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艺名人

云裳木兰的芳姿淑韵(上)

1939年的陈云裳是《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公有领域)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云裳木兰

1939年2月上映的《木兰从军》,在上海连续三个月场场爆满,继而风靡全国,创造了当时国语片电影的票房纪录。正值国难当头,这部借古喻今的影片与民众抗日救亡的心声共鸣,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只有形如“孤岛”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日军占领,留在上海的电影人在租界内继续拍片,《木兰从军》是孤岛电影载入史册的古装力作。虽然弹丸之地条件有限,在隆冬搭景匆匆拍摄,制作粗糙,话剧味儿浓,那舞台架式的对打跟现在凌厉多变的武打戏没法比,但就是叫好又叫座。民国的华夏文脉没断,剧本内涵丰厚,耳熟能详的情节中穿插着诙谐生动的桥段,传奇之外传统价值深入人心,纯朴的民气与壮阔的古风相接,男女主人公对唱的歌曲《月亮在哪里》,隽永真切,广为流传,很多祖父母辈的老影迷都会哼唱着想起当年的青春偶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片中花木兰英姿飒爽、刚柔并济的巾帼风度,令人耳目一新。扮演木兰的陈云裳是个人特质、营销宣传与动荡时势共同造就的大明星。迥异于当时江南女星的纤秀柔靡,不同于胡蝶深沉雍容的贵妇范儿和周璇小家碧玉式的清甜娇俏,陈云裳元气丰沛,明艳健美,身手敏捷。慧眼识珠的制片人张善琨亲赴香港找到正拍片的她,不仅有传统戏曲功底、会说国语,而且是位擅长游泳、打球、骑马的运动健将,认定花木兰非陈云裳莫属。看她80年前的剧照,饱满润泽的脸庞,双眸神采奕奕,眉宇间纯正的英气聪慧又坚毅,其阳光明媚的笑颜、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能量,给艰难时局、低迷气氛注入生机希望,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所以云裳木兰才与国人的抗战岁月凝成血脉相连的古典情意结。

陈云裳。(公有领域)

有备而来

陈云裳在上海滩一夜成名,大红大紫。回看其成长历程,成功并非偶然,她少女时代的所有储备和积淀都是为花木兰这个角色而来的。

陈云裳生于香港,随父母移居广州。为人耿直的公务员父亲爱吟诗作对,却给女儿起了个很男子气的名字——陈民强,寄托着国富民强的家国之梦。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秀外慧中,非常重视家教,很早就教小孩子识字背诗。父母并不希望能歌善舞的女儿涉足复杂的演艺圈,考入师范学校的民强日后能安稳地当个教师也挺好的。

然而,热爱艺术并天赋出众的女儿运势挡不住,很快从学校业余表演变成歌舞剧场的台柱子。更重要的是,她拜戏曲名家易剑泉为师,学习国语、昆曲、京剧、粤剧、歌舞、乐器、书画和手工艺。恩师的教诲让她记住了一辈子,“做事要刻苦,待人要诚恳,胸怀要远大,品行要纯洁,态度要端正……”学才艺,修道德,各方面都突飞猛进,这些都为后来演绎经典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民强元宵节登台演唱京剧《霸王别姬》,易剑泉联想起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于是他便为高徒起了个飘逸美好的艺名——云裳。

1935年,如牡丹初绽的云裳在《唐宫绮梦》中扮演“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声名鹊起。接着她到香港拍摄《天下为公》、《花开富贵》等粤语片,其中歌颂1937年淞沪抗日名将姚子青的《血溅宝山城》感人泪下,女配角陈云裳也被苦寻“花木兰”的电影大王张善琨看好。当时很多人(包括名演员)都躲避战火逃离了上海,张善琨专程来港诚意力邀并慷慨陈词发展民族电影的宏图之志,个性阳光的云裳答应的唯一条件是要母亲随行,张善琨大乐,这太像危难时挺身而出的纯朴木兰了。

孤岛影后

昭和十三年发行的《亚东印画辑》中的上海吴淞路街景。(公有领域)

1938年寒冬,在日本人包围的租界孤岛,陈云裳完成了她命定的重要角色。《木兰从军》在上海前后共上演了8个月,盛况空前。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喜爱这个开朗清新、果敢机敏的木兰,“刚健的姿态尤其难能可贵,一扫妖气”,是媒体对女主角的普遍赞语。

陈云裳成为当时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演员、第三届中国电影皇后。不仅是频频荣登《良友》画报的时尚封面女郎,而且是老月份牌上难忘的靓丽风景,玲珑秀雅的阴丹士林旗袍衬托着盈盈浅笑、青春温馨的她,流淌着民国的风华韵致。

