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南州怪石如奇士
士有好奇心欲醉
平生两膝不识地
石也受之无愧色
~李东阳《怀麓堂集》~
中国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彼时,朝野上下热衷于蒐求奇石以供赏玩,成了宋朝的社会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许多社会名流也成了收藏、品评、欣赏奇石者。
米芾痴爱奇石,镇日沉溺其中,须臾不离石,加上性情旷达,常做出一些不能被旁人理解的事情。幸而有宋一代,社会富涵艺文气息,一般人普遍都敬重艺术家,所以对他的一些怪异举动,虽然也引为笑谭,但也大都能予以包容。
米芾天天玩赏奇石,慢慢地也玩出心得,琢磨出“瘦、漏、皱、透”四字相石准则,并以之作为赏石的标准。一方奇石能具有这些特点,符合这些准则,那才真正称得上佳品。
所谓“瘦”是指形状以坚实挺拔为上;“皱”,是指奇石纹理变化多端,有纹有褶;所谓“漏”,是指奇石有孔有洞穴;“透”是指奇石需得空灵剔透。米芾这样的审美准则慢慢地也被当时的赏石者所认同与接纳,久而久之,人们见了奇石,通常就会用这四字来概括形容。
搭棚观赏 绕石三天
米芾因为爱石成痴,人又称“石痴”。他刚到任无为州监军时,看见立在州府的巨石很奇特,就高兴地说︰“此石足以让我膜拜。”还有一次,他外出时偶遇一奇石,令他欣喜若狂,绕石三天,并搭棚观赏,舍不得离去。
另一次,同样在无为任职的时候,米芾见一块大石甚奇,连忙叫人取袍笏拜之,呼曰“石丈”。传至朝廷,众官大笑。有人问他是否真有其事,米芾慢悠悠地回答:“我没拜喔,我只不过作了几个揖罢了。”
据《梁溪漫志》记载: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因为年代久了,谁也不知它是哪来的,附近的人比较迷信,以为是鬼神运来的,搬动它可能会招致不测,所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米芾听说后立刻派人将它搬进衙署,摆好供桌供品,向怪石下拜,口中并且念念有词:“我想见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后来传到朝中,百官都觉得这实在是有失体统,就联名上书弹劾,米芾因而被罢官。
后来竹坡周少隐(宋代诗人)经过那儿,看见那怪石,深有感触,为之赋诗,曰:
唤钱作兄真可怜
唤石作兄无乃贤
望尘雅拜良可笑
米公拜石不同调
米芾一向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即使被罢官也不在乎,这样反倒可以心无旁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赏石去也。
失砚记
米芾也碰到过比他招术更高的人,北宋周煇的《清波杂志》、 明代冯梦龙《古今笑史》都记录了这么一段趣闻:
周仁熟与米芾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米芾告诉周仁熟,自己得到了一方砚台,非常有特色的砚台,世间少有。周仁熟听了,也很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但心中明白,不耍点小手段很难如愿。
周仁熟就故意说了一些风凉话。米芾被激,忍不住就拿出砚台来给周仁熟看。因为米芾有洁癖,周仁熟也知道,就故意问道:“不知发墨情况如何?”说完“呸”一声,对着砚台吐了口唾沫,接着磨起墨来。米芾一瞧几乎就晕了,这砚台还能要吗?周仁熟于是好整以暇地把这方宝砚抱了回家。(待续)@*#
参考资料: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
(明 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宋稗类钞》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