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西方美人”榛果 忆灿然中华文化

作者:允嘉徽

榛树开花在寒冬,耐得酽寒的考验,展现美好的花果。(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93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人王维的诗《渭城曲》被谱成了古曲,又名《阳关三叠》,百代如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古名咸阳,汉时称渭城,曾隶属长安县。《渭城曲》送别就好像华夏乡人的亲厚话儿,传遍华夏中土,成了故乡永远的记忆。同在渭城所在的关中,有珍木榛树,传给了百代后人粲然的华夏文化记忆。

榛树。(pixabay)

关中盛产榛(音同真)子。榛树和榛果在关中被唤为“榛子”,听到“榛子”的名,亲切窝心属于乡土的情意自然洋溢,慰藉我心。久远以前,榛子在上古的周国,悠悠然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榛子的苦与香交融,韵味浓厚香醇,和中华民族的生命交织在一起。

东汉时经学家郑玄(公元127年-200年)说关中盛产榛果,关中是秦地,“榛”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诗经》中的这种关中榛的外皮、形色和栗子一样,只是颗粒比较小些,味道如栗子一样甘美。 还有一种高大的榛树高丈余,果仁吃来来像胡桃的味道,多产于辽、代、上党这些地方。[1]

榛子花开在叶子落尽时的冬天,壮美又细致的繁花,历经严寒的考验结出美善的果实。榛子的生命就好像中华文化展现的美好优致,给人深刻的印象!

榛树开花在冬天,叶子落尽时。(pixabay)

《阳关三叠》古曲说别离关中、故国的离别之情,虽然关中平原(也称渭河平原、盆地)榛子的记忆离开我们很久远了,让我们三唤故国的记忆,回到从前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一亲榛子传说给人的中华古文化……遨游孕育长安(西安)、咸阳(渭城)、宝鸡(陈仓)古文化的关中,拾掇榛子在那东西长跨三百多公里的关中平原上,传下给百代人的记忆。

榛的果实。(pixabay)

榛子与恺悌君子

举目四望关中古平原,遥想《诗经‧大雅‧旱麓》篇就这么描写“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恺悌君子),干禄岂弟。”,在那旱山的山麓长满了榛树和楛树!到处都看得到榛子的身影。蓁蓁茂茂自然天成的榛树,好像周文王这位仁厚的“恺悌君子”──仁慈和蔼、平易近人、无私无求,使得福禄自然降临。

周文王姬昌是商朝纣王时的西伯,三公之一,建周国于关中岐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东北)下,在位五十年。西伯在渭水滨认识窈窕淑女──太姒,“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谱下天作之合的结婚进行曲。婚后“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夫妻两人治国、齐家合作无间形成一体,开创了令后代敬仰的德政伟业。

周文王体悟到,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皆是顺天道而行,圣王之德犹如日月,协调运行映照世间,福泽大地九州万民,善惠天地万事万物。(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西伯为人谦虚、慈悲为怀,以仁德治国。他身穿朴素布衣,大兴教化,对人民网开三面慎用刑罚。国中有人民因故获罪于纣王,西伯用自己的土地作交换赎回获罪的子民。西伯尊德敬贤、爱护老幼的仁政驰名天下,吸引了贤德名士前来归顺,历史上有名的姜太公──吕尚,也听说西伯贤德又善养国中的老者而归附了他。

因为西伯仁慈的善政、德业感化了人民,周国内民风醇厚良善,一片光明。纣王听了崇侯虎的谗言,而将西伯囚在羑里(也作“牖里” )。看西伯在牢囚岁月中的情景,他并没有丧志,反而运用自己的睿智演绎伏羲氏八卦,作成六十四卦,给后人留下中华文化的重宝──《周易》。今天,东西方人士,都在研究《易经》、都在寻思“易”的智慧;“易”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成了中华民族生命、生活各层面的指导。

在散宜生、闳夭和吕尚的努力下,西伯被释放归国。之后,他更加用功修德、敦行仁政,使得天下很多诸侯选择归从他。商朝末年天下三分,西伯的周国已经得了其二。因为道德的崇高,福份自然降临在“岂弟君子”身上。(周武王有天下之后,追尊父亲为文王。)

戴进《渭滨垂钓图》,画周文王在渭河滨向吕尚(姜太公)请益。(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山有榛

榛子开花在冬天大雪节气之后,结果在夏秋,这个特点和许多花、树大不相同。榛子花耐得寒酽酽的严冬考验,果然不同凡响,长得甘美榛果来。在李时珍《本草》详细描写了(关中)榛子的模样:
“榛树低小如荆,丛生。冬末开花如栎花,成条下垂,长二、三寸。二月生叶如初生樱桃。”
“其实作苞,三、五相黏,一苞一实。实如栎实……其仁白而圆,大如杏仁。”

《诗经》的《国风.邶风.简兮》诗篇提到“山有榛”,透过榛子怀念“美人”──喻指周代的盛世、圣王。榛子启人幽思,“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2]

“山有榛”思周文王时代道德粲然光明的风貌。(pixabay)

当时诗人说的西方是指西边的西周。《简兮》写的是周武王后代封地卫国(在周的东边,河南省淇县、濮阳一带)的故事。《简兮》成诗的时代,道德水准已经不及文王盛世了。榛呀!象征西周文王时代道德粲然的光明样貌,今天已不得见呀!而离那时代三千年的我们,更是难以想像夙昔典型的高妙美好了。

榛子牵引着华夏后人跨越三千年,思念“西方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可能再回从前的盛世吗?

