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国古代的“捶丸” 当今高尔夫球的雏形?

文/洪熙
从明朝绘画《明宣宗行乐图》(局部)可见,捶丸场地选在了地势平坦的庭院,但为了增加打球兴致,设置了一些树木、砖石等高低不平的障碍物。(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6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常会看到权贵富豪拎着球杆,在绿茵的草地上打着高尔夫球。被誉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它源于何地?是否真如一般人所认为的,是起源于中世纪的苏格兰?

捶丸是一项中国古代流行的球类运动,场上设球穴,以杖击球。捶丸正式出现在北宋晚期,到了辽金元明时期,捶丸成为一项风靡的户外运动。无论从球棒制作,球体大小,场地设定,以及竞技规则,都和当今的高尔夫球赛有着类似之处。

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宁志斋著作了《丸经》一书,介绍了捶丸的器具、打法、竞赛规则,各种不同的击法和战术。这本书中还提到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很喜爱捶丸,“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深求古人之遗制,而益致其精也。”宋徽宗的球棒用黄金装饰,杆顶配缀玉石,连球包都以锦缎制成。

针对运动道德与体育精神,《丸经》诸多章节也有详细的内容说明,如取友章、正仪章、善行章、集智章、贵和章、待傲章、知人章等,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德为本的精神内涵。

说起捶丸起源,有学者认为可追溯到唐朝马球(击鞠)。马球流行于唐朝贵族阶层。但由于马匹昂贵,以及场地受限等多种原因,喜爱马球竞技的人们便逐渐地放弃了骑马,转而在地上以杖击球。在此基础上,宋人将球门改成球窝儿,解决了地形受限问题。

唐朝朝臣在玩马球,706年。章怀太子墓甬道西侧壁画。(公有领域)

韩国朝鲜王朝有一著名语文学家崔世珍(1468─1542年),编著了《朴通事谚解》一书。通事,也就是翻译的意思;谚解,即对当时的中国流行用语所作的注解。从书籍名称看,高丽国一位朴姓译员按照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了这部著作,专供朝鲜人了解元大都生活,为学习汉语而用,相当于汉语口语教材。

这部著作中,描绘了元大都(今北京)的官民风貌,京师民俗,市井生活,以及中原节庆等多种场景,可谓是了解元大都市民生活的百科书。其中就详细地介绍了“捶丸”。

器材

关于“捶丸”所需器材,《朴通事谚解》中这样记载:“将我那提揽和皮袋来,拿出球棒来。”提揽,揽作篮字,即“如筐子上有圆圈,用手提携”。

现今每当举行高尔夫球赛时,赛手们随身携带着一个长长的皮袋,装满了各式球棒,接球或击球那一端有一个木杓。在元朝,人们去打球,将所需的各式球棒等物,全都装入特制的“提揽”和“皮袋”中。或提着,或背着,来到“捶丸”的场地上。至于捶丸所用的球和球棒,与今天的高尔夫球也相差不大。

《丸经》说:捶丸有不同类型的球棒,如“撺棒”“扑棒”等,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用适合的球棒。

关于球的材质,《朴通事谚解》说:“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球的大小犹如鸡蛋那么大,或用木制,或用玛瑙制成。捶丸的球和今天的高尔夫球也差不多少。

场地

捶丸场地选在凹凸不平的空旷场地,有助于提升打球的乐趣和难度。设有不同数量的球洞,以不同颜色的彩旗加以区别。

捶丸场地上要挖小窝,《朴通事谚解》说,“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方言谓之‘窝儿’”,或者“掘地如碗,名‘窝儿’。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这个窝儿,就是球洞。《丸经》说,球窝之间的距离在数十步到百步之间,“远无百步之遥,近必盈丈之外”,远近随宜。

为了增加比赛难度,当时的球洞也各不相同,据《朴通事谚解》所说,有“花基窝儿”,“以砖砌基,其上栽花藏窝”,以砖砌好一个基址,在上面栽种花卉,把球洞隐藏一下。还有一种球洞是“花房窝”,也就是“先立球窝于花房之上,然后用棒打入,方言谓之‘花房窝儿’”。

