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风端午

作者:于海心

端午节撒灰除虫是禳毒驱疫的习俗。(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6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古人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五这一天的凌晨就开始了。天光未亮,一行行的药翁已在绿茸茸的山上采药,衣角早被露水打湿。宋吴自牧《梦梁录》: “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避瘟疫等用,藏之果有灵验”。百药中尤以端午的艾蒿药效最佳。不只是药翁,寻常百姓也要起早采药“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采药复采药,采采西复东。麻长村径狭,曲折随儿童。采采及墟墓,偶与前林通。前林树木嘉,就荫当清风。村人竞采药,怡情聊与同。盘桓不能归,永日以从容”。

孩子们跟着大人去采药草,也是为了辟邪。不过孩子们对那些青青原上草比对药更感兴趣。多拔些草,回去和小伙伴们斗草,比谁的花草多,谁的花草罕见。亭台楼阁旁,一堆堆、一簇簇的大人孩子们挤在一起斗草。大观园里香菱和别的女孩子们一起斗草,跌脏了石榴裙,还成为《红楼梦》里的一个回目。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描绘了十个憨态可掬的男孩儿于湖石花丛找草、拔草、运草、斗草,让我们窥见旧时的节日民风。

caicaoyao
孩子们跟着大人去采药草,也是为了辟邪。(公有领域)

曙光初露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已经挂满了艾人、菖蒲。瓶中插了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以辟除不祥。这五瑞还具有除毒虫的功效。俗话说,“善正月,恶五月”,五月毒气重,毒虫开始活动,特别是五种毒虫:“蛇、壁虎、蜈蚣、蝎、蟾蜍,谓之五毒。”不过一物降一物,这五瑞专门能克制这五毒。有了克五毒的五瑞,五毒就要缩缩头。

qunyingdoucao
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公有领域)

 

街上,从五月初一开始,就有和尚道士拿着辟邪的符咒沿街走,到了五月初五端午,那些符咒就挂在了百姓头上的钗子和发冠上。由于先秦以来有种说法,认为五月初五并不是个吉利的日子,所以会在这一天贴神符以避邪驱魔。

粽子自然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主妇们用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粽叶,添上些自己和家人喜欢的配料,用竹叶或芦苇叶包好,放锅里蒸熟。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飘着粽子的清香吧。

关于端午的粽子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这个忠臣不忍看到楚国被灭,自沉汨罗江。一说是为纪念另一位忠臣伍子胥。一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这个孝女跳江寻找父亲的尸首,几天后抱着父亲浮了上来。忠孝本是一体,在家为孝,于国为忠。不管是纪念哪一位,忠臣还是孝女,都是历史留给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

皇家过端午要比民间隆重。百官这天会放假,皇帝也会下赐一些应节的物件给百官臣僚。因为端午是春装换夏衣的季节,所以皇帝的赏赐中会有衣裳和服饰。《中华古今注》说,“到汉章帝⋯⋯常以端午日赐百官水纹绫裤,盖取清慢而理人。若百官母及妻妾等承恩者,则别赐罗纹胜裤,取其曰胜。”赏赐给官员的衣服的材质中包含了为官做人之道。

隋炀帝的时候,宫女插钿头钗子。皇帝常常在端午日,赏赐百官玳瑁制成的钗子和发冠。端午日有和尚道士给的端午日辟邪的符咒,要挑在钗子上或挂在发冠上。钗子大概是从古代的笄发展来的。“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原来这古代女子一直插在头上的凤钗,是万代始皇帝留给中国人的典型的女子装扮。(见《中华古今注.钗子》)

端午赏赐百官乌犀腰带的习俗,是从汉朝光武中兴开始的。三国时期的曹操,也赏赐过宫人金隐起师子銙腰带,“以助将军之勇也”。到了唐高祖和唐太宗贞观年间,“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示色不改更故也”。腰带意味着臣子的忠勇。

唐朝时,百官放假,皇帝赐宴、赐衣。张说赋有《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愿继长命缕,来续大恩余。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不知张说在挥毫赋诗时手臂上是否缠着五彩丝线。诗圣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日皇帝赐宴,在顺应天时、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之外,还有加深君臣恩义的意义。“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旧唐书》)

