春于东堂,举行大祭。除了天子祭祀之礼,朝廷政令重视生命成长,安养幼少和孤儿;行仁政重仁道,轻刑罚、赦小罪、止狱讼。这些都是顺应天地合和的政治举措。(见《礼记.月令》)知识分子则有“君子斋戒”这样的文化素养,一般人则“春分不杀生”。(《齐人月令》)

春分之鸟——燕子来到檐下,提醒人春分来了。在春分这一天,天子亲帅后妃,九嫔随从,举行祭典向高禖请子。“高禖”(禖音“没”)是天上主管子嗣的生育之神。(《明堂月令》)

春分的东风(又称明庶风)吹来,国君顺应耕种的黄金时期,“修封疆,理田畴”(《白虎通》)。农家勤耕种,欢颂“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中和节气里,龙抬头施雨布生机。从惊蛰到春分之间的黄历二月二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个传说来源甚早。东汉《说文》记载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这龙是施雨之龙,古称“应龙”,将为大地带来春雨,为大地生命带来生机。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唱:“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这样的民俗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扰人)也。”就说龙抬头之日,农夫们要尽力农事;家中要薰床炕,以引龙登天,制虫不扰人;新年元日剩下的祭饼也在此时拿出来煎香享用。民间还有春分立蛋、吃春菜、送春牛等民俗活动,都是迎接生命生机的展现。

听鸟鸣,快下田,一年之计在于春。南北朝时,民间在春分日在屋上种植戒火草。听到鸟鸣声“架架格格”响起,农夫就赶紧下田耕种了。(《荆楚岁时记》)错过春分将错过一整年的收获。

“春分”一刻值千金

唐代诗人元稹的节气诗《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描绘了春分节气的物候节景,阴阳和合,春雨、雷声和电的光影合聚,山色、林花、鸟语,都向人间展现春分的明媚光采: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是天地运行之下的产物,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即使用尽人间千金,也难买春分一刻,只有珍惜!只有善用!人,不自以为是地破坏阴阳的平衡,才能让天地永固!@*#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 拜月、赏月吃月饼,这两者的起源并不是一对的。上古时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礼,称为“夕月”,但是开始时月饼还不是中秋节物。那么中秋节拜月饼、吃月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实际上,中秋月饼的出现比祭月晚了几千年呢!
  •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国古文化中视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罚,以免搅扰天地阴阳调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别称“彼岸日”,来源于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讲,于彼岸期间善行、恶行都会增大果报,劝告人要避免恶行,精进于善行。
  • 中医的食疗讲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对应节气的进补作法。白露节气开始“补露”!“补露”怎么补?要避免哪些禁忌?随着秋高气爽的秋天脚步,做好秋天养生,放松心绪,轻松地品味生活吧!
  • 2023年八月23日到9月7日是“处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时序已经在初秋,那这节气为何称“处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