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百年真相】三救毛泽东也被抓 御医傅连暲惹恼谁

曾经三次救回毛泽东性命的“御医”傅连暲,文革期间被抓并 惨死秦城监狱。(“百年真相”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6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有一名红色医生,曾经三次救回的性命。可以说,没有他,中共的党史或许就要改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毛泽东是否会选择报恩呢?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节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毛泽东的“御医”的红色一生和他悲惨的结局。

被马列思想所惑 主动接近

1894年出生在福建。他自幼加入基督教,在教会创办的学校读完了小学、中学,后来学医、从医。24岁时,傅连暲成为福建汀州红十字会的主任医师,两年后在福音医校任教,并开办诊所。在此期间,他受到侄女傅维玉的影响,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宣扬马列的杂志。

1927年秋天,中共在南昌发动武装暴动。当时,傅连暲听说,部分暴动军队正向潮汕地区进发。亲共的他十分激动,主动为中共军队里的伤患诊治,包括给后来的中共将军陈赓治愈了腿伤。

1929年3月,、朱德率领三千多人的中共军队流窜到汀州,傅连暲首次见到毛泽东。由于当地天花流行,他主动建议为中共军队接种牛痘,毛、朱都很高兴。

国民党第一次围剿中共时,傅连暲所属的福音医院也给中共帮了大忙。他不仅治愈了负伤的中共领导人王稼祥、周恩来等人,还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办起了红色护士学校,为中共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

三救性命

对中共来说,的功劳远远不止于此。他曾三次救回毛泽东的性命,也救治过大量中共元老。据中共党史记载,1929年7月末,毛因为恶性疟疾病倒,病得非常严重。他到汀州治疗,被傅连暲治愈。大概是身边需要一个“御用”医生吧,毛建议傅连暲把福音医院迁到江西瑞金,正式成立中央红色医院。傅欣然同意,他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全部家产都交给了医院,并出任中共第一所红色医院的院长。

1934年9月,毛在江西鄠都(现于都县),再次得了恶性疟疾,发烧41度,一直说胡话。傅连暲接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从瑞金赶去,衣不解带地照看毛,使他迅速康复,躲过一劫。同年10月,中共在国民党的围剿下,被迫开始逃亡,也就是他们自称的“长征”。在逃亡途中,傅连暲又先后治愈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以及众多士兵们的疾病,还为毛的妻子贺子珍、任弼时的妻子接生。

在中共逃到延安后,傅连暲奉命在延安组建中央苏维埃医院,并出任院长。1938年9月,他在毛的介绍下正式入党。中共夺取政权后,傅连暲先后出任中共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在1955年被晋升为中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称为“红色华佗”,还救治过包括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林彪、任弼时、邓小平等众多中共领导人的医生,也没能逃过文革的迫害。

被扣罪名 惨死秦城

1966年文革爆发后,傅连暲被扣上“卫生部头号走资派”、“三反分子”、“天主教会间谍”等罪名,遭到红卫兵的残酷批斗。9月3日,他给毛写了封求救信,说,“我在长汀、瑞金救了您的命,现在请您也救我一命”。9月5日,他被红卫兵打断肋骨。

据作家沈国凡撰写的文章《特殊的“囚犯”傅连暲之死》记载,1968年3月14日早晨,原中共军队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根据林彪“把他抓起来”的旨意,在京西宾馆指挥,将傅连暲夫妇逮捕,关入秦城监狱

由于在审讯时傅连暲“拒不交代问题”,他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此时傅连暲已是74岁高龄,拖着断了三根肋骨的身体,又有胃病,不能吃窝窝头,要求吃稀饭, 监管人员不给。

据的“看守日记”记载,3月14日、16日,傅连暲一连两天没有吃饭,他一再要求吃稀的。医生虽给开了病号饭,但是监管处不批,并说,“叫他隔一时期饿饿看,吃点苦是应该的。”

3月19日、20日、21日接连三天,由于极度的痛苦和失望,傅连暲都吃饭很少,吃了一点也吐出来了,终于睡在床上起不来。3月24日傅连暲“身体看来很弱,情绪很低,吃饭还是很少”,3月26日整整一天都“没有吃饭”。

他拖着十分虚弱的身子,在牢房里不停地从床上爬到床下,然后又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爬来爬去,不时还抬起头来,透过高高的窗子,看着外面晴朗的天空,从嘴里不断地发出各种低微的声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3月28日,“看守日记”记载说,“看来该犯活不了几天了。”果然,29日早晨7点,有人从监视孔里看见傅连暲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动不动,就立刻告诉看守,“好像傅将军不行了。”可是看守竟说,“我还要打我的饭,没有工夫管他,回来再说。”等到八点多钟打开牢房时,傅连暲早已死去多时,浑身冰冷。

