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节气养生

大暑怎么补?12简易补方 含中医民俗智慧

作者:容乃加
炎炎夏日里,上选的养生冬瓜炖汤,滋补消暑袪湿。(林仕杰/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font print 人气: 123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炎炎“大暑”节气到了,年中的交节交气时,都是提醒人对应天候变化、调整保健作法的节点。

炎热三伏天  能“进补”吗?

节气从夏至走到立秋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有“三伏天”之说。中医有谚语“一夏无病三分虚”,民间也有谚语说“夏天进补,冬天打虎”,还有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可见炎热三伏天不只能进补,而且对身体很有益处,功效也很大。中医还传有名言“冬病夏治”,所以说三伏天养生做得好,冬天寒来没烦恼。

2019年三伏日是7月12-21日、7月22-8月10日、8月11-20日。大暑日7月23日就处“中伏”之初。俗话说“热在中伏”,这时也正是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掌握未来这一个月,增强身体的阳气和防御能力,年末过个好冬犹未晚。

夏日炎炎怎么补?(pixabay)

炎夏如何食补

不过,炎夏容易使人食欲欠佳、火热心烦,怎么才能进补?除了生活作息、精神的调节之外,中医讲“医食同源”,平日摄取营养调养身体,胜过疾病上身再求医。这里把民俗和中医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份炎炎夏日食补的便利帖。

一、“养阳”养脾胃的补方

夏天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对应到人体也是一样,属于阳气活跃的季节。所以夏天进补要顺应天人合一之道──“养阳”,充沛阳气来强固身体保卫和防疫的作用。

节气进入夏至之后的夏天称“长夏”,从夏至到大暑一整个节气,暑气最旺,对应的五行是土,落实到饮食养生的要点就是“长夏养脾胃”,养脾胃,长阳气。在《黄帝内经》里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的说法。也就是说,脾胃是一体的表里,乃是人体脏腑的前线。怎么说呢?脾胃转化营养传送到其它脏腑,养护脏腑、强壮身体。所以养脾胃就是养阳气的基础。

五藏、五行、五色对照表。(新唐人电视台提供)

脾胃怎么养?从五行学说来看,脾属土,黄色、甘味的食物入脾,五谷杂粮和根茎类食物中的淀粉质的自然甜味就是甘味,有裨益于强健脾胃。以下是一些简便的食方。

1、菜粥:健胃益脾
这是《本草纲目》集古人的智慧方子。作法很简单,用新鲜的蔬菜煲粥。尤其是黄色的蔬菜入脾,更是一举二得,比如南瓜粥。

南瓜粥健胃益脾。(Shutterstock)

2、地瓜粥:健胃益脾
中医师还推荐“地瓜粥”健胃益脾。因为五谷杂粮和根茎类的自然甜甘味,有裨益于强健脾胃。地瓜正是黄色、甘味的块茎食物,营养入脾。

3、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
这是《本草纲目》传古人的智慧方子。莲子盛产于夏天,莲子去莲心做成莲子粉,加入糯米,一起煲粥,健脾暖胃,缓解肠胃虚寒,又具有止泄痢、止汗的作用。口干舌燥,水喝个不停的人适合食用,是天然的食疗方子。市面上卖的莲子粉很多,但是膺品也不少,纯正的莲子粉越来越少了,要仔细辨识。

4、姜汁调蛋:助阳补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调养脾胃,有诸多保健功效,但吃姜也有讲究。(Shutterstock/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制图)

中国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浙江沿海的台州椒江人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蛋具有丰富营养,姜有开胃健脾促进食欲的功效,还能温中祛寒。尤其夏天吹冷气、凉饮冰点入肚造成胃中虚冷,去皮的姜可解虚冷让脾胃功能强健起来,所以夏季吃姜也是冬病夏治的防卫之道。姜去姜皮则热,留姜皮则凉,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要吃姜补阳,就要去姜皮。这一道民俗食方“姜汁调蛋”实际上符应这个中医学原理。助阳的食物适合午前食用。

5、鸡肉生姜粥:补虚温中解虚寒

简单的鸡肉粥也是夏日进补好食。(新唐人电视台视频截图)

鸡肉味甘入脾。《神农本草经集注》说鸡肉补虚、温中。《本草纲目》说“生姜粥”温中辟恶。鸡肉加入适量去皮生姜炖汤食用,缓解胃部虚寒,保健胃部。

对于身体虚弱劳损的人,《本草纲目》建议用鸡汁粥进补。鸡汁粥容易吸收,适合年长的银发族、身体衰弱的人补阳。

二、健脾袪湿的补方

暑热和蒸郁的湿气让人无精打采,特别是雨水最多的七八月份,湿气容易增加,也是三伏天的大患。还有吹空调、喝冷饮等等,也会使体内积聚湿气。脾脏是除湿的脏器,中医学指出暑热湿气对脾脏加大负荷。所以长夏进补,健脾袪湿也是重点。