从明朝绘画《明宣宗行乐图》可见,捶丸场地选在了地势平坦的庭院,全场共有10个窝。为了增加打球兴致,设置了一些树木、砖石等高低不平的障碍物。

现今高尔夫球场上设有障碍,球洞,这两点与捶丸相似。

从明朝绘画《明宣宗行乐图》(局部)可见,捶丸场地选在了地势平坦的庭院,全场共有10个窝,窝边插有各种颜色的彩旗。(公有领域)

规则

至于捶丸的打法,《朴通事谚解》记录得颇为写实:“人将木圆球儿打起老高,便落于窝内”,“击起球儿落入窝者胜”,“球行,或腾起,或斜起,或轮转,各随窝所在之宜”,“或立而击,或跪而击,节目甚多”。当时的人们在打球时,站着挥棒将球打起老高,击起的球在空中飞行,或是腾飞,或作弧线滑行,或者像飞轮旋转,最终落入窝儿者,方才为胜。除了站着击球,还有跪着击球,捶丸的姿式有很多种。

《朴通事谚解》记录的打球规则:或几个人,或十多人,分为左、右二组,以竞技胜负。

《朴通事谚解》的捶丸计分规则,“一击入窝则得筹二。一击不入,随球所止,再三击之而入则得筹一。一击而入,则他球不得再击而死。再三击而入,则他球不得三击而死”。即一棒将球打入窝内,可得两筹。如果没打入窝内,就要等到他人打完第一棒,然后再轮到自己在击球停止的地方继续击球,可以有三次击球机会。如果球入窝可算得一筹。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棒将球打入窝内,那么这一轮剩下的其他球手就失去了继续打球的资格。如果是连续三击后才将球打入窝内,那么这一轮剩下的其他球手也失去连续三次击球的资格。

捶丸运动的风行

源于中国的捶丸竞技,随着文化传播,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朝鲜王朝实录》对捶丸传入朝鲜后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综述。日本高松冢古坟出土的壁画《仕女捶丸图》壁画就描绘了仕女参加打球的情形。

有学者研究认为,捶丸在中国古代可能西传:忽必烈缔建大元,一统大江南北,加之此前蒙古大军三次西征开通洲际要道之基础,大元帝国成为中国史上版图最大的皇朝。帝国疆域辽阔,雄踞欧亚大陆。欧洲的罗马教士、各国商贾、古罗斯使臣,或通过发达的水路,或安全的驿道,千里迢迢来到元大都。而捶丸运动当时风靡元朝境内,这些入华的外国人,很有可能将捶丸运动带回了自己的国家,使得捶丸西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对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鲜明的体现——曾子说:“敬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了。”在亲情中,人心有了依归,人生有了温暖,社会道德由此奠基,社会秩序由此扩展(古代中国是家国同构),所以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灯, 放天灯, 天灯节, 台湾, 平溪
    黄历正月十五夜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灯节”。这一天里,人们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结伴赏花灯,古代词人也把赏灯会情景写进诗词。写元宵灯会的词,不计其数,而南宋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元夕》,则千古长在人心。词中有元宵的胜景,词中对灯节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许多龙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有人认为“龙”只是一个概念,也有人认为龙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有意思的是,为何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故事呢?岁逢甲辰龙年,我们也来回味一些龙的故事。
  • “不重则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则就没有尊严、威严。这里的“重”,始自内心, “正心诚意”,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现出来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自重,言行轻佻,势必招来侮辱,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也。
  •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这个“之”指什么呢?就包括本章所说的四者——“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门教学是顺着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欲,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减轻一点、贤贤之心加重一点,使生命境界不断提升。
  • 黄历甲辰年,龙年,是个“无春年”,受到闰月的牵连,立春早于除夕,落在黄历前一年年尾。而且从甲辰年开始连续五年的时间,“朔望月”周期将出现异于寻常的状态,造成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
  • 传统的中国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应该做什么?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晦日结束,咱们来看看古人过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