端午节还有悬挂镜子辟邪的习俗,这要从唐朝留下的水心镜传奇说起。

唐朝天宝三年,扬州进贡一面水心镜。“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扬州参军李守泰说,铸镜时,一个衣貌清奇的老人带着一个童子,说是来帮助铸镜,一定会让皇帝满意。带着小童到了铸镜房内,不准别人进出,三天后,房门开了,不见二人的踪迹。铸镜的炉前一张纸上写着,镜中的龙长三尺四寸五分,是法天地人三才,春温夏热秋冷冬寒四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镜子纵横九寸,取法天下分九州。开元皇帝圣明,直通神灵,因此我下降来帮助铸镜。这面镜子可以辟邪,照万物。歌曰“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 上清仙子,来献圣聪。”端午日铸镜时,把镜炉移到了江中的船上。本来天地清谧,铸镜时两边涌起了三十多尺的雪浪,还听到龙吟声,老人们说铸镜时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景象。在船上铸镜,技术上的难度现代也无法达到。

玄宗让有司另外保管好这面镜子。天宝七年大旱。玄宗找来叶法善求解。叶法善在内库中寻找,看到了这面镜子,说镜龙是真龙。皇帝到了凝阴殿,让叶法善做法。叶法善祈镜龙降雨,须臾殿庭内落雨,一会儿城内降雨,下了七天才止,旱情大解。这是君王有道,神灵助之。

zhuohama
小孩于端午节捉蛤蟆(公有领域)

宋人笔记详细记载了宋人端午的情趣与雅致。宋朝的端午,人们的钗头帽子上依旧挑着道士的符篆,庭院中挂着辟邪的镜子。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们夏衣、罗衫。宫中用几十个大金瓶,插满端午节的瑞草。赏赐给后妃和近侍的是“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 赏赐给大臣和贵族的则是“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 巧粽”。

aicao
端午节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花草,枝梢系有香囊。盘中摆设粽子、荔枝、石榴,又贴灵符及钟馗画像驱邪。(公有领域)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开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透过南宋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这首诗,倒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端午节的热闹情景呢。

翻阅着史书,看到宋代端午节“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的良辰佳景,我忽然有了个问题,“角黍包金”,难道宋朝的粽子是用金色的黏米包的吗?@#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端午时节正值溽暑湿热驱动百毒齐出之端,在民间,除瘟辟邪保健康成了重点要事,故而在传统习俗中,如插蒲艾、佩香包、贴钟馗像等等的行事,都含有除瘟辟邪健身的意涵,从今之科学观点来看,也能明白古人的先见与智慧之一端。
  • 在民间过端午除了吃粽子,门上插上“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蒜头和龙船花,以除毒驱瘟害。“天中五瑞”纯天然又环保经济,也就是“端午五瑞”的五种植物,可以克制蜈蚣、蛇、蝎、蟾蜍、壁虎等“五毒”代表,其实就是增进酷暑夏天的保健。
  • 古来神传文化世世代代的增益使得端午节俗非常丰富。在中华文化中端午节是三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不仅在华人圈,包含韩国、日本等等早年受到中华文化浸润之国都有端午节庆的习俗。中国古传“菖蒲汤”驱瘟辟邪成了东亚文化圈的特色。
  • 每年一到黄历的五月午日,即端午节,这一天的正午十二时,汲取的水就是“午时水”。关于“午时水”,古来就有神奇的传说。传说中的午时水又以井水最佳。“午时水”是至阳之水,能锋利铁刀铁具、禳解阴毒之气。台湾“剑井”是午时水传说的代表,一尺许的井深,涌泉三百多年汨汨不断。
  • “九九”也是阳数之极,九九归一,满溢又将还原,黄金之秋将逐渐褪色,所以“重阳”也是个阴阳变化的关键日子。在古时的九九重阳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赏景、感恩祈寿和避厄的风俗,也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曲。
  • 天地四时节气的循环,例如秋分的“阴阳相半,昼夜均,寒暑平”的现象,年复一年在时光隧道中循环往复,准确而无穷无已,这是谁的造化呢?“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借着秋分的展现,让我们重新思考上天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吧!
  • 历史上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则知名的对联,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因为这个对联,他成为马员外的女婿,又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成就“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美谈。对联中提到的“走马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借着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本期“纪载香港”就邀请到生和隆扎作第二代负责人梁金华师傅,详析“走马灯”的历史渊源、特色和手工制作遇到的困难。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评论