榛果诉说坚贞衷曲

榛开始结实,其实作苞,三、五相粘,一苞一实。(pixabay)

品尝榛果的芳香,阳关三叠,再一次回到从前……这次来到点红烛办喜事的人家。新娘子是婚礼上的焦点,许多人爱看新娘子也爱看她的随嫁品。你看看,新娘子带着坚贞的榛果和枣子、栗子、肉品来献给翁姑哪!

明天她就要起个大早执媳妇之礼,把榛果和枣、栗、焖肉、肉干这些珍羞送给翁姑尝。这些初次的见面礼都是用来代表新娘的婚约誓言哪──敬告天神,我带着一颗虔敬和坚定的心来守护这个家![3]

榛实如栎实、小栗子。(pixabay)

新妇初见夫家翁姑的“贽礼”古礼到了清代都还被遵守着,看清末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画堂花烛顷刻生春 宝砚雕弓完成大礼”中,就有新娘送给翁姑见面“开箱礼”的描写──盒子里装着 “五个碟子:一碟火腿,一碟黄闷肉,一碟榛子,一碟枣儿,一碟栗子”。这些新娘子的“贽礼”,都是古时精选的上品珍羞,都代言坚贞、甜美的婚姻信誓。

“坚果之王”之榛果

榛树的坚果种仁就是好吃的干果,华夏古人把它当作珍羞,现代人给它一个“坚果之王”的封号,说榛果营养丰富居坚果之冠。现代研究榛果,发现它能帮助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对长肌肉、提高肌耐力很有功力。其实,在《本草》中就集录榛果为“军行食之当粮”,就说榛果是古代军队行军的一种食粮。 在中医中用榛果来入药,它入脾胃经和肾经,有调中、健胃、明目的功能。看哪!中华民族古文明展现的智慧比比皆是,而且早发于西方的科学。

榛果仁白而圆,大如杏仁果。(pixabay)

榛树广泛运用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跨越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世界;榛子融合苦与香、困难与和乐,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榛子在中华文化中连结了无私的上善之德,坚贞不拔的试炼,在苦中更能焕发人心!#

-参注-

[1] . 陆机《诗疏》:“榛栗属有两种,其一种之皮叶皆如栗,其子小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也;其一种枝叶如木蓼,生髙丈余,作胡桃味,辽东上党皆饶。山有榛之榛,枝、叶似栗树,子似橡子,味似栗,枝茎可以为烛。”

[2] .  元代朱公迁 《诗经疏义会通》:“西方美人,托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离骚亦以美人目其君也。”又曰“西方之人者,叹其逺而不得见之辞也。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而意逺矣!”

[3]  . 《礼记‧曲礼下》记结婚时女方送给男方父母的初见礼:“妇人之挚,椇榛脯修(脩)枣栗。”

@*

-点阅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枫叶染出歙赩秋色,唤春回。王实甫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让人量身订做自己的相思。枫香、枫宸……乾隆皇帝在枫香阪道上思想起前辈帝的仁君风范……
  • 说柿树嘉美可食可赏可入书,有“七绝”的封号,“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柿子还有第八绝,那就是转化之绝,“风霜变颜色”将涩果变甜果。这也是人生功夫,映照唐代广文博士郑虔的人生,也映照你我……
  • 糖炒栗子的季节呀!油亮的砂石磨挲着铁锅的翻炒声带着甜香,烘暖了游子的故乡梦:“山栗炮燔(*烧烤)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从周到今,甘栗带着一长串珍羞记忆;糖炒栗子带给人的中华文化深蕴的故事也很感人。
  • 生物科技界对银杏能够孑遗二亿多年的青春活力一直很投注,然而,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的种活银杏树的窍门更是耐人寻味,就说要把银杏种活就不能让它落单,必须……,阴阳相感之妙如此。
  • 萝卜真是天地间一宝,说这莱菔给人“来福”,名实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设!《本草纲目》赞美萝卜,宋代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相名将和来福萝卜有感人的遭遇……
  • 橘子解渴、陈皮是好食方,橘的疗效上百种。《二十四孝》诗吟:“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讲了陆绩怀橘的故事。橘子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格,知道长久的“颂橘”文化源自何人吗?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