1、薏苡仁粥、四神汤:健脾袪湿 利肠胃
《本草纲目》的古方有“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薏苡仁是健脾化湿的代表食物之一,常常和赤小豆相提并论,民间食俗常用红豆薏仁汤化湿。小红豆能利水除湿。提味用冰糖或蜂蜜较好。传统的做法是用冰糖,冰糖能入肺、脾,有助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和养阴。

另外含有薏苡仁、山药、芡实、茯苓的四神汤健脾袪湿,是和平的咸味好汤。一般常见四神汤加上莲子。

四神汤有健脾袪湿的功用,配方包括莲子、芡实、茯苓、山药、薏苡仁、猪小肠或猪肚。(彩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2、老鸭炖冬瓜:除湿热 滋阴补体力
中医建议复合的食方“老鸭炖冬瓜”,袪湿清热,同时恢复虚劳,增强体力。
鸭肉可以补虚,还可以化除脾湿、解毒清热、滋阴养胃。夏季吃鸭肉进补最好是炖汤。将老鸭和冬瓜一起炖。冬瓜利尿、清热解毒、生津化痰、消渴解烦闷,是袪湿消暑的好蔬菜。“老鸭炖冬瓜”用来除湿热还可以补体力,清暑养阳也滋阴,所以常常受到中医推荐。再加上薏苡仁一味,更加强了健脾化湿的功能。

三、长夏养心养阳气  消暑解渴

心是“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1],所以夏天三个月养阳也重养心。《黄帝素问.五味》说︰“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这些食物属苦味,是心之谷。民间的民俗食疗方,也应合了中医观点。天气炎热水分耗损快,身体不适心就烦气,也燥动不安宁,所以三伏天消暑热解渴也是进补重点。

1、热汤面:养心气  治疗“阴中暑”
大暑节气入二伏,老谚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告诉人大暑到了吃面进补,其实俗谚中含着中医学养生原理的。《本草纲目》说小麦做的食物“养心气,心病宜食之”,面条的原料正是小麦。而且夏至小麦收成,用新麦作的面食营养最好。同时,温热的汤面和热粥一样有益脾暖胃的保健作用,又可发汗把体内累积的阴凉寒气逼出去,能治理“阴中暑”(夏天时,冰饮、冷气的阴气寒气聚积体内造成的)。

2、羊肉汤:补虚袪寒  安心补中益气

羊肉汤可以汤补益虚弱疲乏的体质,袪虚寒。(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山东南部地区有个民俗——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就是喝羊肉汤,也体现了中医食疗进补的方法。羊肉汤能改善虚弱疲乏的体质,《神农本草经集注》说羊肉味甘,大热,无毒;羊肉能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所以也被用来养心养阳。但是要注意羊肉大热,夏天多吃会使人的内火加剧。一般的人就要慎用,否则大热上火。补心的薤(音同“谢”,又名小蒜、荞头、野韭)入羊肉汤对养心更好,还可以解除油腻,健脾开胃。

3、西瓜汁:清热消暑解渴
西瓜味甘甜、性寒,含有大量水分,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首选。夏天中暑、发热、心烦、口渴或出现其它急性热病时,都可用西瓜辅助治疗。中暑要大量饮水,可以吃西瓜汁来解决。另外中医也推荐以西瓜的青络(西瓜皮翠衣)加上复方材料做成清络饮[2]可让血络凉下来,又打通血络,暑热就消了。

西瓜汁、西瓜络可以清暑热。(Fotolia)

4、西瓜番茄汁:清热生津
蕃茄(西红柿)可防晒。有研究说,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红柿酱,被太阳晒伤的风险将减少40%。西瓜和番茄去皮、去籽一起放入榨汁机中绞成汁液,随量饮用,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夏日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小便赤热的人都适宜。

5、绿豆粥:解热毒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和降火消暑的功效。但是身体虚弱属于寒凉体质的人,比如四肢冰凉乏力、腹泻便稀的人就不宜吃。绿豆和粳米熬粥,很适合在夏天食用。还可以加入地瓜,地瓜不去皮,比较不会发生胀气。

夏季炎热,人食欲不振就使得抵抗力下降,病痛就容易上身。然而,在炎炎夏日三伏天进补,一定要分清体质,对症进“补”。进补前先请教专业医师,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还有,进补不是吃一顿两顿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所以中医说食补好于药补,长期食补保养,体质的改善也会慢慢展现,体内阳气也会渐渐增强。

注[1]《黄帝内经》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注[2] 清络饮处方
【材料】西瓜翠衣6克, 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

@*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老祖宗有很先进的预防医学概念:养生,强调“上工治未病”。养生乃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下,要求顺应四季节令气候的变化来调和身心,使人体达到阴阳平和,以维系健康。面对炎炎夏季,日常的保健养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 大暑,年中最热的时节登场了,大暑也是夏季最后的一个节气。中国古人在大暑节气中早有排除湿热“清补”的养生之道,同时也掌握了大暑前后的三伏天期间“冬病夏治”的调虚补强的时机。大暑前后中国大陆频频发生超历史纪录的水灾,警示人必须重视人与环境间的因果循环…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