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末代国君的风范 顺从天意的元惠宗

文/洪熙
元惠宗知天象顺天命,离开了元大都,返回到蒙古,将繁华的都城留给了朱元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9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一个新王朝诞生之前,先知就已经预言了它灭亡的时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唐朝《推背图》第二十五象,即以图谶和颂语预言了700年后出现的元朝,元太祖成吉思汗名讳为“铁木真”(注:斧子是铁头木柄),忽必烈建元朝后传十帝,十位皇帝后退出中原。颂语称“子子孙孙五五宜”,五五为十。

《推背图》第二十五象。(公有领域)

宋朝邵雍《梅花诗》也说到:“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从1279年宋朝最后灭亡算起,到1368年元惠宗退出中原,共约88年,应了“年华二八乾坤改”之意。元惠宗时,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奏章,不上报天子,可谓“残花”“总不言”。

每逢改朝换代,大灾大疫必是常客。身处乱世,元惠宗又是如何做的呢?

天下大乱  灾难丛生

元惠宗是元朝在中原的最后一任皇帝,在中原主政35年(1333年—1368年)。惠宗在位期间,发生的瘟疫,高达12次。几乎平均每三年爆发一次疫灾。在至正年间后期,几乎每年都发生一场疫病。除了瘟疫,还伴随着水涝灾害和地震等等。且先阅览一组有关瘟疫的史实。

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二月,元朝陪都山西大同路(现今的山西省大同市)发生大瘟疫,许多人染病死亡。史载“死者大半”,可知这场疫情灾情极为惨重。

至正十四年(1354年)四月,江西、湖广一带出现大饥荒,当地百姓有染疫疠,人数非常大。十二月,京师先是发生大饥荒,同时并发疫疠。民间出现父子相食的人伦惨案。

至正十六年(1356年)春,河南大疫流行。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莒州蒙阴县大疫。至正十八年(1358年)夏天,汾州大疫。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之交,鄜州并原县,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均发生大疫。至正二十年夏,绍兴山阴、会稽二县大疫。至正二十二年,又发生大疫。

发生大疫期间,中原各地群雄起义反元,像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汉人率领的起义军。朝廷派军出征围剿。与此同时,蒙古宗王也开始反叛。至元二十年,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1361年)率领数十万大军,屯扎在木儿古彻兀之地,准备侵犯京畿。事先,阳翟王派去使者向元惠宗传话,说:“祖宗将天下交给你,如今你却失去了一大半。不如将国玺交给我,我自当有为。”元惠宗遣使回复说:“天命有归,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下令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1365年)等人率兵进攻,结果军士惨败溃散,秃坚帖木儿逃到元上都。 次年,阳翟王战败,被送到元大都。

难中仍善待子民

天下大乱,各地灾难丛生。元惠宗在他的位置上,仍善待自己的子民。比如至正十四年春,为了天下苍生福祉,元惠宗举行迎白伞盖游皇城活动,并下令凡是所用之物,都由官方自给,不能扰民。同年十二月下诏,对于遭受灾难的地区,令官府赈灾抚恤,并豁免三年租税,赏赐孤老群体布帛。

蒙古习俗最是敬天。到惠宗时,仍然保持这一传统。至正十五年,惠宗对右丞相定住等大臣说:“敬天地,尊祖宗,重事也。”他叮嘱大臣挑选吉日,他将亲自主持祭祀,“务尽诚敬,不必繁文”。这一年,因为天下动刀兵,起义军反元,元惠宗下诏罪己,并大赦天下。对于末代国君,仍能保持这份敬意和帝王传统,实属不易。至正十七年,元惠宗下令褒奖忠孝节义之士,并抚恤他们的家人。

至正十九年,朝臣想在惠宗生辰之际,恭贺天子圣诞节(天寿圣节)。惠宗考虑到天下多灾变,下诏群臣说:“朕如今更应当敬天地,效法祖宗,以自省修身。”下令群臣不要朝贺。文武百官认为身为臣子,尽忠报本,应当举行典礼,但是惠宗始终不同意。后来,皇太子又率领群臣禀奏,说应当举行朝贺祝寿的典礼。惠宗说:“如今盗贼还未平息,百姓遭受荼毒,正是朕恐惧、修省、敬天之时,怎么还能接受朝贺以自乐呢!”大臣们终是不罢休,御史大夫里帖木儿继续上奏,希望奏到惠宗同意为止。惠宗说:“因为朕缺少修身自省,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如今若要举行朝贺庆典,加重了朕的不道德。等到天下安宁了,到时候再举行也不晚。你们就不要再上奏了。”

