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完美结束,大伙儿浩浩荡荡回到外公外婆家喝咖啡聊天。“亮亮,要不要弹首歌给大家听听?”亮亮七岁开始学琴,十二岁就以优越的成绩考获钢琴八级了呢!既然妈妈已经开口了就别再扭扭捏捏了吧?亮亮走到琴前,掀开琴盖,以风一样的速度把刚学会的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Turkish March)一气呵成!紧接下来,他还弹了迈可森(Maksim)的大黄蜂(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哗,每一颗音符都和之前那首一样,精准无误,技巧方面无懈可击呢!甭说,奏毕大伙儿都欢呼喝采!
亮亮的阿姨望着眼前这位不论学业成绩或钢琴弹奏表现都属卓越非凡的他。嘿,就连Bumble Bee都能以火箭一样的速度弹完耶!她不免打从心底佩服得五体投地。惟,美中不足的是,怎么……就是感觉不到他的心里有音乐呢?有人说,如果你和音乐融为一体,弹奏的时候,听者就会听到你心跳的声音!
有没有看过 《Music of the Heart》(弦动我心)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由韦斯.克雷文执导以及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励志电影。由于不幸遭到了丈夫的背叛,带着两个孩子,剧中女主角罗贝塔想通过办个小型教学班去实现理想并让更多的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她深信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即使是从未经受过艺术熏陶的孩子,也一定会对美妙的琴声产生共鸣。接二连三的波折并没有将她打到。影片的第三段,她得到了举世闻名的一个音乐厅的演奏许可。终于,在音乐盛宴展开之前,她只是向一群年纪小小的演出者轻轻说了一句:“I want you all – – to play from your heart…”须臾,耳边传来靡靡之音,透彻心扉。演毕掌声如雷,全片于此画上完美句号。
有人说,音乐是生命的本能。我们歌唱、跳舞、聆听,演奏。几乎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一定的欣赏能力。那为什么透过音乐,我们会表达,会感受?一些小朋友竭力跟着拍子胡乱鼓掌,或许他们唱歌的时候完全跑了调,或许他们不会读乐谱,也不会演奏乐器,但他们却还是感受到莫大的快乐。这,是所谓的“生命扬着本能”吗?
回归音乐本身,似乎就只是图个“舒畅”而已不是吗。而,这份“舒畅”,是人在本能上对节奏、旋律以及音韵的一种享受。我们打从娘胎就开始听到“声音”。耳朵听到好的“声音”,或者由几颗短短音符串成的“音乐”,自然就会得到“美”的享受。这,跟“眼睛”所看到美景时的愉悦感大致上是一样的。既然听音乐是一种本能的感官享受,那只要放松心情聆听,你就会真切感受到音乐最真挚最平实的美。演绎曲子的时候也一样。放开胸怀地弹,尽情地想,那对联想的翅膀往往会把你带到意想不到的秘境,探究更多的精彩!听音乐和演绎音乐最相似之处就在于好好享受音乐本身,充分调动自己的联觉,感受音乐本身的旋律与音律之美。许多动人的画面就油然而生。
聆听音乐或演绎曲子,如果太用力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把音乐的美,好好诠释出来。比如费尽思量去揣想:这首曲子到底要表达些什么?又或者过于执著于乐曲里每一颗音符的完整无误,这,反而让你丧失对音乐本身的享受了。“我知道这是巴哈的音乐!”“我能分辨出管乐或弦乐!”。这充其量只是你经过学习和训练后对音乐的“熟悉”度而已。这,是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音乐的旋律或音律”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也非享受“音乐”之美的首要条件。
仅仅,用音符感动生命,用音乐歌颂对生命的热爱。它,其实就在你心里,不是吗?(本文限网站刊登)
──转自作家
(点阅【筱琳子】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