傅连暲从入狱到死,前后只有半个月时间,死时手上还戴着沉重的手铐,两腕及肘部表皮脱落,结着黑紫色的血疤。他的遗体当天就被拉到北京东郊火葬场火化,尸骨都没有留下,火化登记表上没有姓名,只有一个囚犯的号码:6847。可怜为中共奉献了大半辈子、挽救了众多中共高官性命的傅连暲,却最终连自己的性命也无法保住。

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那么,到底是被谁投入秦城监狱整死的呢?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林彪是幕后黑手。1950年准备朝鲜战争时,毛泽东首先点的将并不是彭德怀,而是林彪。但是,林彪推说有病,拒绝担任总司令赴朝参战,还到处求医。

于是,毛泽东让傅连璋组织专家,为林彪检查身体。经检查,傅连璋向毛汇报说,林彪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有吸吗啡的毛病。这话后来传到林彪耳朵里,林就对他怀恨在心。1960年,林彪全面主持军委工作,开始找岔整傅连璋,最后在文革期间下令抓他。但有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我们刚才提到,傅连暲曾给毛泽东写过求救信。据《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记载,毛是这样批示的,“此人非当权派,又无大罪,似应予以保护。”但后来,毛听说傅连暲曾对其他领导人谈论过他的健康情况,这是毛的大忌,所以他就任由傅被投入监狱了。另外,林彪手下的干将邱会作在回忆录中写道,抓傅连暲是江青的意思,还和周恩来有关。

回忆录中说,“一次,总理(周恩来)、杨成武、吴法宪和我在场,江青对(林彪妻子)叶群说:‘傅连暲在五十年代初,不是害过林副主席吗?现在,为什么不报仇!’叶群笑了笑回答说,‘傅连暲还好,就是教林副主席养身之道,现在他(林)自己都会查药典了’”

“认为叶群不识抬举,立即说,‘把傅连暲抓起来,待后再处理。’大家都不吭声,江青就火了,这时总理说这件事我来办。也就过了一天,卫戍区来了几个人,给我看了总理的条子:‘把傅连暲交给来人,周恩来。’我看了条子之后,知道总理并不是指名叫我办的,我就给总后副参谋长陈庞打了电话,陈庞带着他们到了香山傅的住处,翻墙进去把傅连暲带走了,并关进了秦城。”

邱会作还在回忆录中说,“过了几天我见到总理,问为什么抓傅连璋?总理只说了一句话,‘和你们没关系。’不久傅连暲就死在秦城。”日后,中纪委审查小组也对邱说,“傅连暲之死与你无关,你对傅连璋在文革中说过的一些批评的话,不能和专案混为一谈。”由此可见,傅连暲惨死于秦城监狱,和林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拯救了中共高官、为中共医疗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的“红色医生”傅连暲,最终结局令人唏嘘。他的遭遇再一次告诉我们,中共不仅可以对普通人、高官痛下杀手,处理起他们有恩之人来,也是毫不留情,而主要原因,或许与这些人知晓太多中共高层的秘密有关。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值得被中共欺骗的人省思。

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

订阅telegram群组:

【】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被中共高调宣传的“千人计划”以巨大的名利诱惑海外华人学者,然而70年前“中国石油之父”萧光琰的悲剧应引以为戒,满怀热情的萧家才子被骗回国后到底遭遇了什么?
  •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 剧中的“座山雕”被描绘成一个盘据在东北深山里的土匪恶霸,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然而他的原型谢文东却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真相》节目。今天让我们走近《天仙配》的女主角严凤英,一起回顾这位黄梅戏大师那短暂、绚丽而坎坷的人生。“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传唱大江南北的《天仙配》,成就了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更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坠落凡间的“七仙女”——严凤英。
  • 他曾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中国乡绅;他曾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他本是淹没在近代历史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因一部“红色经典”而走入了大众视野。他,就是《苦菜花》里王柬芝的人物原型——冯鉴之。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真相》节目。今天我们将走近《苦菜花》这部电影,一起回顾一位反派人物原型的真实人生。
  • 这首《何日君再来》的背后却有一段曲折辛酸的故事。怎么回事呢?我们先从这首歌的诞生说起。
  • 上官云珠曾是红遍上海滩的电影明星,她有过一段众星拱月般的艺术岁月。她凭借一张毛泽东的纸条躲过了成为“右派”的厄运,却因为一封信引得江青醋意大发,最终在“文革”中被逼上绝境,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人生。
  • 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却因为留下一篇《多余的话》,死后被批判,父母被掘坟。他是谁?他到底说了什么?
  • 曾经享誉海内外风光无限,是什么样的痛苦经历令他悲愤绝望,选择在太平湖的碧波中结束生命,让我们走进作家老舍短暂跌宕的人生。
  • 上海音乐界的传奇人物陈歌辛,可谓音乐天才,他创作的贺岁金曲《恭喜恭喜》至今传唱,然而他却在劳改农场受尽苦难悄然离去,一起来看看在那黑白颠倒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从批判儒家道统、力推“新文化”,到潜心研究中华文化;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到彻底抛弃共产主义思想。是什么经历,让他发生这样大的转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