元惠宗身处乱世,主掌一方,在兵征的局面下,对臣民尽到了他身为国君的责任和风范。元惠宗自幼寓居在大圆寺,熟读汉文经典,比如《论语》、《孝经》等著作。惠宗即位后,派官员讲解五经四书,翻译《贞观政要》。他本人从不嗜酒,喜奉喇嘛教(西藏密宗),也善于绘画,还善于观天象。大臣拉甘和伊巴虎提前预见了朱元璋(即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日后会危害惠宗的皇权,劝惠宗赶紧除掉他,但宽和的惠宗没有那么做。

观天象 顺天意

惠宗善观天象,当反元起义军攻陷元上都后,已经向东进军,左右大臣都劝他赶紧出逃避难。惠宗察看天象,看懂了天意,知道自己不会遭到伤害,就对大臣说:“不要多言,有福者任其自来,我又何必逃避?”

当大明军队从南方而来,惠宗再次观察天象,知道天命有了新的归属。他读懂了天意,元朝大势已去,天命不再,于是即刻准备离开中原。左右大臣都劝惠宗坚守京师,等待援军。惠宗摇摇头说不行,当天就率领大队人马,离开了元大都,返回到蒙古,将繁华的都城留给了朱元璋。

元惠宗在离开元大都的途中,想到丢失了祖宗建立的基业,也是悲痛万分,但是天意如此,不得不从。朱元璋称帝后,知道元惠宗(妥懽贴睦尔)知天象顺天命,有意退避,回到了草原,因此特加尊号为“顺帝”。元惠宗退回到蒙古,他的汗号是“乌哈笃汗”(Uqahatu,一作乌哈噶图汗),这个称号是明智的意思,顺从天意才是最明智的。

元惠宗妥懽贴睦尔,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皇帝。()

参考资料:
《元史》卷43/卷44/卷45/卷47/卷51
《元史续编》(四库全书本)卷15
《蒙古黄金史》
《庚申外史》卷下@*#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宋徽宗继承王位乃天意神授?宋哲宗在位年久但是皇位的继承人没有定下,他很为这事操心,就暗中派官中亲信,到泰州府天庆观拜访一位人称徐神翁的人。这人能预测凶吉,洞知生死…附篇八字实例分析:火土印绶不宜见水…
  • 有些梦境超前预示结果,也超前将剧情透露出来。是谁在无形中,超前泄露出历史剧情,那个超前预示结果的人又在哪儿?这些都引起人的思索!
  • 大明孝慈高皇后马氏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朱元璋在阵前受伤,她背起伤重的丈夫就跑,仗着有双大脚,逃出了生死劫。朱元璋一生中谁的话都不听,独对她言听计从。
  • 曾有人盘点中国史上神秘消失的七位名人,其中有一位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至今无人确切知晓他的去向,为后人留下不解之谜。
  • 张旭,是盛唐时的书法家。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将他与李白、贺知章等人称为酒中八仙。张旭非常喜欢喝酒,酒醉之后常常狂啸奔走,趁着酒意挥毫作书,或者用头发蘸墨汁书写,世称“张颠”。他的书法奇形怪状,连绵回绕,粗细对比夸张,狂妄奔放,变化莫测,世称“狂草”。文宗皇帝下诏书称裴文舞剑、李白的诗歌与张旭草书并称为三绝。
  • 宋代的司马光,喜欢读书,用硬圆木做枕头,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汉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三年之间不曾朝外看庭园一眼。
  •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魏晋以来,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
  • 星象家认为,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表示将会车骑遍野,天下大乱。商朝时的傅说因为辅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为天上的星宿,骑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间。
  • 平阳公主府确实是个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不仅出了皇后卫子夫,还有卫青、霍去病两大赫赫有名的将军,还连带着提拔了霍光,造就了卫家和霍家两大家族的兴起。
  • 三国时魏国的何晏的姿态优美,脸色白润,像是敷了粉一样。东晋的杜弘治,皮肤光滑细致如凝固的油脂一般。魏晋时期重视容貌举止,但外在的容貌会随着时间衰老,而内在的修为却随着年岁增长,愈见智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