不久,陈云裳在歌舞影片《云裳仙子》中大放异彩,曼妙仙姿舞翩跹,令人陶醉。上海滩掀起了“云裳”热,一些商店、舞厅、咖啡馆冠上了“云裳”招牌,“云裳”字样的霓虹灯在夜空闪耀。陈云裳影迷会相继在各地成立,也吸引了众多的东南亚侨胞,写给云裳的信笺雪片般连绵不断飞向上海。

1939年歌舞影片《云裳仙子》中的陈云裳。(公有领域)

当年上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陈云裳代言的“阴丹士林”广告月份牌。

张善琨马不停蹄地为陈云裳量身打造系列电影题材。她主演的《秦良玉》是《木兰从军》的姐妹篇,抵外侮、平叛乱的秦良玉是唯一被载入正史的明末女将。她的《费贞娥刺虎》风格独特,刚健袅娜,热烈悲壮。《乱世佳人》中戎装奔赴国难的北宋歌姬,也是她深受欢迎的角色,卖座甚佳。还有《苏武牧羊》中的张娇……都是这类巾帼英杰豪侠、贞烈忠孝的奇女子。在《一夜皇后》中,她诠释的是端庄淑丽、母仪风范的另一经典形象。除古装历史片之外,陈云裳还演了《野蔷薇》、《欢乐年华》、《新姐妹花》、《家》、《牡丹花下》、《重见光明》等反映现实的影片。

这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明星,先后拍了34部粤语片、23部国语片,演唱了多首影片插曲。在《百代百年一百首》中,陈云裳与梅熹在《木兰从军》中演唱的《月亮在哪里》名列前茅。

“我从前演了一部《木兰从军》,后来演了《秦良玉》、《费贞娥刺虎》,我好像读了三册书,三册正义感的书,又如唱完了三首正气歌。”老年的陈云裳回忆道,与后来《一夜皇后》中盛大场面和华丽布景相比,她还是更喜欢朴实的《木兰从军》。

清醒自知

身为万人迷的当红女星,追求者多如过江之鲫。在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繁华的十里洋场,租界为国内外各种势力所盘踞交缠,欧美洋人、日本人、汪精卫政权的人、重庆国民党人、地下共产党、黑帮大佬、多重身份的间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暗杀袭击时有发生,文艺界早被中共和左翼分子渗透。

泳装照抢镜吸睛,代言名牌引领时尚,表面上看起来奔放洋派的云裳,骨子里却很传统、洁身自好。伶俐风趣又敬业乐群的她,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底线。为人处事坦荡磊落,不会暧昧不清,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即使竞争也光明正大,不背后搞小动作。报纸上交际花、名媛、女演员的绯闻婚变,她看到的不是八卦,而是该有的警醒。云裳说:“我做人则比较理智,不会与男明星发生感情。拍戏的时候虽下至小工都很熟络,但懂得保持距离。就算有应酬,都要妈妈陪同才去。平日的生活就只是拍戏和在家里补习中英文。”

荣升为电影皇后,被众人追捧赞美喝彩,被鲜花掌声包围着,很容易飘飘然陶醉迷失自己,但这位“南国美人”却有一颗平常心。虽“对每一部片子都肯下真实功夫”,但“所谓成功的片子和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了”。“就演技说,我无善可言。”意思是大都是天性本色而已,敢如此坦诚地自我剖析,真乃非同寻常的透彻和勇气!她知道自己的局限,有些角色如荡妇、坏女人,她不会去演,也演不了。她颇感欣慰的是,“从没演过太没意义的片子。”对粉丝的热情,她回应道:“最初仰慕明星的心理如火如荼,及至自己成了明星之后,往往愧于接受人家的颂扬与仰慕,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非身临其境的,必以为如何如何的了不得,一到置身其中以后,神秘的帷幕拉开,就平凡得不可思议。”这些当年发表在《申报》(1939)和《众论》(1944)上的文字毫无矜夸之意,清醒自知,朴实无华。

在《桃李争春》中,云裳饰演为保丈夫骨血而与情妇谈判的贤良妻子。张爱玲评论:“陈云裳演那英勇的妻,但太孩子气了些。”冷锐的张才女直言剧情缺乏“内心过程”的诠释,“这样的女人在基本原则上具有东方精神,因为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以宗祠为重。在今日的中国,新旧思想交流,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颇占优势……” (《借银灯》)谁能料到,在风雨飘摇的乱世,正是这个单纯中带着英气的陈云裳竟一步步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落实成真……@#

▼ 相关影片(来源:YouTube,如遭移除请见谅):陈云裳与梅熹在《木兰从军》中演唱的《月亮在哪里》

参考资料:

一把青《陈云裳:悠长岁月的圆舞曲》

《“孤岛影后”陈云裳的人生浮沉》

《良友》画报里的封面女郎

《阴丹士林:蓝色旗袍密码》

《十大民国美女陈云裳夺花魁 曾获三届中国电影皇后》

《上海电影界传奇人物张善琨》

《1937年-1941年:“孤岛电影”》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